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烈火未竟 / 世步 江湖载酒行 十五

世步 江湖载酒行 十五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1、本文为花亦山心之月世子与步夜同人,一般向
  2、同坑朋友点梗,非我原创
  3、有私设,纯架空世界观,与现实无任何联系,ooc归我
  4、挪用点再改用点花果山的设定,本文中的陈王太子皇帝什么的,和原著关系不大
  --
  32
  花诏录首章训曰:生当效鬼谷,青溪无垢氛。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浮荣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彼日夜,青衣客再拜祖堂。
  “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伯夷叔齐岂可效哉!孩儿不孝,无颜再见列祖列宗!请自去花家衣冠,改易姓氏,不复入南塘花家之门。”
  33
  “叶韵,本王问你,花诏录,究竟是何物?”
  “先祖遗训而已。”
  “坊间传闻,花诏录乃是可以改易天下的宝物。你如何解释?”
  “以讹传讹罢了。殿下何必让这些没来由的空话骚扰耳目。”
  “呵。你们花家,世传无字天书么?”
  青衣客不说话了。
  “罢了。无足轻重的献礼,本王也不曾寄予多大的期望。今日叫你来,是有个任务要交给你。”
  “请殿下吩咐。”
  “江城太守任上的那位,不愿投到我陈王麾下,本王欲将他换下。这是暗斋呈上来的药,性情温和,却能制造大疫之假象。你素来聪慧,知道该怎么办。”
  34
  什么经世奇书,什么改天至宝,不过道尽尘世晦暗以防小人,劝人向善以成君子而已。
  不至一日之终尾,不语肮脏苟且;及至明日之初始,勉励清正高洁。
  35
  一眨眼就到了送瘟神那日。江城大街小巷锣鼓声天,浑然一副热闹盛景。城中百姓,无论老幼少壮,皆整洁衣冠,排列长队,上山入庙,一口天安好,二问地无恙,三请人间常宁静。
  山庙中有一只大香炉,每人祭拜,都要焚上三支香。平常香炉都是七日一更换的,今日人多,不得不每半个时辰一更换,关庙门,清香灰,再开庙门,迎信臣。
  步夜与花少侠各从官府差事手上领了一只香,也随众人一起排起长队来。司仪人员皆由太守府选派而来,平时百姓与官府总有不和,今日却是一片和睦安宁之景。步夜遥遥向太守府的方向张望。
  “先生在看什么?”花少侠瞧见他眼中的凝重,附到他耳边问道。
  “没什么。”步夜说,“今日这阵仗好大啊。寻常婚嫁,是用不起这样的礼的,非得是王侯将相、再次也是乱世豪强才用得起这么大的礼。”
  “请神送神,应当无妨吧。民间庙会不也十分热闹吗?”
  “是啊,用隆重之礼,必是欢庆大喜。”步夜意味深长地说道,“新年之始,万象更新,自然热闹。”
  前两日花少侠决定入乡随俗,参加送瘟神的仪式,步夜便给江城太守回了信。若是受太守之请,可最先上山入庙。次日太守府回信,说太守有急事去办,暂不在江城,归期未知,恐无法赴约,望先生勿怪。先生与友人仍可凭太守寄信,随时上山入庙,无人阻拦,还请先生与友人自便。
  “先生,太守既然说我们可以随时入庙,为什么我们还要在这里排队啊。”花少侠问道。
  预见江城太守将要出事,这话在人群中不方便说。
  “宾客之礼。这等特权本就是蹭着主人家荣光得来的,现在主人家不在,你我也就没有宾客的身份,与百姓无异。”步夜解释道。
  两人自辰时初入队,直到晌午将过,才得以入庙。焚香祈福后,二人自山庙后门离去,下山路上,步夜的目光总是时不时地往太守府的方向瞟。花少侠察觉异样,想到自己上次问他为何总往太守府的方向看,步夜借送神仪式热闹转开话题,并没有想要回答的意思,于是便作罢了。
  话,到了该讲的时候,都会讲明白的。
  36
  是日,子时初,送神礼毕。子时正,扫庙清香,客人禁行。礼仪官各归其家,自是与寻常无异。
  朝起霹雳雨,暮归清冷乡。神魔岂是人间物,彻天锣鼓,人间惊梦。何人欢喜何人悲,总是鬼神难料定。
  是日,卯时末,太守府宣布告示:经御史台核查审议,东海王氏王津,贪贿受财、懈怠公务,兹事体大,免其江城太守之职,贬为庶人;汝南江氏江宓,嶷然不群,聪哲端正,经尚书台考察,足胜太守之任,即日得令,赴江城任职。
  花少侠看完了张贴在街头的告示,将这两状消息完完整整地回报给了步夜。
  “难怪昨日太守失约,原来是被朝廷查办了。”花少侠感慨道。
  “我昨日在看的是太守府,你应该已经猜到了。”步夜说,“至于原因,现在你应该知道了。”
  “先生料事如神。”
  “看样子,你也预料到了。”
  “蹭先生的光。”花少侠笑道,“只是昨日方才送完瘟神,太守就被革职了,这话叫人听去,着实戏谑。”
  “江城不论大小迎神送神、祭拜祈福仪式,去的都是山上那座庙。”步夜哂笑,“谁知道他们是送瘟神,还是迎瘟神呢。也没准,百姓确实送走了瘟神,却又迎回来一个不知叫什么的鬼神。”
  花少侠愣了一下:“先生说笑,怎么总叫人脊背发寒?”
