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苏缘很忙,他没想到回到古代从头开始建立工业体系是这么的艰难。
后世建国初期,好歹有国内外学成的精英学子能够在各行各业当领头人。
而且还有北方老大哥的帮忙。
但在大明洪武时期,或许在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苏缘既需要培养人才,还需要去指导工业的发展。
就像昨天苏缘去查看了洪武时期的炼焦厂。
是的,古代也是有炼焦的,大概从宋元时期就已经开始,大明继承了宋元时期的科技。
那么何谓炼焦?
在古代就是为了将普通的煤炭,转化为质优的冶金焦炭。
在现代,炼焦属于化工行业,它除了生产焦炭,还生产煤气、煤焦油、氨、苯等等。
其中煤焦油,可以蒸馏提取煤油、汽油、柴油、其他工业用油及粗酚等材料。
氨则可以用来制取氮肥。
总之这是最基础的化工行业之一。
在无法高效的采取石油前,炼焦就是一种获取液体燃料的最好方式。
所以苏缘很有必要将这一工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上来。
后世建国初期,土法炼焦的煤回收率大抵在50%左右,那明朝应当是要比这回收率还要低。
后期的土法炼焦回收率可达到80%~90%,这个就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由于苏缘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待在现场指导,他只能教学一些相关的基本知识,以及试验方法,并让他们记录下来。
最后将自己搜集来的图纸交由工匠们,让他们自己去研究。
要发挥最广大劳动群众的智慧,不能什么事苏缘都去管,那他得累死。
苏缘要做的,就是给他们点明一个方向,让他们自己去动脑,去理解苏缘交给他们的东西。
不然苏缘不在了怎么办?所以他们必须自力更生!
分身乏术的苏缘顶多给他们解答一些疑惑,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而已。
因为除了发展炼焦技术,还有水泥、冶金、锻造、玻璃、炸药、三酸两碱等等等等数不胜数的工业分支。
但然,苏缘不会一下子就去全部发展起来,他会分轻重缓急的去一个个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事项,就是去培养人才。
除了皇宫中的皇子,苏缘提交上去的名单中的人才,已经开始陆续被搜集了过来。
被朱元璋统一安排在一个秘密地点,这些人目前就是大明的最高机密。
目前除了朱元璋、朱标、苏缘能够窥见计划的全貌,其余计划当中的人等只能看到这些计划当中的一小部分。
这些在原本历史上青史留名的人才们,三人都给他们安排了新的未来。
他们中的人,未来除了会是某一行业的领军或者开创性人物,同时还会是朝廷的重臣!
避免了原本历史上的错误,朱元璋和朱标,会将他们用的淋漓尽致!
想到这,苏缘看了眼时间,已经快到了给皇子们上课的时候了。
苏缘拿起他的实验工具,昨天他只来得及表演磁生电。
原本准备的电解水实验没有来的及做,这个实验就是苏缘想要解答他昨天问的问题,风雨雷电当中的,风雨从何而来。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电解水实验当中产生的氢气和氧气,可以很好的体现何谓压强。
我们来大致的看看苏缘的实验道具
大致就是中间是水塔,两边是试管。
中间的水塔水位,仅比两边试管当中的水位稍高一点,做提供水压的来源。
然后在电解水后,这两种气体会占据一定的空间,使两边试管中的水位下降。
而当打开试管阀门,将电解后产生的气体燃烧后,两边试管当中水位又会上升到原本的位置。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按照正常来说,取出两边试管中的水,最多只会让中间水塔和两边试管的水位趋于一致。
但电解出气体并燃烧后,由于试管当中的气体被消耗,且关闭了阀门,从而没有其他气体补充进来。
那这样会发生什么?
这将会抽取中间水塔的水,从而导致,中间水塔的水位最终低于两边试管中的水位!
这种实验现象摆在众人的面前,他们会怎么想?
肯定会觉得。
空气不空!
空气里肯定有着像电解水产生后,与那无色无味的气体一样的东西!
将接下来的实验思路想了一遍之后,苏缘带着他的实验道具,顺着昨天的老路向大本堂走去。
今天没有下雨,但炙热的阳光依旧让苏缘打起了油纸伞。
而此时大本堂里正处于课间,身为皇子,他们要讲究皇家威仪,不能像普通孩子们一样嬉戏打闹。
但交流还是可以的。
朱桂兴奋的说道:“兄长,接下来是苏先生的课!你说他今天会怎么给我们展示风雨是如何产生的?”
朱椿也饶有兴趣的说道:“这我如何清楚,我只知苏先生应当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朱桂点头:“没错!就像制造雷电一样!”
而在大本堂旁边的休息室里,黄子澄和他的三位同年,正坐在一起。
今天朱标没有来,因为他今天有公务要处理。
夏日炎热,四人的面前都盛放有消暑茶,丁显直接一口就喝干了自己面前的茶水,直接开口说道。
“黄兄,若是让我看出这苏先生弄虚作假,可莫要怪我上前揭穿。”
黄子澄淡然道:“这是应有之义,若苏先生是这等人,我也将与丁兄一同上前揭穿。”
花纶看热闹不怕事大,“要苏先生真有本事,我看当世将再诞生一显学!”
花纶说出这话,另外三人便看了过来,花纶笑道。
“你们看,格物、格物,自秦汉以来,便已流传于各儒家学子口中,可又有多少人达到了格物致知的境界?”
“朱子重理,讲究格物致知,可也没见其与天理合一。”
听到这种话,练子宁连忙打断,“花兄,莫要再说了。”
花纶笑笑,知道自己刚才那话传出去影响可能不太好。
花纶便改口道:“若要真有这种能让人格物致知的学问,我真想见识见识,去格一格那天地至理!”
丁显和练子宁显得有些肃穆,显然花纶的话对他们二人有着触动。
虽然理学是官学,但这又不代表其有永远一成不变,理学之前的经学不就被取代了吗?
若有一个学问,要真如花纶说的这样,他们两个倒也不是不能去学习一番。
黄子澄闻言笑道:“必不会辜负你们的期盼。”
丁显:“黄兄,一切都还得眼前做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