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三国:从黄巾军首领之子开始 / 第二十八章 未雨绸缪

第二十八章 未雨绸缪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马禹走出封府,顿时感觉浑身轻松。
  毕竟封谞身为十常侍之人,气场和城府自然是要强于一般人的,与这等人勾心斗角,着实疲惫。
  等到马禹真正回到府上,已经是接近酉时了,天色渐晚。
  “郎君回来了?快去禀告主人!”
  马禹刚巧进门,正好被府中下人瞧见,兴奋的大呼小叫。
  随即无奈的摇了摇头:“父亲此时身在何处?”
  那下人也回过神来,恭敬的俯身行礼道:“主人此刻似乎正在书房相谈甚欢。”
  马禹了然的点了点头,随即走向书房,正欲向父亲汇报此行的结果。
  书房内烛光闪烁,其中似乎有人影闪烁,两人似乎在交谈着什么,看上去言辞激烈,全然不似先前仆人所说的相谈甚欢。
  马禹不禁有些好奇,在雒阳太平道内能与自家父亲马元义唱反调的人恐怕没有几个。
  想到这他不禁凑上前去,竖起耳朵仔细偷听起来。
  “雒阳城破......劫掠......”
  “......不可.......”
  “如此......分道扬镳......”
  由于书房的隔音措施做的比较好,马禹并没有听太清楚,只是隐隐约约的听见二人争吵的一些内容。
  “啪”的一声,书房的门被猛然打开,马禹有些尴尬的看着眼前摔门而出之人,却发现此人正是渠帅马元义的副手边元。
  此人乃是贫苦出身,却不似话本中那些寒门子弟那般正气凛然,为人贪婪,偏偏又行事果断,颇受教内一些人的推举,只不过向来为马禹所不齿。
  马禹原主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便是,先前在荆扬两地收拢信徒之时,此人借着太平道的名义大肆收敛钱财以为己用。
  当时马元义便想按照纪律斩了他,但怎奈此人脑子灵活,收敛的钱财大半用来打点高层和分发给属下,故此事被人所阻止。
  随即马禹朝着边元行了一礼,怎知边元怒气冲冲,都未曾回礼,便径直朝着门口离去。
  马禹有些摸不着头脑,自从到雒阳以来此人都变得老老实实的,怎的今天又重返本性了。
  虽然弄不明白此中缘故,但他还是准备先去给马元义汇报情况。
  马禹轻轻的敲了敲房门道:“父亲,禹已从巨鹿返回,现欲汇报天师答复。”
  几息之后才从房间里传来马元义疲惫的声音:“禹儿回来了,快进来吧。”
  马禹这才不急不慢的走进书房,此时的马元义正伏案而坐,似乎是在处理公务,但是案上的竹简并未打开。
  随即马禹问道:“父亲,方才发生了什么?”
  闻言,马元义无奈的摇摇头:“无非便是些分赃的事罢了!近日起事在即,边元便朝着如何分配城中财货。可是按照大贤良师的吩咐,我等只对城中官商富豪下手后,此人竟然还不满足,希望我下令雒阳城破后劫掠三日!”
  马禹心中也暗自称奇:接触太平道高层多了,竟也让他忘了黄巾军的本质就是贼!
  目前的太平道已经是鱼龙混杂,且不提外部世家势力的虎视眈眈,即便在内部,各种矛盾也是层出不穷,故此太平道想要成事,可以说是难于登天。
  想到这些,马禹不禁心中生起几分担忧,若此人皆是阳奉阴违,作为军队二把手的边元将会给起义造成极大麻烦。
  “父亲,边元此人,今日已生隔阂,若不能彻底掌控,不如杀之以除后患。”
  马元义此时也是难以决断,毕竟边元头上还有教内高层的支持,底下还有一批忠心耿耿的手下。
  随即马禹也是看出了自家父亲的担忧,笑道:“父亲勿扰!此番禹前去巨鹿,协助天师攘除奸凶,将教内蛀虫一网打尽!故不必担心上层的压力。”
  说罢,马禹从身后掏出了先前张角所赠与的九节杖,略带炫耀的递给马元义,道。
  “天师封我为监察使,赠圣物九节杖,禹实在是愧对天师厚爱!”
  马元义闻言也愣了一会,未曾想到自家小子出门一趟竟还带回个惊喜,不由得哈哈大笑。
  “禹儿看来是甚得天师欢心!不必拘泥,该是你的就是你的!好好接着便是。”
  随即又自言自语起来:“倘若如此,便可以趁着消息尚未传来,解决边元此人。”
  马禹眼见自家父亲下定决心,便主动请缨道。
  “父亲,此事便交由我罢!大贤良师命我督查教内,便是为了解决此等败类!”
  回想到记忆中边元所做的那些混账事,马禹眼神中闪过一道寒芒。
  既然有这个机会,他也不介意做些为民除害的事!
  马元义看着眼前的马禹,不由得感叹道:“此行过后,禹儿收获良多啊!那此事不妨交由你去做吧。”
  马禹双手作揖,拱手领命。
  随即他才想起了此行前来的目的,这才缓缓将沿途经历一五一十的说与马元义,顺带着先前挑起封谞和袁绍斗争的计划。
  马元义一直安静的听着马禹诉说,沉吟片刻,道。
  “此事还需谨慎,封谞和袁绍都不是易于之辈。”
  马禹心里也明白,不说袁绍这个东汉末年群雄之首,仅仅只是封谞都不简单,只能说任何一个在史书上留下自己名字的,都是远超常人之辈,跟他们打交道自然要打起一百分精神。
  “禹儿明白,只是此时机实在巧合,若是错过恐怕我等再无此等机会。”
  马元义也是认同的点点头,他只是想提醒马禹不要掉以轻心,随即继续道。
  “至于你说的雒阳武库一事,确实大有可为。就算是我们也无法将甲胄携带进城,若是有了武库中的精甲利刃,我等计划成功概率便会又大几分。”
  这话不假,在古代战争中,铠甲对于冷兵器作战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装备精良的士卒对战普通士兵甚至可以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马禹了然的点点头,继续道:“武库的确关系重大,但仅仅只取得一地,还远远不够。”
  随即马元义接过话茬,道:“嗯,这些日子我已沟通教内潜伏于宫中光禄卫和卫尉中人员,并且安排荆扬两地信徒于邺城相聚。
  一旦起事,邺城、颍川、南阳、东郡之兵合攻雒阳,我等城中两千信众于城内接应,同时发动宫廷政变,届时大事可成矣!”
  尽管马元义话中自信满满,但是马禹认为此事仍不乐观。
  朝廷如今虽腐烂不堪,但城中仍有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和校尉五营,加上十二座城门的防守,仅凭城内这几千人,想要做到接应城外黄巾军和宫内政变,还是十分困难的。
  再加上今日所见之事,太平道内部也不见得是铁板一块,鱼龙混杂。
  马禹忧心忡忡,却什么都没说,只是先行告退。
  马元义看着他远去的背影,默默叹了口气,看向封府的方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