  “我只是把事实说出来了。不该是我的笑话令人发寒,而是这事本身就叫人发寒。”步夜仍笑道,“罢了,太守府里的人再怎么变,也变不到我药谷这江湖门派头上。你我只管专心治病救人,其他的,一律不用管。”
  步夜这话落下,花少侠却没有马上接上——哪怕是简单应一声呢,他与人说话从来都是这样一来一回,有说必应的,但他只是站在步夜面前,静静地看着座中人,心中不知擒上了何种情感,眼神黯淡下来。
  “朝廷的事,确实变不到先生头上,但——”
  步夜听见这“但”字,当即打断道:“也变不到你头上。我教你医术,你唤我‘先生’,又为我以身涉险,我早已将你视作同门。如今差的只是一个拜师授业之礼,以后补上就是,你既有入我药谷之实,又何必纠结于那一个名号呢?”
  花少侠向后退了一步。
  “‘既是来寻我的,自然要与我沾上点关系。’这句话,可是花少侠亲口与在下说的。花少侠贵人多忘事,在下却还记得。”步夜从座间站起,绕过书案,站到花少侠面前,继续说道,“拜入药谷门下之请,如若在下记得不错,也是花少侠提出的吧。‘先回药谷,再下南塘。’这是你亲口定下的。在下不才,还惦记着南塘的莲子和甜粥甜糕呢。”
  “先生说过的话,我也记得。先生说冒充药谷门生,乃是药谷门规上头号的重罪。药谷一门悬壶济世,门生遍布天下,不靠金银万两,不靠田宅千里,亦不靠公卿庇佑,靠得就是这‘药谷’二字的名声。”
  步夜朗声笑道:“花少侠记事却不记全了。这一句后面,可是还有话的。”
  ——只要你能听我两句话,不管你是犯了天条,还是惹怒了地府阎王,我都会和你一起担着。
  先是陈王帐下幕僚为他陈情,再是花忱寄信,而后是东海王氏之人托付花诏录;如今江城太守、东海王氏王津被免职,这一系列,桩桩件件,实在难让人起疑心。
  东海王氏的老先生与他说,陈王手下有鱼龙混杂的暗斋——那位自称陈王幕僚的叶大人,可是暗斋之人?那叶大人手中有他兄长花忱的手信,若他真是暗斋之人,他兄长岂不也与暗斋脱不开关系?
  再者,南塘花家的传世之宝花诏录,怎会落入东海王氏之手?王老先生寻求家族庇佑,携花诏录来到江城,江城太守王津却被革职。若那位虽无一官职却能左右江城太守判决的叶大人是暗斋之人,花诏录流入他手之事岂不也与暗斋脱不开关系?
  花少侠又想起兄长的不告而别,和那封留在家中桌上的信——“小花,兄长有急事要处理,需远行一段时日,归期不定。家中人员流动,恐对你不利,这段时间你便到江湖中去,一来是为避风头......”
  ——康定三年又离合,乾坤几害经纶手。千古江山,英雄何觅?争霸业,白骨如山。
  俗世如潮我如水。
  今我已是局中人,随波浪迹云海间。
  “欠先生的,我——”
  花少侠正想离开,眼前忽地一黑,又要昏倒过去。步夜急忙上前一步将他拉住,寻来前些日子做好的药,帮他服下,又一次抱他回了卧房。
  这场景十分眼熟。花少侠躺在床上,步夜坐在床边。
  这才是几天前的事?大抵三天前吧?
  步夜瞧着榻上之人那双夹带着忧郁的眉毛,忽地笑了。
  “清不必自浊。倘若真有万不得已之时,也该是你我二人一起担着。”
  倘若榻上之人醒着,听到这话必定会问一声“为何”。
  步夜的记忆一下子被拉回了他二人初见之时。
  ——“三天前我昏倒在路边,是你救了我,我是来报恩的。”
  他于是小声念道:“我也是来报恩的。”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