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平凡人的记录 / 赶集的那些事

赶集的那些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还是之前我说的那样,我也不管是不是流水账,也不太像日记,有的时候叙述起来像嚼干饭一样,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也不奢求有多少人看到,就当做是自己给自己的诉说,或许也算是一种给自己酒后的回忆罢了
  因为小时候,一直在那个山冲冲或者说是山弄弄里面,交通十分不发达,不像别的地方,起码交通不便偶尔还会有外面的售卖车卖点水果日用品啥的。我们这个地方很少见,因为太山太偏僻了,一个村落,松松散散的,就连我和我自家的二伯,也就是我父亲的亲兄弟家,也隔着一个小山坡,从我家门前的坡爬到坡顶再翻下山就是他家,路程不远一二里地。但是这就是我老家那边房屋的居住情况。
  所以小时候没上学之前,一直盼着快一点到赶集的那一天,可以看到街上人来人往的热闹非凡,可以看到男女老少在街边摊子讨价还价的争吵声,可以买自己喜欢的吃的玩的,尽管那个时候家里寒酸但总而言之就是新奇
  以前我问妈妈:“赶集的集市已经很大很热闹了,还有更繁华的地方吗?”母亲总是和我说:“你望着山的那边的尽头,有城市有火车有大巴车。”
  那个时候我以为集市已经是很热闹的地方了,对于我们这种乡下娃来说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城市,什么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我上学的时候在书上看到这些修饰词,都不明白那是一副什么样子的景象。
  每每到了赶集那天,早上早早地吃过早饭,天微微亮的时候,大家都是带着扁担,或者麻袋,家里人淳朴,那个时候的塑料袋不知道要不要钱,我只记得我和母亲去的时候,她总是带着一根扁担。扁担两头有一根绳子绳子挂着一个小铁勾,这样挂东西也好挂。
  那个时候只有步行。摩托车都很少更别说小汽车,不像现在家家户户一台代步车。以前只有步行,碰到晴天还好,要是阴天下雨天,道路都是泥巴,只能穿着水鞋,一脚才进去小心一点的最多陷进去用点力拔出来,不小心的都会滑倒摔跤,当然了除非特殊情况家里真的没有啥东西,要买吃的或者日用品了,一般大家都是挑着好天气去的,毕竟一来一回五六个小时的路程步行,恶劣天气根本受不了,甚至是那种路,哪像现在。年轻人走一两步就累的气喘吁吁出门不是某某打车就是公交地铁,步行散步都变成了有钱人的饭后健身运动。殊不知以前大框小框我母亲那辈的人都是一路这样走过来的
  有的时候碰到赶集的那一天,前两天傍晚的时候。在村子一个小卖部,我叫她四奶奶,听我父亲说他和我爷爷是亲兄妹。小卖部晚饭过后很多老人家甚至妇女我妈这个年纪的同龄人都喜欢坐在那聊天,那个时候家里没有娱乐活动,电视都很少,只能坐在那瞎谈今天这家怎么了那家什么事,换做现在的说法就是村子里面的“情报部门”
  “阿娟,明天去不去赶场”
  土话赶集叫做赶场,那个四奶奶这样问我妈。
  “明天去吧,家里两个小的闹着要吃的,顺便他姑姑要他过去吃个午饭好久没去了”我姑姑,也就是我父亲的妹妹。嫁给了那个赶集的一个街边村庄,在那个时候,赶集除了集市的那一天,其余时间和平常无两样。那为什么每次赶集都会去那,可能和地理环境甚至历史原因吧大家家里有啥卖的或者小贩到了那天都会大包小包往哪里跑去早早地摆摊。我家后面的一户人家,就是这个四奶奶的亲家,他的女儿的丈夫的妹妹,我也叫姑姑。因为他的亲家和我奶奶是姐弟关系,是不是听着有点乱,在那个时候,家里面一家人都在一个村子多多少少有点关系,正好那一个姑姑也嫁到了那边,所以和另外一个奶奶也就是四奶奶的亲家都约好了第二天去集市
