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029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回到厂里,宋书玉就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大家都很高兴,这可是迄今为止他们厂子里最大的一笔订单。
  
          几个销售更是开了眼,原来还能这样。这可是个好办法,比他们辛辛苦苦去集市上摆摊好多了,摆摊一天顶多也就卖个几十件衣服,哪有去厂子里卖得快,干好了一天能卖出大半个月的业绩。
  
          销售们跃跃欲试,问宋书玉:“厂长,那咱们可以去找厂子下订单吗?”
  
          宋书玉笑道:“当然可以,你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销售方式。”
  
          县里就这么多厂子,还要排除掉纺织厂、棉纺厂、供销社、刺绣厂这些不缺布的单位,剩下的人家也未必愿意买。最好有熟人介绍,不然很可能像她今天一样,连厂子的大门都跨不进去。
  
          不过这事就别说了,免得打击了大家的积极性。
  
          见销售这边没什么问题了,宋书玉将订单拿了出来,递给薛容:“这段时间,你们先紧着钢铁厂的这笔订单,这是具体的要求。”
  
          薛容是这批裁缝中手艺最好的,而且性格沉稳,做事细致。所以宋书玉就把她提拔了起来,负责裁缝这一块,是裁缝组的小组长。
  
          薛容接过单子仔细看了一遍,笑着点头说:“厂长您放心,这六百套衣服,我们三天左右就能完成。”
  
          “好,你们辛苦了。”宋书玉鼓励地拍了拍她的肩。
  
          生产这边搞定了,接下来便是运输的问题。
  
          除了订购的六百套服装,宋书玉还准备带一批衣服去钢铁厂销售,也就是说这次怎么也要带上千件衣服,若是用自行车运输,恐怕销售的员工都出动也不够,这不符合她效率至上的原则。
  
          宋建国进门就看到她这副愁眉苦脸的样子,笑道:“你们不是拿下了大单吗?怎么还不高兴的样子?”
  
          宋书玉无奈地说:“确实是好事,但是吧……”
  
          “我当是什么呢,”宋建国不以为意,“这还不简单,你去公社借拖拉机,顺便在杨书记面前亮个相。我跟你说,书玉,咱事要做,但不能只闷头做事,该表现的时候就要表现,不然领导哪会记住你啊。”
  
          宋书玉好笑地点头:“叔,您说得对。”
  
          “我是认真的,书玉今年你可是咱们大队的大功臣。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支起了这么大个摊子,现在提起咱们红云大队,谁不羡慕?隔壁前进大队的刘书记现在看到我,都说我运气好。那可不,咱们老宋家祖坟冒青烟了,出了你这么个能干的同志。”宋建国越说越来劲儿,跟中了彩票似的。
  
          宋书玉笑道:“是叔您看得起我,我哪有您说的这么能干。”
  
          宋建国敛了笑,认真地说:“书玉,你还年轻,将来的前途大着呢,所以该跟公社领导搞好关系的就要搞好,平时多去领导们面前露露脸,以后有什么好事领导才能想到你。叔这辈子啊就是太轴了,拉不下这张老脸,干了一辈子还在大队,你可别走叔的老路。”
  
          这是推心置腹之词,一般人不会跟她说这个。
  
          宋书玉领了他这份情:“叔,您说的我都明白。只是您知道的,服装厂我要了51%的股份,这厂子做大,领导们高兴是高兴,但恐怕不是那么想见到我。”
  
          这很现实,要是厂子规模小,半死不活的,利益不够大,也没几个人会关注她。
  
          但厂子发展势头好,以后牵涉的利益就会越来越大,凭什么她一个还不到二十岁的小姑娘说了算?杨书记兴许不会有多余的想法,但保不住其他某些人会不满,所以宋书玉并常去公社,免得招了人的眼。
  
          宋建国也知道这些情况,他笑着说:“你怕啥,还有叔呢,要是有谁敢欺负你,敢欺负咱们红云大队的人,你回来跟叔说,叔倒要看看,哪个东西这么不要脸。”
  
