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蜀汉455年 / 阅读先知

阅读先知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汉代官职大到小文官排序
  太尉:管理军事;到了西汉汉武帝时,废除太尉设立大司马,到了东汉光武帝时,又废大司马为太尉,职责不变,依然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职责不变。
  御史大夫:作为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理国家监察事务。到了汉成帝绥和元年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汉哀帝建平二年,又改为“御史大夫”,之后又把御史大夫改叫大司空。职责改变为“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
  三公:太尉(军事)、司徒(行政)、司空(监察和营建)。
  九卿分为: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少府、大司农、宗正
  太常:掌管宗庙祭祀和国家之礼;
  光禄勋:负责皇帝禁卫;
  卫尉:负责皇宫守卫;
  太仆:负责皇帝车马;
  廷尉:负责司法;
  大鸿胪:负责外交和内部少数民族事务;
  少府:负责皇帝财政;
  大司农:负责粮食和财政;
  宗正:负责皇室事务。
  二、汉代官职大到小武官排序
  太尉:名义上的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太尉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东汉光武帝刘秀时削弱三公的权利,三公变得没有实权只是荣誉的象征。东汉末年,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已成为虚职,在三公之外另设大司马,大司马和大将军均位在三公之上,三国时期,各国在三公之外另设大司马,一般由大将军升迁而来。
  大将军: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一般在三公之上,秩万石。属官有长史、司马。
  骠骑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品秩同大将军。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两级:大将军和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位在骠骑将军之下,位比上卿。
  卫将军:位在车骑将军之下,位比上卿。
  前后左右四将军: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汉朝时并不常置,金印紫绶,位次列于上卿。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列于九卿,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
  前将军关羽
  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
  中郎将:由于将军并不是常置,有战争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如五官中郎将、虎贲中朗将、羽林中郎将。汉末三国时期,有军功的人越来越多,太多武将被封为杂号将军,杂号将军也是将军,中郎将在将军之下,所以就成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校尉: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汉汉末三国时期,有军功的人越来越多,太多武将被封为杂号将军,杂号将军也是将军,校尉比中郎将还低,也就成为了最低级军官的职位。除了特殊的八校尉:汉武帝设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到汉末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列于上卿,在卫将军之下。汉末三国时期有加大将军号,如征西大将军,位次列于三公。
  征东将军张辽
  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列于上卿,在四征将军之下。汉末三国时期有加大将军号,如镇西大将军,位次列于三公
  四安将军:即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东汉时有此名号,位次列于上卿,在四镇将军之下。
  四平将军: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列于上卿,在四安将军之下。
  杂号将军:汉末三国时期,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武将数量增加。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种名号没有规定,名号之间也没有上下级关系,因此称为杂号将军。强调一点,杂号将军也是将军,即便是个光杆司令,论官职还是高于中郎将和校尉。曾经担任过杂号将军的名人很多,比如:伏波将军马援、折冲将军乐进、镇军将军赵云、镇远将军魏延、荡寇将军张辽等等。
  监军(中监军):监督、巡查军队之职,有时也以军师兼职。
  别部司马:军中司马,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其他将军属官为别部司马。
  偏将军:低级将军名号,位比杂号将军低,高于裨将军。
  牙门将军(牙门将):初为刘备所置,为偏将,位比杂号将军低,也稍微低于偏将军。
  裨将军:最低一级将军名号,为军中副将。
  三、礼仪
  古代拜礼分三种:大拜、小拜和揖拜。大拜是指双膝跪地,头顶着地,双手托着礼物,表示最高的敬意和尊重;小拜是指兽膝跪地,头稍微低下·双手托着礼物,表示敬意和尊重;揖拜是指站立时向前鞠躬,双手托着礼物,表示敬意和尊重。
  四、文化
  纸:东汉末年,尽管人们写信、抄书、写书法等均已用纸,但皇帝的诏书依然采用简策。直到三国时期,才出现纸昭。
  (造纸是蔡伦发明的。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简策:简策指在竹片和木板上书写文章,编连成册的书籍。
  舞蹈:汉代最流行的舞蹈是“袖舞”。汉画像石的乐舞图上,很多舞蹈者都以长袖作舞,而且舞袖造型千姿百态。战国时的民谚已有“长袖善舞”的说法。和长袖相联系的还有“细腰”。
  书法:书法就不用我多说了,因为纸的广泛使用,也导致了人才辈出的结果之一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