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神圣米线 / 第三十六章 米线神圣,生生不息

第三十六章 米线神圣,生生不息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既然已经确定了,余宏就开始说他的规划。
  “既然要传承、要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那我们的目标就要明确了。”
  “要赚钱!但是不仅仅是为了赚钱!”
  给事情定了个性,余宏就继续开始讲解: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定下来,我们并不是在卖米线。”
  “啊?”童孃和余阿叔有些不解。
  什么叫不是在卖米线?
  不在卖米线那干嘛?
  而余小清则是若有所悟。
  “我们并非在卖米线。”余宏的语气凝重下来:“我们是在传承和弘扬我们的地方传统文化。”
  “最近全国都保持着高速发展,上一次高速发展都是在改革开放那会儿了,现在,我们必须要赶上互联网和消费这趟车才行。”
  “但是,我们也要有一个核心,那就是为了传承和弘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不是为了赚钱。”
  “接下来,原本的方法当然是再度扩大店面,从三个铺面扩大到四个。”
  “而是……从一个总店扩张成一个总店、无数分店……连锁!”
  说着,余宏的话语已经让众人愣住了,只有余小清,她的眼睛缓缓亮起,理解了余宏的话。
  “连锁起来,我们的名声才能发挥得更好,我们的牌子才能被更多人听到,我们的米线才能被更多人品尝!”
  “但是这其中也有很多问题,比如人才问题、资金问题、宣传问题……太多问题等待我们解决了。”
  “不过,只要老爹老娘确定了,我们就不遗余力地把这件事做到底!”
  “而且,连锁起来之后,我们抵抗风险的能力也会降低,我们的成本也可以渐渐变低,甚至于我们还可以建造自己的生态园。”
  “不过那都是后话了,如果要连锁,第一部就是开分店!”
  开分店!
  这件事一说出来,众人顿时觉得豁然开朗。
  “开分店,一定要注意选址,目前我们童氏米线馆正好在居民区,去哪儿都不远,所以才人多。”
  “分店一定要选择两三公里之外,甚至四五公里之外的地方,最好选在闹市区和居民区。”
  “蒙自目前可以承载的分店就只有一家,再多就不是精益求精的传统文化了。”
  “但是,我们可以去的地方还有很多!”
  “建水,全国第二大孔庙所在地,元阳有非遗梯田,石屏有异龙湖,弥勒有大佛有葡萄酒……”
  “整个红河,必须要开满我们的店铺!”
  “这是第一步,红河十三县市都有我们的旗舰店,第二步才是其他。”
  说到这里,众人已经被余宏口中宏大的计划惊住了。
  连锁?!
  这……这不是那些公司才会去做的事情吗?
  怎么直接连锁了?
  哪有那么多钱啊?
  哪有那么多人啊?
  众人一脸懵逼。
  而余宏的声音再度传来:
  “现在基本上是消费升级的时代,大家的需求从最初的基本物质需求转向了物质与精神双需求之上,对物质需求也从‘有’变成了‘好’。”
  “在这种需求下,同样是一碗米线,一边是传承百年手艺人的良心制作、匠心制作,另一边却是工业化的产物,这其中区别太大了。”
  “很多资本不愿意做这种事,就是因为回报率太低,也太难形成规模化、自动化,因为他们要的是赚钱,除了钱什么都不考虑。”
  “但是,我们可以接受低回报率,甚至于只赚辛苦钱,那都没问题,因为我们的目的,本就不仅仅只是为了赚钱。”
  “老娘,我知道,你为的不仅仅是钱,还有李阿姨那几个人的家庭,还为了公公传给你的店不丢,也为了看到大家在吃了我们米线之后露出的幸福表情。”
  “这才是老娘你选择了坚持到底的原因……我们一直都能体会到的。”
  “而这,恰恰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坚守,正因为有老娘你们这样的人存在,我们国家才有那么多多的文化被保留下来,他们也是为了传承、为了发扬而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岗位。”
  “他们之中有的人比老娘你更赚钱,有的却赚得很少,甚至还不如去洗碗打工赚来的多,但是,他们都选择了坚持下来,没有被金钱冲昏了头脑。”
  “他们觉得,钱多不多不重要,只要满足日常所需就行了,但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传下来的名声、传下来的人品,那是不能丢的。”
  “而这,正恰恰是我们民族传承的精神内核所在,承前启后,生生不息。”
  承前启后,生生不息!
  余宏说到这里,童孃拼命点头。
  一直以来,她都说不出来为什么,总之为了很多东西。
  有的时候实在压力太大了,她总觉得理智让她放弃。
  该放弃了、那么多钱、留点钱刚好可以养老……各种想法经常会让她放弃。
  但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反而用“家里人还需要这个赚钱”、“我是为了赚钱才坚持”等等各种念想来说服自己。
  就这么经营了下来。
  但是经过余宏这么一说,童孃也终于开始正视自己内心了。
  她,确确实实不止是为了钱。
  或许,正如余宏所说。
  她喜欢的,是别人吃了她家米线之后,说出的“好吃”。
  这让她感觉,自己并没有辜负自己父亲,也没有辜负父亲的父亲。
  他们将店铺交到她手里,总算没有因为她而倒闭。
  同时,她也没有辜负以前吃过他家米线的回头客,也没有辜负新来的顾客。
  回头客在吃,觉得很好吃。
  而新顾客不管是自来客还是经过人传人宣传的,大多数都没有失望。
  再者,她也没有辜负米线!
  米线,在蒙自人,在云南人看来,那是神圣的。
  不过多少外来饮食文化冲击,对于云南人来说,吃一碗米线永远都是能感觉到温暖和满足的。
  童孃,坚守着神圣米线,用对米线的热爱,抵挡着来自于方方面面的攻势。
  想到这里,缓缓对着电话点了点头:“小宏,你和小清长大了,我和你余阿叔什么都不懂……”
  “我们,一切听你们的!”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吹神 夜的命名术 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