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三国:从截胡诸葛亮开始 / 2:有礼貌,但不多

2:有礼貌,但不多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南阳郡,新野县城。
  这一来一回一百多里地,快些来回倒是可以一日往返。
  刘备自隆中下山,在南阳中转悠了几日,拜访了些许隐士,贤才等,这才返回新野。
  秋老虎正盛。
  在外奔波了三五日,可把张飞热坏了。
  府衙里,身强体壮,豹头环眼,略微有些不修边幅的张飞一屁股坐在台阶上,大口大口往嘴里灌水,添了好几次。
  张飞喝了一大碗的清水才舒舒服服的喘了口气,沾湿了些胡子。
  他喝爽了,倒是骂骂咧咧起来,说道,“他奶奶的,去了两趟隆中也没碰到那鸟卧龙,怕不是成心的吧。”
  这声音可不小,府衙门口的几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后续进了府衙的两位大汉,一人身长七尺有余,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正是刘备。
  另一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眉卧蚕,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则是关羽。
  刘备听到张飞的牢骚,淡淡一笑,说道,“翼德,此言差诶,吾等只是不逢其时,才没见到卧龙先生。”
  “可这一次不同。”
  刘备笑呵呵接过张飞手里的陶碗,毫不客气,饮了一大口,继而说道,“以防万一,我已在隆中留下一队甲士,装作流民,每日打听卧龙先生是否归家。”
  关羽闻言,眯眼抚髯,笑道,“大哥此计甚妙,若是消息传出,吾等快马加鞭赶去必能见到卧龙先生。”
  对于两次无功而返,甚至连卧龙先生的面都没见到这件事情,张飞怨气最大,关羽的怨气也不小。
  刘备舀了一碗水,递给关羽,说道,“二弟所言极是,新野距隆中仅有一百多里地,以吾等骑术不出半日即可抵达。”
  就在此时,门口有一甲士匆匆来报,“启禀主公,隆中传来消息......”
  甲士还没说完,张飞便是睁大了眼珠子,拍着大腿问道,“是不是那什么诸葛孔明回家了?”
  刘备和关羽亦是眼前一亮,赶忙看向那甲士,“快快说来!”
  甲士答应一声,说道,“回禀主公,诸葛孔明并未归家,而是荆州少孙刘修带着一队甲士进了山,找了当地百姓去寻访诸葛先生。”
  听得甲士的汇报,刘备和关羽不露声色的叹了口气,而张飞骂骂咧咧着坐下。
  但很快,刘备便有了主意,说道,“走,我们现在立马启程,前往隆中。”
  关羽看着大踏步往外走的刘备,思绪片刻便跟上了脚步,张飞瞪着大眼珠子也只能起身追上去,“等等俺。”
  …
  与此同时。
  隆中卧龙居。
  刘修也不着急,喝口茶解渴。
  这秋老虎,还得是清茶打得彻底。
  刘修自己打完了秋老虎,也不忘自家甲士,指着院子里的那口水井,问道,“院子里的水可以喝吧?”
  书童闻言,挑了挑眉头,有些诧异眼前公子,但还是答应一声,“葫芦瓢就在井中,公子请便。”
  他不是没见过有礼貌的达官贵人,像刘修这样的倒是少见。
  那些自诩贵人前来拜访的人,穿着华丽,举止一板一眼,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傻子都看得出来他们是“贵人”。
  有礼貌。
  有,但不多,且都是带着傲慢的礼。
  书童见惯了许多前来拜访的达官贵人,但真正能尊重他这个小书童的,除了来了两次的刘皇叔,就只有刘修。
  刘修不仅有名满天下刘皇叔的礼貌,还会体恤手下甲士,着实让书童未曾料到。
  刘修闻言,谢过一声,转头对着在外侍立的甲士说道,“去吧,轮流饮水。”
  “喏。”
  一队十人的甲士闻言,顿时大喜,连忙答应一声。
  刘修见此,心底不由一乐,单从有了光的眼神里就可看出,这些甲士对自己的忠诚度上升了不少。
  在生活中一些小小的细节,确切可以收买人心,无论是在后世,还是在此时。
  甚至说在古时,上位者的一些小恩小惠,足以让某些人死心塌地,追寻一生。
  休息了一会儿。
  书童见刘修也没有离开的意思,心中嘀咕,想着准备使用第二招,“公子在此稍歇,小童得去忙活了,不然先生回家会训人的。”
  说着,书童便告退离开,准备把刘修等人晾在一边。
  有礼貌,有脸面的人都知道。
  这是在赶人了。
  但刘修有礼貌,但不怎么看中脸面,厚黑着呢。
  可跟着刘修来的甲士可就不乐意了,“诶,你这小书童好生无礼——”
  这人应该叫做刘彬。
  天下刘姓,基本一半都是皇亲,尤其是到了汉末更是烂大街,像是刘修这般正统汉室血脉也不少。
  闻言,刘修当即制止了刘彬的无礼,喝道:“切莫无礼。”
  一般来拜访诸葛亮的达官贵人,名人显赫,在面对书童,或者说诸葛亮的第二招,基本都会知难而退。
  书童也是第一次遇上刘修这般死皮赖脸的。
  诸葛亮可能也没想到。
  刘修挥挥手拦下要动粗的甲士。
  转而笑呵呵的望着书童离开的背影,说道,“本公子听闻前几日刘关张三人前来拜访孔明先生,不见而归。”
  “想必你应该把这件事情,告知在外‘游学’的孔明先生了吧?”
  刘修特地把“游学”二字,咬的重了些。
  诸葛亮这“欲拒还休”的推脱把戏,刘修可算是看的明明白白。
  三顾茅庐。
  一段佳话。
  实际上这也是诸葛亮在考察刘备的耐心,另外在装装面子。
  不然刘备来一次,就被请下山,那多没面子?
  他诸葛亮苦心经营的“卧龙先生”的名号,“智比管仲乐毅”的人设,分分钟变得廉价。
  “本公子料想,孔明先生应该是晚上归家。”
  “是也不是?”
  刘修也不是在胡扯。
  主要是院子里一菜园,空了两棵芥菜,看痕迹显然是刚刚采摘。
  现在这家里就书童一人,哪里用得了两棵芥菜的量?
  想必诸葛亮应该快到家了,书童已经开始准备今天的晚饭。
  如果刘修猜得不错的话,今天的晚饭也是三人份。
  除了诸葛亮,书童之外,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现在也跟着诸葛亮住。
  闻言。
  诸葛亮的书童之前还一幅云淡风轻的面容,眉头差点飞了。
  他还是第一次遇见,有如此真知的人。
  “这...”
  诸葛亮只教过书童如何劝退“有识之士”,实在是没有提到过如何解决眼前尴尬境地的办法。
  书童一脸懵圈,不知作何回答。
  看样子。
  刘修猜对了。
  书童的确将刘关张被再度劝退的消息告知“远在”几十里外的先生。
  诸葛亮也的确是今晚到家。
  书童终究只是书童,无话可说,只能耍赖皮地说道,“公子若是不信的话,可在此等待即可。”
  他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眼下麻烦,只能远离刘修,装作去忙的样子,省的一会儿被刘修套出话来。
  同时也希望刘修能识相一点,赶紧走,别赖在别人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