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革了他大明 / 第四章 去东城购书

第四章 去东城购书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二天一早吃完早饭,高霖用目光盯着正在喝茶的父亲。
  已经两盏茶下肚了,高霖琢磨着这个便宜父亲是心大呢?还是蠢呢?
  看着高经述悠闲自得的样子,高霖心里叹了口气。
  这才语重心长的提醒道:“父亲大人,太平府府衙离家近么?”
  高经述见儿子问自己,整了整衣衫后摆出一副长者的神态回道:“不近啊,怎么了?”
  见父亲大人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高霖一副如操碎了心的老父母一般说道:“父亲大人,既然不近那您还不赶紧早去早回。这社学还是越早办起来越好啊。”
  “哦哦,对。为父这就出发,去太平府把地先买下来。”
  这里高经述并不是去太平府买地,详细的说他其实是要去太平府查下西山脚下是否有荒地。如果有荒地,可以用三年开垦的税赋的价格买下来。
  如果都是有主人的话,那还根据户帖制度查出主人是谁,然后能不能买下来就要看地主的要价和意愿了。
  看着老父亲向门外走去的身影,高霖心里感叹了句真TM累。
  不一会儿,高霖带着唤儿也上了下人赶着的马车朝城内出发了。
  高霖出门主要是为了给社学选一些教材,儒家那一套学问到时候有请来的先生搞定,而剩下的基本上就要靠他自己了,毕竟高经述看样子是指不上的。
  要想购买书籍,高霖需要从西郊赶到东城去,那里有个文籍市是文人墨客买书的聚集场所。
  “唤儿,我叫你带的银子你带了么?”
  一上车,高霖给自己找了个舒服的姿势靠下后朝一旁的唤儿问道。
  唤儿从身旁拿出了一个小包裹打开后,一边给高霖过目,一边担心的提醒:“少爷,您叫我拿的这些是不是有些多了。”
  高霖看了一眼,估摸着大概有五十两左右后拿过来在怀里揣好。
  然后又摸了摸唤儿的小脑袋说:“要是花不完少爷就给你花。”
  “少爷。”
  唤儿嘟着小嘴娇嗔了一声。
  进了城后,高霖在车内开始感觉到了城市的嘈杂。各种小摊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的传来。
  掀开了马车的窗帘,高霖探头看了看此时的北京城。虽然没有后世的高楼大厦,但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四方四正街道布局还是让上一世就是北京人的高霖感觉到了熟悉的感觉。
  “离东城的书籍市还有多远?”高霖朝自己的车夫高初九问道。
  “少爷,快到了。咱们已经到了北河沿了,到了南河沿就到了书籍市了。”高初九用马鞭指了指前方的道路,让高霖能够明白他所说的话。
  到了书籍市,已经是正晌午的时间了。
  高霖让高初九带着马在一旁的茶摊儿前等着,顺便给了他一两碎银子让他拿去买点茶水填填肚子。
  书籍市这边卖书的店铺有很多,第一次来此地的高霖和唤儿也没有什么相熟的店铺,只能一家接着一家转悠起来。
  逛了几家后,高霖发现这些书店里大多数都是卖一些的儒家典籍和小说话本。至于高霖想买的杂学典籍,他是真的没有找到。
  高霖又一次失望的摇了摇头,从一家店铺中走出来。
  这已经他逛过的第七家书籍店了,依然没有找到他想要的。不过店家倒是答应帮忙找一找手抄本,就是费用会很贵。
  在走进第八家店铺的时候,高霖已经不抱什么期望的直接找掌柜问道:“敢问掌柜,咱们这里有没有九章算术之类的算学书籍?”
  年近五十的掌柜闻言捋了捋自己的胡须,没有做声的指了指一架书柜。
  高霖随着掌柜所指的方向来到那架书柜前,只见几本《九章算术》正放在上面,最上面的一本表面已经有了灰尘。
  吹开书页上的灰尘,高霖打开了看了一下,确定是他正在找的九章算术后。他想数数这落书到底有几本《九章算术》。结果让他吃惊的是这里摆放的并不是《九章算术》,竟然是成套的《算经十本》。
  要知道这可是隋唐国子监算经科的教材专用书籍,是汉唐一千多年间十部最为著名的数学著作。
  这意外的发现让高霖十分激动,他又看了看这落书籍旁边的著作。竟然还有求解十次方程的《数书九章》、提出了天元术的《测圆海镜》以及将中国古代数学知识全都归纳总结的《算学启蒙》。
  “唤儿,帮我抱着这几本。”将一摞《算经十书》抱在怀里后,示意唤儿帮忙的高霖走到了还在老神自在的掌柜面前。
  “掌柜的,这些书籍多少纹银?”
  掌柜翻了一下高霖报过来的书籍,又抬头打量了他一番。伸出了两个手指说道:“十两两银子。”
  高霖一听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格外真诚着露出让人十分亲切的笑容道:“掌柜的,给个实诚价。您这个价格未免太高了一些。“
  高霖并没有胡乱的砍价,这个价格对比起其他儒家典籍二三百文一本的价格来说,的确是高了些。而且从刚才看见书面上都落灰了的情景来看,这些书基本上不会有人购买。
  掌柜的见高霖要看见,随意的拿起了一本翻开后指着说道:“看清楚咯,这些可都是手抄本。十两银子拿走,不二价。”
  刚才过于高兴并没有注意这个细节,现在一听掌柜的解释后,高霖点了点头。手抄书籍的价格的确是很贵,看来自己还是捡了便宜了。
  “敢问掌柜的,像这样的书籍您手里还有多少?”
  掌柜的闻言一脸不悦道:“还有,还有我要亏死。这几本书在我这里放了好几年了,要不是着急卖出去,你以为二两银子能拿走这么多手抄本。”
  见既然自己的打算被人点破,高霖煽煽一笑。
  “那小生能否拜托掌柜的一件事情?”
  “我见公子也是大户人家的子弟,不知有何事要麻烦老朽去办?”掌柜一脸不解的问道。
  高霖从怀里掏出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道:“还请掌柜的帮忙留意一下是否还能收到这样的手抄本,如果有的话请帮忙买下,我日后再来取。这是定金。”
  掌柜的看了看桌上的十两银子,半响才点点头道:“既然公子所托,那我就帮忙找找看。可是这类杂学的书籍并不多,还望公子不要着急。”
  高霖示意自己明白,刚才他找了这么多家店铺才在这里找到这些书籍。可想而知市面上的情况了,于是他有些不解的问道:“敢问掌柜的,既然这类书籍手抄本不多,为何不拓印呢?”
  掌柜的一脸看白痴的表情看着高霖解释道:“公子请看这些图文,现在印刷书籍多以胶泥制版。像这样的图文只能用铜板来制版,数量又很多,所以成本会很高。但这类书籍却很少有人购买,所以除了官办印刷,民间是很少有人去拓印这类书籍的。”
  在掌柜的一番解释后,高霖明白了这其实是市场决定的结果。
  这种专业书籍成本极高,但却没有什么人会买。而相对成本较低的儒家典籍和小说话本却有大量的消费,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一种表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