          反正他干完这一届就要退休了,还怕这些家伙啊?真把他惹毛了,他去县里告状,看谁怕谁。
  
          宋书玉连忙摆手:“不至于,叔,不至于,你看我像是受欺负的人吗?况且还有杨书记呢,别人信不过,杨书记您还信不过吗?我听您的,明天就去公社找杨书记汇报工作,顺便借一下公社的拖拉机。”
  
          “这就对了。”宋建国乐呵呵地给宋书玉出主意,“现在秋收都过了,公社的拖拉机也没什么用,就偶尔杨书记他们去县里开会才用一用,大部分时候都处于闲置状态。你跟杨书记还有驾驶员搞好关系,这车以后不就咱们用了吗?不花钱都有车用,多好。”
  
          宋书玉竖起大拇指:“还是叔您这招高明,我知道怎么做了。”
  
          第二天,宋书玉就跑到了公社找杨书记。
  
          坐下来后,她没有直接说借车的事,而是先汇报了一下他们服装厂的成绩,目前有多少职工,日产量大概在多少,还拿下了钢铁厂的单子,好消息一个接一个,砸得杨书记脸上的笑容就没下去过。
  
          这才半年啊,服装厂就已经有三十多名职工了,照这势头下去,明年破百不是问题啊。到时候他们公社也有人员过百的厂子了,他到县里汇报工作,腰杆都要直很多。
  
          杨书记心情大好,赞赏地说:“小宋同志你这个工作做得相当好,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谢谢杨书记,我们一定努力争取将厂子做大,明年招收更多的职工,提高社员们的收入。”宋书玉先画了一张大饼,然后说到借车的事,“……杨书记,这笔单子的衣服比较多,我们大队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因此想借公社的拖拉机用一用,当然,油钱我们出,杨书记您看能不能通融一下?”
  
          杨书记现在正高兴着呢,而且油钱服装厂出,公社也没什么损失,顺水人情,不送白不送。
  
          他乐呵呵地说:“可以,你们什么时候用?回头跟小郑约好时间。”
  
          小郑是拖拉机的司机。
  
          宋书玉连忙说:“谢谢杨书记,有您支持,我们的工作一定会越干越好。”
  
          “哪里,这事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努力。小宋好好干,我看好你。”杨书记和蔼地说。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宋书玉借口还有事,先一步告辞。
  
          等她走后,杨书记立即叫来干事小梁:“你去一趟粮站,将咱们公社今年的完粮数据拿过来,并把去年的记录找出来,对比一下。”
  
          “是,杨书记。”小梁赶紧出去办事。
  
          因为离得近,十分钟后,他就回来了,手里拿了两个厚厚的本子,记录着这两年粮站的完粮记录,每个大队都是单独记录的。
  
          杨书记翻开了两年的数据做了对比,发现今年交的公粮并不比去年少。
  
          他很满意,抬头问小梁:“今年咱们公社社员们分到手的粮食跟去年相比怎么样?”
  
          小梁哪知道这个啊,但最近也没听社员们抱怨,他便大胆地说:“应该差不多,若是比去年少,不够吃,社员们肯定有牢骚。”
  
          杨书记满意地点头:“不错,回头你去找几个大队,查一查他们这几年平均分到手的粮食有多少。”
  
          这事没头没尾的,小梁觉得有些纳闷,不解地问:“杨书记,这是上面有什么文件吗?”
  
