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明末风云四起 / 第十二章 张献忠起义被伏,李自成前来救友

第十二章 张献忠起义被伏,李自成前来救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李自成见崔程秀已经退下,便小声与孙建国说道。
  “我观此人呈三角眼,侧面甚至凸显狼面。狼面之人其心必异。崔程秀此人不可重用。”
  孙建国此时也反应过来了,前几日魏忠贤身死的消息已经传到了陕西,想必这位崔程秀便是魏忠贤党派下的将领吧。想到这孙建国对这位财神爷印象瞬间拉低了不少。不过没办法谁让他是财神爷呢。
  李自成看见孙建国皱着眉头,想必是因为崔程秀带来的东西过于贵重,孙建国没办法做到完全视而不见。便上前说道。
  “孙兄,如今大礼在前我们未必不能不收,不如我们再做打算?”
  孙建国一听有戏,就马上与李自成讨论了起来。
  清晨,孙建国扶着腰从议事处返回了自己的营帐。至于答应将崔程秀留下这件事,则交给了李自成去处理。
  崇祯三年到了,崇祯帝虽然铲除了魏忠贤稳固了朝政,但是北方满清入关,战事爆发。崇祯帝被迫启用孙承宗作为救火队友前来救驾。不仅如此,各地为了支撑战争开销,加重了税收,各地百姓愈加不满,起义的风浪越来越大。
  米脂县,张献忠呼吁百姓反抗官府,称南边南郑的起义军里有他认识的人,若是加入,便不用受这鸟气。因为官府搜刮民脂民膏,百姓的米缸几乎都是空的,有力气的几乎都跟张献忠起义了。
  “兄弟们,姊妹们。如今,狗官已死,我等在此开仓放粮。还有愿意的兄弟就与我们一同走。明日午时我们便出发。”
  张献忠站在戏台上大呼道。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起义的。此时乡绅集团们就在派人送去密信给延安府的知府。并且集结了家兵,准备在路上给予致命一击。
  几日后张献忠差人送来的信便到了。看完后,李自成赶忙来到孙建国营帐,将信交给他。孙建国读过一遍后,问道。
  “李兄,你可知这张献忠人品如何。”
  “此人憨厚老实,再加上读过书从过军,也更是一位将才啊。”
  孙建国看到后点了点头,摊开地图,指向米脂县。
  “米脂县与我南郑相隔甚远,米脂县乡绅定不会轻易放过张献忠。这样吧,你带精兵三千,作为前锋,我领着两万兵马紧随其后。”
  “将军不可,此地距离甚远,若我等贸然行军,便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在下领千骑即可。”
  “也好,我会领千余精兵,扮作商旅,若发生什么意外,便升起狼烟,我便会带兵前来。”
  两人见商讨的差不多了,便去准备兵马了。
  “此话当真,这个叫张献忠的刁民谋反了?还打算去南郑?”
  延安知府吃惊道。
  下面的乡绅纷纷点头,知府见状也不敢怠慢,火速让人加急前往陕西巡抚处,请求出兵共同绞杀张献忠部。
  “如今到何处了。”
  “回大人的话,如今刚到芦关岭处。”
  芦关岭,山势陡峭,只有一条狭道能够通行。张献忠曾在边关当过几年兵,对于这种地形自然感到不适。
  待张献忠部行军至芦关岭深处,便见到明军大旗飘扬,而旗下有众多明军在此等候,目测至少千余人。张献忠自知不敌,便率军转身后撤,不料山口处也是有明军把守,顿时队伍里士气大减。
  “诸位,我等起义,并非一朝一夕决定,此乃天意所为。若我等不战,米脂县多少老小将会活活饿死,多少人的妻子将会守寡,如今,我等开仓放粮,就是救了米脂县的命,诸位怕死吗,那肯定怕,那要问我怕死吗,那我也肯定怕。古圣人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今,我等救了全县的命,我等便是这泰山!”
  张献忠持起黄布大旗道。
  杀声响彻了山谷,伴随着喊杀声的还有明军进攻的鼓声。
  张献忠将队伍拆成两份,各司其职,企图寻找明军薄弱的地方。不过随着时间越来越长,张献忠的部下倒下的是越来越多了。张献忠看着战场的局势不由得发呆,他从米脂县带出的数千子弟,现在竟已不过千人,不少跟他关系近的同僚,为了帮他挡刀,已经倒在地上失去了生气。
  “反贼受死吧。”
  此时一名明军持枪冲来。张献忠来不及反应,边上正在奋战的农户瞥见,直接飞扑至张献忠面前,而长枪,贯穿了他的胸膛,张献忠见状红着眼砍下了那名明军的脑袋。
  “难道天真的要亡我吗。”
  张献忠已经近乎绝望。
  突然芦关岭后出现一伙骑兵,他们顺坡而下,冲垮了明军的阵型,只见为首的大喊道。
  “张献忠何在!吾乃李自成,奉孙将军将令前来助阵。”
  张献忠听到后,手中长刀挥舞不断,在战场上清出了一片空地。
  “张献忠在此,多谢大人前来援助。”
  李自成加入战场后,优势瞬间逆转,明军陷入夹击。米脂县乡绅见到张献忠援军抵达,便拉上自己的人撤离了战场。
  剩下的明军见到如此多的义军,只能放下手中兵器降于义军。
  当胜利后,张献忠却红着眼看向身后,米脂县跟随着的数千人,竟被杀的只剩如今的几百人。
  “我该如何面对米脂县的父老乡亲啊。”
  “此地不宜久留,我等许赶快动身离开了。”
  李自成虽然不愿意打扰,但是路途很长,怕明军大部队到来围剿,只能催促张献忠动身离开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