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机车王 / 第十章 曼生壶铭辩义

第十章 曼生壶铭辩义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好奇猫是个懒猫,不仅是黄维、吴倩华、顾泽燕在等他预告的博文,为此他们都关注了他,所有的关注都在等他的下一个博文,紫砂界很多感到被羞辱的人在等他的博文,甚至连一些连带着觉得自己被羞辱的自诩的文人也在等他的博文,等他大放阙词之后狠狠地抽上脸去。但似乎好奇猫完全没有责任心,更没有对关注他的人赋予善意的觉悟,他像是消失了,无声无息。
  有人猜测他怕了。
  有人猜测他其实没那个水平。
  有人猜测他纯粹就是写博客玩玩的,写过算数。
  吴倩华在和季行打电话时骂道,她等了那么久,居然等了个缩头乌龟。季行无奈地笑道,也许人家忙着呢,也许人家也有家人要照顾,不会像她那么闲。吴倩华不满意了,说她也是要边读书边做壶,哪里就闲了。季行没理她,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会以为自己是最忙的,最辛苦的,应该得到最大的回报。吴倩华巴巴地等着下一篇博文,自然就觉得别人应该快点写出来,等得不耐烦了,自然就会觉得别人辜负她。人性不都是如此吗?其实谁是谁的谁呀,世上除了父母家人,其他的情谊,都是在交往中产生的,你和别人没交往,怎么可以有所指望呢?就算是好奇猫不再写博文了,那又怎样?
  一直到上一个博客的热度已经没有热度的时候,新的博客才出来,很多人几乎都已经完全忘记了,但因为上次点了提醒,所以一出来,又引起了热议。
  博客内容:曼生壶铭辩义
  我看到一个直播间,主播在推销一个匏樽的时候说,这个壶型霸气威武,陈曼生说匏瓜无匹,就是无以匹敌。这其实是陈曼生在匏瓜壶上的壶铭,全文是:“饮之吉,匏瓜无匹。”
  对于这则壶铭,不存在辩义的问题,稍稍在网络上一查,匏瓜无匹的意义是明确无误的,就是表示孤单的意思。所以铭文翻译成俏皮白话文,就是“他娘的光棍喝茶就是爽啊”,有点自嘲的意思。只是主播说错了,建议主播们在介绍壶的时候,稍微做点功课,不要信口开河为好。不过我也不那么确定主播是在信口开河,也许是他的老师告诉他的,也许同行那里听来的,不过既然主播是个壶手,那么老师告诉他的可能性大一点,他的老师应该也是属于“大师”一类的壶手吧。
  这就是上篇博客我说的讨厌文人酸腐的原因,习惯搞些晦涩的典故,让人读起来脑仁疼。或者只是对现代人来说脑仁疼,古代读书人都是背得滚瓜烂熟的,所以我又想说,古代文人真是有空,空得不仅钻牛角尖,而且找牛角尖钻。“匏瓜无匹”,来源于曹植的《洛神赋》,里面说:“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勤”,意思很明确,牛郎被分在银河一边,孤独。为什么匏瓜无匹比喻孤独?匏瓜就是葫芦,无匹就是没有另一半,葫芦一劈为二,作为勺水的瓢,所以叫无匹。这都是没什么异议的,大概陈曼生那时公干出差,老婆小妾都不在身边,朋友也没一个,在那里发骚呢。
  接下来说点我有异议的,诸位读者自可分辨。
  石瓢壶:不肥而坚,是以永年。
  网上看到喜欢舞文弄墨的紫砂爱好者,哦,是不是该称他们为文人呢?一般的解释是:
  1.壶型收敛,所以说“不肥”,口沿肚腹不容易磕破,所以说“坚”,从而可以长久保存,谓之“是以永年”。
  2.茶水可以去油腻,所以“不肥”,不胖则精神矍铄,所以“坚”,因而身体健康,谓之“是以永年”。
