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青春可期不迷茫 / 1.荧光拾忆

1.荧光拾忆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あ
  {影像舆声音}
  一九九三,九月十五。
  这是个很寻常的日子,对我却是那么特殊而又意义非凡的一天。
  就在那花好月圆,皎光倾斜的凌晨·X′X″,女人疼痛了六七个小时。肚子歇斯底里的疼,宫缩难忍,宫口快开了十指,用尽毕生力气拼了命生产,女人生娃过程就如遭遇一场与地狱对抗的磨难。
  一道流星从天际边陨落,终于一个新婴诞世~~~﹤
  女娃被抱在妈妈怀里,四周一片弦静,女娃不像其他婴儿一般嚎啕大哭,而是那么安详,静静地睡在妈妈身边。
  “这是个女孩。”
  第一眼瞥见女娃,怎么没发声哭泣?因为民间传言:生孩子下来第一时刻,便是小孩嚎啕大哭,哭得越大声越好,一来肺活力足,二来也迷信说人出生时大哭,逝世时闭眼微笑,便是人生最好的诠释。
  于是,投来一种不悦的怀感,妈妈的第六感:有些怪胎。于是,就这么被宿命定格在那么几瞬间。被某某种因素,缠绕交织中,形成一幅影声画像。
  妈妈独自一个人待在空灵的诊所,生完孩子力气用劲,仅剩一口气支撑着,这是一个从女孩进化成女人的过程———生娃。
  疼痛感还没完全褪去,此时此刻,妈妈抱着孩子,眼泪泣不成声的滂沱大哭。因为嫁了个不理事成天赌博的老公,就连生产这一刻,都是自己忍受着疼痛一路走到诊所,全程生产都是女人自己陪着自己熬过来的,老公知道生了个女娃,更不理不睬,一切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王星彤———
  三个字组成我的代名词。
  南方,那么一个宁静而又不繁华,古老的小城镇,我就生活坐标在这东南沿海地区———电城。
  茂名电白位于东南部沿海、地区交通文化、贸易中心和GD省中心镇。
  电城海洋、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农业盛产粮食、花生、莲藕,海产波浪鱼、毛虾、牡蛎、对虾、海胆等。
  境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隋朝谯国夫人冼氏墓,冼太夫人故里文化风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朝古建筑钟鼓楼,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严家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朝廉政清官“罗城井”、宋皇敕封忠烈候黄十九公墓、北帝宫。
  自然风光旖旎,拥有电白旧八景中的庄山碧嶂、莲岭清屏、石龟伏壑,还有我祖先的故土在———山兜圣境、莲峰观涛、沙尾银滩、浪漫海岸、中国第一滩、莲头架海、放鸡岛等景点。
  古称神电卫,神电卫城建于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初为土城。神电卫这个名词的由来有不同版本的传说,关于古代俚人称雷电闪光为“火索”!敬称:神电。
  相传,古代凡是出海打鱼或远航归来的船只,当来到电城的石龟潭附近的海面上时,就会不时发现在石龟潭的上空有一条火索银光闪闪(可为:电白),直刺蓝天,人们就会借助它来辩清方向,确定地理位置,因此,许多渔民都把电城叫做“神定位”,“神电位”!
  雷电在广东常见,粤西属为雷电区!因放电的形式以及光、声的传播速度不同,故“响雷”与“闪电”不一定同时“听见”的,所以古俚人民间有分:雷与电。
  雷:主声、男、阳性、形凸、公、恶、杀。如俗话:雷公打死人!
  电:主光、女、形凹、母、阴、善、护。
  相传说古代,玉皇大帝派“电母娘娘”长驻莲江郡(电城镇在隋、唐时为莲江郡。)那时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为答谢神恩,当地黎庶在每月初一、十五,家家户户顶礼膜拜,“电母娘娘”十分高兴,决心保护居民幸福。解放前电城人都称闪电为电母娘娘,给人们予光明!也称“神电”!
  从地理形状来看,雷州半岛为凸的雷,雷州府就在海康。电城都是在凹的海湾内以闪电为多,俗称“神电”!雷州与电城是太极的两个大头端点。当然“神电卫”也有其正解为“神电所捍卫”之意。
  而这个卫字的起源大有缘由,也有不同版本的传言。据查:在明朝年间,粤西沿海的海盗、倭寇非常猖狂,常常登陆骚扰乡民。因此在600多年以前的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朝廷拨旗兵六千余名,要在GD省粤西沿海重镇设“卫”。
  这个“卫”的来头不小,它是可以管辖电白、阳江、高州、阳春、信宜、吴川等县的军事保安防务机构。
  对于这个“卫”要设在那里?叫什么卫呢?人们当时可颇费周折了!