          杨书记瞥了他一眼:“没有,但咱们可以主动向上面汇报嘛。这都快过年了,回头在县里开会,咱们公社今年表现这么好,我得为公社争取该有的荣誉。”
  
          他这还是从宋书玉身上学到的。
  
          瞧瞧,人家小同志都知道为他们服装厂争取福利,找领导要好处便利,他这个书记当然也不能落在后面。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况且他们大队今年的成绩确实比往常亮眼。
  
          小梁脸上的笑容扩大,感叹道:“还是杨书记您有远见,这么好的事,我怎么都想不到。”
  
          “你还年轻,以后多跟其他同志学学。”杨书记心情颇好地说道。
  
          小梁点点头,心说,您直接点名宋书玉同志得了。
  
          不过这小宋同志不得了啊,杨书记这么重视她,服装厂的发展也这么快,她以后肯定很有前途,自己得跟她打好关系。
  
          宋书玉完全不知道她走后,杨书记还有这样的骚操作。
  
          出了公社大门,宋书玉去找了小郑,塞了一包烟给他,笑着说:“郑师傅,我们服装厂下周三要送一批货去钢铁厂,量比较大,因此我跟杨书记申请了,借你们的车子一用,油钱我们服装厂出。郑师傅,您看方不方便?要是那天不行,咱们换周二周四也可以。”
  
          郑师傅把烟放进了口袋里,说:“最近公社不用车,应该没问题。”
  
          “那成,麻烦郑师傅了,我周三的时候派人来跟您确认一下,若是没问题,周四上午七点在咱们厂子门口集合,您看行吗?”宋书玉笑问道。
  
          郑师傅一口答应了。
  
          宋书玉又再三谢过他,这才离开。
  
          看时间还早,宋书玉估摸着应该还有肉,便去了肉联厂,买了四斤肉两斤筒骨,将昨天买的肉票全用了。
  
          除了肉票,她手里还有些糖票、烟票、肥皂票等。
  
          这些都是生活中需要用到的东西,迟早要用到。既然来了公社,就顺手买了,省得下次还要跑。
  
          宋书玉到了供销社,将票掏出来,挨个购买。
  
          花花绿绿的各种票铺了半张柜台,看得后面排队的人眼睛都直了。
  
          等她拎着大包小包离开后,那些人立即开始窃窃私语,议论纷纷:“这是谁家的闺女啊?这么大手大脚的,真不会过日子,谁家讨了这样一个媳妇就要愁了。”
  
          “愁什么愁?人家自个儿挣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碍着谁了?”红云大队的一个社员直接一句话呛了回去。
  
          “那也没这么过日子的,口袋里有多少花多少,吃了今天没明天,真是个败家娘们。”那人不服气的说。
  
          其他人虽没吭声,但也都很赞同。现在谁家的日子不是紧巴巴的,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刚才那姑娘确实太大手大脚了。
  
          红云大队的社员气炸了:“知道她是谁嘛?她是红云大队服装厂的厂长宋书玉,一个月好几十块的工资,买这点东西对人家来说就是毛毛雨,可掏不空人家的口袋。”
  
          红云大队的服装厂,全公社谁不知道?
  
          前不久招工可没羡慕死他们。这些社员真恨不得生在红云大队,就离了几千米,咋就差这么远呢?
  
          最先说风凉话的听说了宋书玉的身份,脸色也有些不自然。
  
          其他人则诧异地围着那红云大队的社员:“她就是宋书玉?这么年轻,有二十岁嘛?”
  
          “她今年才19岁。”那社员昂起下巴,骄傲地说。
  
          “真能干啊,这么小的姑娘就把一个服装厂搞得红红火火的。对了,我听说服装厂现在已经有三十多个职工了,下次招工什么时候啊?要面向全公社吧?”
  
          “对啊,大家都一个公社的,不能总招你们大队的吧。你们吃肉,也要让咱们跟着喝口汤嘛。”
  
          “是啊,都一个公社的,分什么彼此,依我说啊,就应该面向公社,公平招工。”
  
          “就是,咱们也应该有公平竞争的机会才对。下次招工,咱们找公社说说,总要分几个名额给咱们吧?”
  