  早上一人一个扁担带个水壶两个袋子,成群结队的出发,因为以前听说我母亲讲,治安不好又是山里面鸟不拉屎的地方,路上每每到了这个时候,少不了那些不学无术的土匪子二流子抢劫犯,拐卖孩子之类的,所以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一起去,现在早已变了样了,家家有车,找不到以前的那种感觉了,也因为小时候的好奇,热闹,路上杂七杂八你说一句我聊一句。所以路上单程两个半小时的路程都觉得不辛苦不累还挺乐呵。
  走到集市要路过两个村庄,有的时候对伍也会有人一起去慢慢的变得热闹起来,虽然是隔壁的村庄,但大家多多少少都认识,谁家是谁家的亲家谁家的爷爷又和谁是兄弟之类的多多少少沾点亲,特别是碰到白事,大家几个村子的人都过来帮忙不认识的久而久之也认识了
  走到一个叫做猫子岭的地方,我们要从山顶走到山脚,然后一直走过四座大桥,有的时候现在山顶能一眼看得到我要去的地方,那个时候我心想要是我会飞就好了,一飞就飞到那边了,不用走那么远,直至今日村子的柏油路都是从山的另一侧绕过去的,有的时候驾车还要从那桥底下过。
  那桥也很恐怖,桥的腹中是走水的地方。每次到了农耕时节,从遥远的大山里面水库放水,都是从这水渠过,水渠上面有水泥板,有的桥只有一块有的有两块,桥也很高。估计一百多米左右,我至今要我再走一次我估计已经走不动了站上去腿会发抖,有的时候想不明白小时候怎么那么大胆,一块小石板宽的能过路的地方,桥上有三个格子,有的垫了一块有的垫了两块,有的这一块和下一步的那一块不在一个格子里,往水泥栏杆往下望,下面的人头和蚂蚁一样
  至于那个猫子岭,以前听老人家赶集说笑话说什么蒋介石在这摔过一次,土话是“盖石”,我以前听不懂总以为是什么石头啥的,现在再问老一辈的人是真的假的,大家都说一传十,十传百,都是道听途说罢了
  位置在武冈邓家铺那边有个事宜寨的地方,赶集的地方叫狮子寨,它又是归新宁的辖区,现在过去还能看得到当初的几座水渠桥,已经很少有人走了,也不知道现在还需不需要水渠灌水给农田
  到了集市就是看需要啥买啥,甚至讨价还价都是那样,可不要小看农村人,砍价可是一流的,可能是家境不好,也可能是为了多省点钱,直至今日家庭条件都改善了仍然保留着砍价的优良传统,大包小包装好,顺路去我姑姑家吃个午饭然后又结队回家,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渴了就买矿泉水甚至饮料,那个时候谁花两块钱买瓶矿泉水都能被当做傻子,虽然那个时候矿泉水只一块钱而已,一块钱够我买十根辣条或者十片辣片甚至是我两天的零食生活费了,渴了都是拿着水壶,一路上都有那种山泉水,打水也很简单,有的是在马路边的壁上,拿根茅草的叶子。折断最宽的那一节。往那一插,拿瓶子装,那个水应该是正宗的山泉水,一年四季尤其是夏天都透心凉,现在很少见了,家家通了自来水,挖的井水都停水了可能时过境迁,地下水的结构变了吧,回不去了
  我到现在还记得我外婆第一次来湖南,也是坐车到新宁,转车到我姑姑家然后吃了晚饭从那个集市走那一条路,去的时候是下山过桥,但是从那回来就是过桥爬山了更别说大包小包,山不高,可能山脚爬到山顶那个一眼望得到集市的地方起码需要半小时,走两步要休息会,吃点集市买的零零碎碎,所以那个时候母亲都会把买的东XZ一部分,到了家就说没有了等实在缠着他要才拿出来给我们兄妹吃,拿一部分在路上边走边休息补充体力,我外婆来了那一次,就说了我母亲,“你嫁到什么山卡拉地方,又转车又走路又爬山,打着手电筒天黑了才到家”一路上上气不接下气,说以后再也不来这边了,后面来过一次在我六年级的时候,再到后面现在我外婆想来也来不了,骨质疏松加上劳累过度,不到八十岁上个月刚出院体重六十二斤,整个人的背部脊柱卷成一团就好像是弯着腰低着头走路的,唉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