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细盐。
自唐朝伊始。
且当时,仅有皇室贵族,可以享用到极少一部分的细盐。
在汉末,刘修手里的这一捧细盐,算得上是历史上最早的细盐,差点就惊掉了黄祖的下巴。
他瞳孔微微放大,难以置信的伸出手沾了点口水,带了一小撮的细盐,放进嘴里细细品味。
很快就被这抹细盐给惊艳到,面色大喜。
黄祖抓着刘修的肩膀,难以平静,问道,“季绪,季绪,你说从哪里搞来的这些品质如此之好的盐巴?!又有多少盐巴?!”
刚才黄祖听刘修能够解决江夏如今经济萧条之困局,他还以为刘修是想回荆州给刘表说好话。
可没曾想到,刘修居然掏出了一捧细盐。
这可是纯纯暴利的行当。
以如此品质的盐巴,不出三个月,不是两个月,江夏便可以敛财无数,恢复十几年前的辉煌,甚至可以更上一层楼。
黄祖的思绪大乱,早就在刘修的意料之中。
刘修轻轻一笑,说道,“现在外甥手里就这一捧细盐...”
闻言,黄祖的嘴角抽了抽,瞬间就从山峰跌落到了谷底。
他还以为刘修手里有许多这些盐巴。
却没想到,仅有眼前这一小捧?
这么一点够谁用啊。
“舅舅别急啊。”
刘修眼看着黄祖从开心,到失落,也就用了一秒钟的时间,笑呵呵的从兜里掏出一张布来。
“虽然现在就只有这一捧细盐,可这捧细盐如何制造之法便在其中,此番前来安陆便是希望舅舅能够做起这番买卖。”
闻言,黄祖连忙接过刘修手中的那块布,细细阅读。
从最开始的质疑,再到后续的惊讶,直到看完还一脸愕然,挥了挥布帛,问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也不由黄祖震惊,质疑,在他看来,细盐和粗盐就是天壤之别,岂能是这么简单就可以造出。
按照这样的方法,就能制造出晶莹剔透的盐巴?
刘修见此,不慌不忙的继续说道,“舅舅,外甥岂能拿你寻开心,这些盐巴均是以粗盐制作而来,一斤能得八九两。”
“也就是说,以一缗一石的粗盐,可以制造出价值百缗以上的细盐,舅舅说这是不是暴利啊?”
一缗,大概是一千钱。
自从汉武帝开始官营盐铁,也制定了相应的价格标准。
到了汉末,盐的价格飘忽不定,有时候八百钱就可以买到一旦,有时候能够飙升到八千钱。
所以做盐这一行,属实的极为暴利。
刘修看着面色变了好几次的黄祖,依旧淡然,说道,“刚开始,我们这一批细盐定价可以定高一点,先定个十缗的价格吧。”
“卖给江淮的达官贵人,还有北地的那些土财主们,他们这些年收刮的钱财可是堆成山的。”
北地的各大世家,这些年可是赚的盆满钵满。
尤其是那些站对了队伍的世家,趁着曹操的步伐吃掉了许多敌对的世家,迅速发展,富裕起来。
江淮这边则是因为相对和平,吸纳了许多流民,以及财富,也十分富裕。
刘修第一个要下手的,自然是离得近,且矛盾重重的江东。
闻言,黄祖瞥了一眼自家年轻的外甥,说道,“一旦十缗,我觉得这价格不错,那些人应该会接受。”
一旦十缗?
刘修闻言,摇摇头,“舅舅,格局打开点,这种细盐世间仅有,加工困难,耗时费力,品质极佳,还能延年益寿,是一两价值十缗。”
世间仅有。
这个可有。
加工困难?耗时费力?
黄祖想了想,有点懵圈,不感确定,再拿起刘修给的加工方法看了眼。
他并没有从这个布帛里发现哪一个步骤写着“困难”。
至于延年益寿?
黄祖是真的一点都看不出来。
刘修看着自家舅舅这“纯洁”懵懂的样子,淡淡一笑,“粗盐直接吃有毒,即便处理了也有害身体,减少寿命。”
“我们这细盐对身体有益,虽然不能证明它能延年益寿,但没有减少寿命,就等同于延年益寿。”
减速你,等于我加速。
一样的道理。
当初他初入商场,也像是黄祖一样,像是一只小羊羔,完全不懂得这其中弯弯绕绕,栽了许多跟头。
现在回到汉末,刘修对于这些小本事驾轻就熟。
像是黄祖这般能够做世家领袖,一郡太守的,自然不是愚蠢。
刘修稍微一点拨,黄祖便咧嘴一笑,说道,“哈哈!对,没错,我们这细盐不仅加工困难,耗时费力,还能延年益寿。”
“这一石不得价值个一百缗啊?!”
黄祖笑起来不好看,像是一头老虎。
年迈的虎。
延年益寿这个说法,在汉末还是很吃香的。
尤其是细盐这晶莹剔透的外观,细腻的口感,相比于粗盐堪比“神物”,那些地主老财可不会心疼这些。
细盐的行当,肯定是要交给黄祖来进行。
先搞出几百斤,卖给江东那边收回几万金,这是刘修的起步资金,至关重要,需要黄祖亲自出手。
很快,刘修和黄祖便商讨出一个方案。
“以江夏收购来的粗盐,秘密进行提炼,转头将这些细盐卖到江淮,以及中原地区,收拢资金!”
具体的买卖,操作起来比较简单。
刘修稍微一提点,再加上黄氏里也有擅长经商的族人,一个月内,收拢大量的钱财是完全没问题。
另外,刘修还说了一句,“舅舅,如果是江淮用钱币付款,便提高两成的价格,若是黄金或者布匹付款,则正常价格。”
前些年朝廷没钱,大肆增发货币,钱币的购买力下降了不少。
不过这些年购买力上升了一些,但依旧比不上黄金的购买力。
闻言,黄祖不由给刘修竖了个大拇指,赞赏无比,说道,“看来积蓄这几年并未像外界说的那般颓废,这些都知道。”
相比于只知道吃,和玩的刘琮,刘修算得上是完爆。
黄祖心底,不禁对刘修接下来的动作更加期待了。
后续。
刘修和黄祖再度探讨了一些保密事宜,还给细盐取了个名字,“就叫江夏玉盐吧。”
荆州玉盐,名头太大。
安陆玉盐,名头又太小。
和躬耕于南阳是一个道理。
江夏之地,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整个大汉的人基本都知道江夏之地。
“江夏玉盐?”
黄祖反复念叨着这四个字,心中愈发开心,振奋,“好!就叫江夏玉盐。”
虽然江夏不产盐。
有毛病吗?
没毛病!
玉盐的声音即将起航,钱的问题暂时可以解决,接下来就该处理一下江夏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