          ……
  
          最后话题竟歪到了招工这件还没影子的事上去了。起头那个红云大队的社员后悔不已,哎,早知道他就别说的,这下好了,一下子涌来这么多的竞争者。
  
          他赶紧趁着大家说得起劲儿,悄悄从侧面钻了出去。
  
          ***
  
          宋书玉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光那几斤肉就够扎眼的,这一路回去,凡是看到她的,眼珠子都粘在肉上。
  
          接受到四面八方羡慕嫉妒的目光,宋书玉装作没看到。
  
          上辈子比这更夸张的眼神她都看过了。
  
          不招人妒是庸才。而且要是他们家也一直过着哭兮兮的日子,别人也会在后面说她当上厂长又怎么样,还不是没钱。
  
          反正总是要被人一轮,那还不如高调一点。他们家的生活水平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很可能会高出大部分村民一大截,大家迟早得习惯。
  
          所以她神色自若地骑着自行车回了村里。
  
          齐春丽和赵文军的新房已经建成了。因为她的坚持,两人又借了点钱,盖的是砖瓦房,正房两间,一侧还有土胚茅草做的厨房、厕所。
  
          这样的房子在村里也算不错了。
  
          齐春丽本来挺高兴的,但出来倒垃圾时正好看到宋书玉骑着自行车带了一堆东西回家。旁边路上两个妇女艳羡地说:“看到没?不光买了大骨头,还买了好几斤肉呢,刘桂芝可真有福气,生了这么个能干的女儿,后半辈子有福了。”
  
          “可不是,咱过年也没买这么多肉啊,他们家这生活可真好。我听说啊,他们家三天两头吃肉,苗秀英更是每天一个鸡蛋,这全大队上下,谁家有他们家的日子过得好啊。”
  
          “啧啧,估计葛慧玲肠子都悔青了吧,这么能干的儿媳妇差点就到手……”
  
          穿蓝衣的婶子发现了齐春丽,赶紧推了推同伴,换了个话题。
  
          齐春丽恨恨地瞪了她们俩一眼,一脸不爽地回了家。
  
          赵文军在修凳子腿,看到她铁青着脸回来,便问:“怎么啦?”
  
          不是说好今天中午包饺子吃的嘛?怎么一会儿的功夫就变脸了。
  
          齐春丽气恼地坐到椅子上,撅着嘴不说话。
  
          赵文军放下手里的工具,站起身说:“谁惹你不高兴了?”
  
          “我想吃肉。”齐春丽脑海里闪现过宋书玉挂在自行车把手上的那块肥瘦相间的肉,口水不自觉地涌了上来。
  
          赵文军静默了几秒后说:“咱们今天中午吃顿好的,我去割点韭菜,家里还有两个鸡蛋,正好**蛋韭菜馅的饺子。”
  
          这是齐春丽心心念念,盼了几天的饺子,但这一刻却不香了。
  
          比起肉,韭菜鸡蛋馅的饺子完全没了吸引力。
  
          自从他们提出分家后,赵家的伙食就一天不如一天。葛慧玲生怕好东西让他们吃了,每顿都是红薯饭、南瓜饭,里面米粒都数得清楚。
  
          这么长时间不见荤腥,今天骤然看到那么多肉,勾起了齐春丽的馋虫。她咽了咽口水说:“我就想吃肉,文军,咱们都三个月没吃过肉了。”
  
          赵文军为难地看着她:“春丽,咱们建房子借了钱,而且现在家里也没有肉票。再等等吧,等队里杀了猪,分了猪肉,咱们就有肉吃了。”
  
          齐春丽想哭:“要腊月队里才杀猪呢。”
  
          赵文军无措地看着她:“春丽,你再忍忍,一个多月很快就过去了,分肉那天让让你吃个够。”
  
          一个人顶多就分一斤左右的肉,一次吃完了过年吃什么?
  
          齐春丽活了两辈子,就没这么苦过。哪怕是后来鲁斌和她都下岗了,家里没了经济来源,日子都没这么拮据,一个月好歹能沾点荤腥。
  
          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啊?
  