  当时还有水东港边是倒峭少平地,没有居民,不具备发展的条件。电城有大片的平地,已有城池的规模,南向港湾,南门头(南街的南端)就是海(后变盐田)。
  当时来了一个地理国师,电城由海围绕,背靠庄山,认为电城是一个“七星伴月”局的福地,因此从堪舆来看,这“卫”就设在电城了。
  α
  一岁半,婴儿坐在官司场的桌子上,半声不响,呀呀学语的娃音,延续这场官司的漫长时光。
  本就是一场谎言围绕的情感,因为爱得不真实,受害者感觉被欺骗了。因为迫于孩子的缘由,而母爱本能是天性使然,放不下孩子本就无奈,可沦落至此要争夺抚养权,执意要判离婚的爸妈,执意离散,而无辜的生命在等待被命运无奈操纵的缕光。
  爱情,本是虚无飘渺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两个人走到失望的境地,解散是终结一场无花果的边缘。
  “我不认同这场官司所做的任何判决,我作为男方父亲,代表全家人意见有权反对,现在取消它!”爷爷果断地回复法官大人,坚决地抱着我走出大门。
  背影消失在将近黄昏的余霞,似乎命运的宿命给予一丝可安慰的希冀。
  幼婴时的我,不到两个月的时候,抱着在大人腿上活泼乱跳,手脚可有劲儿,蹦跶蹦跶似欢跃跳动,活跃是小孩与生俱来的天性。
  我们来到这世上,血液里沸腾着对生命的热爱,而人生不过是一场自我修行的旅程。
  起初在自我的认知里为零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有的人在探索的旅程中,一路狂飙飞到终点;有的人却与最初的那个“我”走散了,成了迷途的羔羊,相近甚远,又不知何去何从?所以才渐行渐远。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全国人民喜庆,少先队员敲锣打鼓从镇头响到镇尾。当天家里增加了一个新生儿———弟弟(王永东)的到来让全家人也普天同庆。
  那时的我才四岁,外婆拎着饭盒带我一起去探望妈妈。那时候我妈妈生了男孩是个宝,因为被全家人呵护起来,重视女人的生育价值了。
  小小年纪的我深刻记得当时少先队员全都穿着同款白色的军服,举着一面红色鲜艳的五星红旗,井然有序地游街行走。
  伴随着喇叭嘀嗒声音,她们敲锣打鼓从我面前声势浩荡的迈过。那种阵容浩浩荡荡,荡漾响入我的内心。我也感受到当时人们喜悦的心情,在我幼小的心灵萌生出一种敬畏之心。
  妈妈是在私人诊所生的,我记忆最深刻的便是当时爸爸对妈妈的态度真是180°转变。
  当天妈妈生完就可以回家,这一路都是我爸帮扶着妈妈回来的。上楼梯的时候爸爸很温柔的说着小心点,慢慢来,当心!爸爸那天真的很暖,突然间对妈妈格外疼爱。
  这种温暖植入我的小小心脏,连我自己都觉得肉麻,幸福的以为那天我们一家四口,从此可以很开心的过上温馨生活,也是弟弟给我们一家子带来这么多喜悦之感,可见爸妈这一代也遗传了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
  而我还有点微波记忆,当时弟弟被抱着回来,放躺在床上安静地熟睡着。我的内心很喜悦也好奇,当时幼小的身板不能一跨到床沿上去,便努力一截一截地爬上床垫。
  我看着弟弟娇小的样子,有种需要被呵护的感觉。本想伸手去摸摸他的小脸蛋和头,被外婆看到呵止了,说弟弟还小,头部皮肤很柔软身体也柔弱,千万不要碰他的头部。
  因为卤门(囟门是指幼儿颅骨结合不紧,所形成的颅骨间隙,有前囟门和后囟门之分。后囟门靠近头枕部,是两侧顶骨与枕骨之间的股缝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前囟门在头顶部,是两侧额骨与两侧顶骨之间的骨缝形成的菱形间隙)是张开的,还没闭合,碰到会轻易出血的。
  我当时听着有点懵岔岔,但只懂刚出生的小孩是不能碰头部,瞬间感觉弟弟太脆弱了。
  当时能够给家族增添一男丁,地位就不同凡响,丈夫和家人的态度更不一样。也许是为了绵延子嗣,繁衍后代,继承香火,所以大部分家庭都在拼生个儿子就是宝就是福的观念。
  当时国家政策改革建设发展,城镇实行商品房建设,政府单位支持,爸爸买了套三房两厅的商品房,家有了破天荒的改变,命运是那么疼惜着。安排着。操纵着。
  幸运儿,或许,是天生的。
  霉女,的确,也那么真实存在着。
  谁都渴望一直被上帝呵护着的是自己。
  终究,也轮不到我。
  从小,爸妈感情就不怎么好。
  “你赌!赌!赌!眼里就只有赌博,除了会赌,你能不能支撑一下家,这个家的大大小小,你有关心过问过不!”
  耳边传来震破耳膜的破泣声,随着一阵阵“啪”呯———轰闹了原宁静的午夜。
  “我们明天马上办离婚手续。”爸果断地吼道。
  “我还怕你不成!儿女跟我,你休想领抚养权!”
  ———“抚养权归我!”爸爸妈妈又闹翻了天。
  听着吵闹声,小小的我挪在被窝里抽泣。那一刻,我无声无息的哭了,眼泪把忧伤诠释得痛彻心扉。
  不知不觉,睡着了。
  梦到一家四口,幸福地走在大街上,爸妈都各买最喜欢的玩具给姊弟我俩,我手里捧着漂亮精致的芭比娃娃穿着喜欢的好看裙子。
  那一刻,我甜甜地,笑了,比花儿还灿烂。
  那时的我,六岁半。
  记事以来,我爸妈从没一起带过我们出去逛过街,他们都是各自忙着,甚至逢年过节去探亲,妈妈都没带爸爸一同去,都是妈妈领着我和弟弟周旋在亲戚中。
  我开始懵懂地憧憬:温馨与幸福画面。何谓‘温馨’?幻想中的梦想,多虚拟。幸福,看似简单,却咫尺天涯。
  那些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对我而言,却在童年时期,那么难以实现,成了一种梦想的寄托。
  究竟是命运的悲凉,还是我的无奈?
  上帝撒落了一地珠宝中,我唯独看到了满天繁星和她的眼睛。
  心是什么,这个世界就呈现什么模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