          按照上辈子的轨迹,赵文军也要80年才进城挣钱,至少还有三四年的时间。想到未来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都要过这种穷困潦倒的生活,齐春丽就感觉人生无望。
  
          尤其是旁边还有个宋书玉做对比。
  
          哪怕她不跟宋书玉做比较,但村里人会拿他们做比较。宋书玉的日子过得越红火,看他们两口子笑话的人就越多。
  
          这对齐春丽而言,无疑是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打击。
  
          她接受不了,她明明已经重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没有嫁给鲁斌那个窝囊废,怎么日子反而还越过越差了。
  
          不行,她不能这样稀里糊涂地过日子。
  
          齐春丽仰头看着赵文军说:“咱们也做买卖吧,光下地挣工分一年到头能分几个钱?”
  
          可赵文军却不同意,他被上次的麻花给吓怕了。
  
          “不行,春丽,你看咱们上次卖麻花出了多少事,差点闹到公安局,最后钱没挣着,还赔了一大笔钱进去。你就别惦记着做生意的事了,咱们俩安安分分地种地,我挣的工分也不少,过两年把债还完了,咱们再攒点钱,给你买台缝纫机,以后这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过几年买台缝纫机?宋书玉现在缝纫机、自行车、手表都齐全了。她到时候弄个缝纫机,还不被人笑死。
  
          齐春丽紧紧抓住赵文军的胳膊:“咱们就试试吧,你看宋书玉做买卖赚了多少钱。她现在多风光啊,我这一出门,大家都拿她跟咱们比,你愿意一直被个女人比下去吗?”
  
          赵文军的体会比齐春丽还深。每次但凡有人提起宋书玉,他就有种如芒在背的感觉,很不舒服,而且男同志们开玩笑的时候无所顾忌,有时候还会有人问他后悔没有之类的。
  
          就更别提葛慧玲每次看到宋家有什么好事都要数落他一通了。
  
          他的日子并不比齐春丽好过。
  
          可齐春丽还经常拿宋书玉来刺激他。
  
          赵文军就是个泥人也有三分性子。他甩开了齐春丽的手,自嘲地说:“张口闭口就是宋书玉,我都不知道你嫁给我,到底是看上了我这个人还是为了跟宋书玉较劲儿?”
  
          齐春丽心一惊,连忙说道:“没有的事,我这不是希望咱们越过越好吗?”
  
          赵文军苦笑:“你想分家,我已经如你的意分了家,也跟三弟没什么往来了,你到底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宋书玉过得好,但村里人大多数是像咱们这样过日子的,她才是个异类好不好。”
  
          齐春丽震惊地望着他。
  
          赵文军将来可是要干出一番大事业的,怎么能说出如此丧气的话,又怎么能甘于这种穷苦的生活。这跟她上辈子认识的赵文军完全不一样。
  
          部队时的赵文军开朗积极,浑身充满了干劲儿。中年的赵文军儒雅随和,举手投足之间都是成功人士的优雅和魅力。
  
          难道是还没到时候?齐春丽有些迷茫,现在都不敢冒风险做小买卖,三四年后赵文军真的会蜕变快速成长成一棵能够给她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吗?
  
          这一刻,她忽然再也没了先前的自信和笃定。
  
          ***
  
          “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刘桂芝看到宋书玉带着大包小包进门,连忙上前看她都买了些什么,“肉、肥皂、牙膏、红糖……这些都是要票的吧,你上哪儿弄了这么多的票?”
  
          宋书玉解开绳子,递给她:“昨天跟钢铁厂的职工们换的,他们厂子福利待遇好,每个月都发不少票。”
  
          刘桂芝两只手都接不过来:“你个败家子,有票也不知道省着点花,怎么一口气全用了。”
  
          宋书玉不以为意:“票不就拿来花的吗?不买东西过期才是浪费了,再说了,我买的都是家里需要的东西。”
  
          刘桂芝拎着肉,心疼不已:“你还说,你看看,这么多肉,一顿能吃得完吗?真是浪费。”
  
          宋书玉眨了眨眼睛,笑眯眯地看着她:“妈,你要都煮了,试试我能不能一顿给您吃光了。”
  
          “你想得美,这可是有四五斤肉呢,谁家这么浪费。”刘桂芝不敢应承,她这个女儿的胃就是无底洞,真把肉全部做了,说不定她也能一顿吃光。
  
          宋书玉就知道她舍不得,扯了扯嘴角笑道:“那您腌一部分做腊肉,回头看到有卖鱼的,再弄点鱼,一起风干了,等过年谢铮回去的时候,给谢爷爷他们带一点吧。”
  
          这些年都是谢家照顾她们,她们没什么回报的,今年挣了钱,日子好过多了,也回点东西。
  
          刘桂芝想起谢铮过完年带来的那一箱子好东西,连忙点头:“还是你想得周到,这肉就四五斤,少了点,咱就不吃了,今天中午就吃筒骨冬瓜汤吧。”
  
          宋书玉……
  
          明明刚才还在嫌肉买多了的,转眼就嫌少了,还一点都不给她吃了。
  
          苗秀英回来看到家里突然多了这么多东西,也是一阵啧啧称奇,最后又跟着刘桂芝碎碎念了一通,劝宋书玉有钱有票也要省着花。
  
          老一辈苦日子吃多了,习惯了节俭。
  
          宋书玉嘴上敷衍地应着,心里却没想过改。
  
          她这么努力挣钱是为了什么?不就为了让家里人过好上日子吗?
  
          最后还是谢铮岔开了话题:“阿姨,您今天炖的冬瓜汤好好喝,是放了什么别的东西吗?怎么感觉好鲜。”
  
          刘桂芝立马忘了数落宋书玉,笑眯眯地说:“没有,这不是放了两根大筒骨吗?这么多骨头,味道能不好吗?阿铮喜欢就多吃点。”
  
          “好,谢谢阿姨。”谢铮乖巧地说,“您和奶奶也喝。”
  
          他站起身给两位长辈盛汤。
  
          宋书玉这才吃了一顿安静的饭。
  
          她决定了,下次再也这种事就拉谢铮背锅,说都是谢铮要买的,让谢铮去应付她妈和奶奶的唠叨吧。
  
          吃过饭,宋书玉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把工业券,递给谢铮:“你拿着,休息的时候去县里买一辆自行车吧。”
  
          谢铮没接:“你周三要进城吧,我跟你们一块儿进城,等卖完了衣服再去百货大楼买自行车,省得这又要特意跑一趟。”
  
          宋书玉想想也有道理,来回路上就得花大半天的时间。而且谢铮长的白,好看,很受婶子大嫂子们的喜欢,把他拉过去卖衣服,效果肯定很好。
  
          “行,那你把周三那段时间空出来。对了,周平跟你学得怎么样?”宋书玉问起了工作上的事。
  
          周平是最近新招的一名技术员,高中文凭,动手能力很强,是几个技术员中最有潜力的。
  
          看他学得快,宋书玉就让谢铮好好教他。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宋书玉在重点培养他。
  
          不光是周平,还有刘思勤也是宋书玉着重栽培的对象,他们俩一个是未来技术部的接班人,另一个掌管着财务,顺便帮宋书玉打下手。
  
          而这两个人都是红云大队本地人。
  
          相反,知青们包括谢铮,文化水平普遍更高,但在服装厂却明显得不到重用,就连谢铮这个技术骨干的位置眼看都要不保了。
  
          这样的话,知青点里不少人说。谢铮清楚,有些是没被选上,故意挑拨离间。
  
          但宋书玉确实不愿意重用知青也是事实。
  
          其他人,她信不过就算了,他也信不过吗?
  
          谢铮心里有点不舒服,还是说:“周平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强,现在一般的问题他都能处理了,再过一两个月应该就差不多了,即便哪天我不在,他也完全能上手。”
  
          宋书玉很高兴:“那就好。”
  
          “你很高兴?你打算赶我走?”谢铮绷不住了,眼神控诉地看着她。
  
          宋书玉哭笑不得:“你想哪儿去了,你过年不要回去探亲啊?你走这段时间总要有人接你的班吧。”
  
          路途遥远,加上冬天农闲,知青回去探亲一般都有一个月左右的假期。
  
          谢铮这才开心了:“算了,你现在这么忙,等他学会了,我来帮你吧,我当你的秘书怎么样?”
  
          宋书玉无语地看着他:“你想什么呢?杨书记都没秘书,我还弄个秘书在身边,派头挺大啊,说出去也不怕人笑话。”
  
          “那就办公室主任兼秘书。”谢铮擅长给自己找位置。
  
          宋书玉拿他没办法:“你打住啊,越说越离谱,好好干你的技术员,哪天不想干了就跟蒋正奇一块儿去做销售。”
  
          “那还是算了,我继续干我的技术员吧。”谢铮不干,做销售整天在外面跑,到时候连一日三餐都不能跟她一块儿吃了,万一又冒出一个刘棋、张棋什么的呢?
  
          宋书玉不勉强:“随你,走了,去上班了。”
  
          ***
  
          时间转眼来到了周三这天,郑师傅一大早就开车到了服装厂门口。
  
          宋书玉带着谢铮、蒋正奇还有两名销售一起将货搬上了拖拉机,然后几个人爬上了拖拉机。
  
          拖拉机发出“突突突”的声音,开往县城。
  
          很多年没坐过拖拉机了,宋书玉都忘了坐拖拉机的滋味。现在的路况很差,拖拉机本来也抖动得厉害,没有任何的减震效果,坐在上面那真的是一种折磨。
  
          宋书玉觉得还没她骑自行车畅快呢。
  
          她被抖得脸色发白,胃里泛酸。其他几人的情况稍微比她好一点,但也好不了太多。
  
          等到了钢铁厂,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谢铮把水壶递给宋书玉:“你先喝口水休息一会儿,回去的时候咱们骑车吧。”
  
          宋书玉揉了揉眉心,有气无力地点了点头,再来二十多里,她连昨晚的隔夜饭都要吐出来了。
  
          稍作休息,宋书玉打起精神去找周群英:“周主任,我又来打扰了,衣服我们都带过来了,请您去验收。”
  
          周群英叫了几个职工下楼。
  
          拖拉机前已经围了一堆看热闹的家属和小孩。
  
          宋书玉将六百套衣服的袋子搬下来,打开给周群英看:“周主任,这五个袋子是男装,这一个袋子是女装,每个袋子里有一百套衣服。”
  
          周群英拿了一套衣服看了看,都是纯棉的,布料有些厚,适合春秋天穿,里面配个背心或是衬衣刚刚好。
  
          “不错,小宋同志你们这衣服挺好的。”周群英让人现场点了一下数,确认没问题后痛快地给宋书玉签了单子,“让小杨带你去财务那结算。”
  
          宋书玉连忙笑道:“谢谢周主任。我们还带了一些衣服过来,看看婶子嫂子们有没有喜欢的,给大家算便宜点。周主任您也看看,我一会儿回来。”
  
          说着她还特意把谢铮叫过来:“你替我招呼周主任。周主任皮肤白,我做的那件宝蓝色的干部装非常适合周主任,你拿出来给周主任瞧瞧。”
  
          其实这件干部装是宋书玉特意给周群英做的。
  
          颜色选了比较亮眼的宝蓝色,虽然同样是蓝色,但在灰扑扑的蓝中要亮眼不少。这件衣服的腰身也比寻常的衣服要小一些,周群英长得瘦,身材苗条,穿上身更显身材。
  
          匡厂长明显不怎么管这些事,只要将周群英搞定了,以后钢铁厂就是他们的长期客户了。
  
          在不触犯原则的情况下,想要搞定周群英最好的办法就是跟让她认可他们的衣服。有哪个女人不爱美呢?又有哪个女人能拒绝漂亮衣服的诱惑?
  
          为了搞定这个重要的大客户,宋书玉还特意将这桩艰巨地任务交给了谢铮。
  
          两人一起摆摊那么久,默契早已经形成。
  
          谢铮当即拿出那件衣服展开,笑眯眯地对周群英说:“周主任,您皮肤真白,这个颜色你穿着特别好看,衬得您皮肤更白了。”
  
          周群英拿着衣服在面前比了一下。
  
          没有大镜子,但没关系,看热闹的职工家属们都是镜子,而且还是**会说话的镜子。
  
          “真的呢,周主任穿这个衣服皮肤显得更白了。”
  
          “哎呀,小同志,我怎么感觉周主任这个衣服的腰身特别好啊,你们还有没有同样款式的啊?给我也拿一件。”一个梳着斜刘海的嫂子拍了拍谢铮。
  
          谢铮不好意思地摇头:“嫂子,这件衣服是我们厂长做的,就这一件,等下次有了合适的布料,再给您做一件。”
  
          那嫂子有点失望,退而求其次道:“那有没有同样颜色的衣服,拿给我看看。”
  
          谢铮还是摇头:“没有,这个颜色也只有一件。不过嫂子我看你比较适合这件白色的,你看看,这件也不错,你要喜欢,我再送你一张手帕。”
  
          谢铮翻出一件白色的衣服递给那嫂子,这件衣服腰身也做了改良。现在的衣服普遍比较宽松,但宋书玉修改了尺寸,做得显身材一些。
  
          当然宝蓝色的布料当然不止这点,可这不是要捧周群英吗?所以钢铁厂这边肯定只有一件。
  
          果然,这种独一无二的漂亮狠狠地戳中了周群仙的心。
  
          她高兴地将衣服折了起来,笑眯眯地说:“小同志,这件衣服多少钱?我买了。”
  
          “6.6,周主任,下次再有好看独特的料子,我们给您留着。我们厂长做的裙子非常好看,姑娘们都很喜欢。”谢铮一边将衣服包起来,一边还不忘推销。
  
          周群仙满意地点头:“你跟小宋一样会做人,也长得好看。你是她对象吧?”
  
          谢铮脸蹭地一下就红了,眼神飘忽,都不敢看周群仙。
  
          这样腼腆害羞的模样狠狠地戳中了大婶嫂子们的心。
  
          大家不约而同地发出善意地笑声:“你这小同志长得真俊,嘴巴又甜,跟小宋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太般配了。”
  
          谢铮这下连耳根子都透着粉色了。
  
          他本就长得白,因此脸稍微红一点点,就特别明显。
  
          钢铁厂的汉子大多都是粗狂黝黑的,大娘婶子们何时见过这样嫩生生又腼腆害羞的男孩子了。一个个取笑得更起劲儿。
  
          “小同志,你跟小宋什么时候办酒啊?”
  
          “是啊,办了喜事可得请我们吃喜糖哦。”
  
          “赶紧得,争取三年抱俩,儿女双全!”
  
          ……
  
          谢铮何时见识过这种阵势,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应付这堆热情又敢说的大娘婶子。
  
          宋书玉回来的时候就看到谢铮被一群大妈们围着,面红耳赤,声音都有些颤抖:“婶子,这件衣服挺适合您的,您看看尺码合不合适?”
  
          宋书玉拨开人群,诧异地看了他一眼:“你怎么啦?脸这么红。”
  
          “小宋啊,咱们刚才在聊你们什么时候结婚,小谢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一个婶子笑哈哈地调侃道。
  
          结婚?
  
          宋书玉目瞪口呆,不是,她只是出去了一趟,怎么就要结婚了?:,,.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吹神 夜的命名术 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