  3.人谦逊,不膨胀,谓之“不肥”;坚定道德理想,谓之“坚”;这样才能有长远的作为,谓之“是以永年”。
  这到底是哪跟哪呀,写了三个解释,没一个哪怕靠一点点的谱。难道读到这几种解释的人,不觉得非常牵强附会吗?直觉总会有吧?突然想起《刘三姐》里面的三个书生来,人家问什么东西头戴冠(鸡),什么东西肚子大(猪),结果三个书生说是莫老爷有权头戴冠,莫老爷有福肚子大,“笑死人咧笑死人”,这是刘三姐的歌词,哈哈。错得太离谱了。请看我的解释,欢迎评论:
  首先这是个石瓢,石是指石头做的,不用说,关键是瓢,也就是葫芦。铭文是由葫芦而来的,葫芦是可以吃的,也称为葫芦瓜,或匏瓜,嫩葫芦内部的籽是不能吃的,表面的皮太硬,也是要刮掉的,能吃的就是刮掉皮后的瓜肉,可以用来做菜,这是常识。但如果葫芦的瓜肉太少,就是“不肥”,而瓜皮太硬,就是“坚”,就不能吃了。被吃掉,就没了,死翘翘了;又瘦又老,不能吃,才能不被采摘,然后活到自然掉落,这就是“永年”。翻译成俏皮白话,就是“猪不长肉不挨宰,缩头乌龟活千年”。我敢百分百肯定我的解释是正确的,陈曼生的铭文中颇多暗合佛道两家思想,这是庄子的思想。
  井栏壶:汲井匪深,挈瓶匪小,式饮庶几,永以为好。
  一般解释为:
  汲水的井不是很深,谓之“汲井匪深”;拿在手中的壶,谓之,“挈瓶”,用来喝茶均很适度,永远是那么美好。意义是“学识有如人生必备之水,唯不停汲取,才能修身养性,颐养天年。”
  扯淡,又是扯淡,没文化真可怕。请看我的解释:
  由壶型井栏的井来发论:“汲”是指提水,“匪”是不的意思,井不是很深,谓之“汲井匪深”;“挈瓶”,其实很明确就是用来从井里取水的那个瓶叫挈瓶,在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出来的,那种尖底的陶瓶,就是挈瓶,这个是常识,不支持你们跟我争论,实在怀疑的先补一下自己的文言文。现在农村打水一般用铅桶或木桶了。用来从井里打水的挈瓶却不小,谓之“挈瓶匪小”。“庶几”是少许的意思,如果井小而瓶大,那么多打几次,井里的水就没有了,所以需要适可而止,按照合适的量来取水,谓之“式饮庶几”,然后才能永远有水喝,谓之“永以为好”,这又是符合庄子思想的。翻译成俏皮白话文就是:“吃光用光月光族,脱底棺材一世穷”。好像对年轻人很有教育意义,各位,100万以下年薪的,千万别花五位数去买大师壶啊,陈曼生教你的。不对,陈曼生教的是紫砂界,千万别把爱好者的钱都赚光啊,开价合适就好,这样才一直有得赚啊。
  葫芦:为惠施,为张苍,取满腹,无湖江
  看网上,惠施和张苍倒是都有人找对了,释义却是一泡污。有人解释说因为惠施和张苍俩人都长寿,所以都把前两句解释为长寿有福的意思。说是江湖再大,喝饱就够,就能长寿有福了。狗屁!惠施活了60岁,算长寿吗?惠施一生忙着做官,后来魏国呆不下去了,跑到楚国,楚王又怕得罪张仪,就把他送到宋国,这算有福吗?我只知道他书多,成语“书富五车”就是来自惠子,但真不觉得他有福。葫芦壶啊葫芦壶,别忘了葫芦,我也不罗列网上的解释了,不知道那么解释是蠢还是坏,我直接上自己的解释。
  惠施和葫芦的典故是:惠施说魏王给他的葫芦种子,种出来有五石(五百斤,但我倾向于是体积单位),拿葫芦来盛水,太大,水太多了承载不了;破开来当勺水的瓢,也太大了没法用。然后庄子说了一大段,最后说,你不能把它做成船吗,然后乘着它游荡江湖。
  张苍和葫芦的典故是:张苍犯罪,叛腰斩,正好王陵(汉惠帝时候的右相)路过,看到张苍的皮肤很白,如同葫芦的籽一样白,就喊刀下留人救下他。张苍后来是汉文帝的宰相,做了十多年宰相,精通数学和法律,成为名相,他是《九章算术》的作者,用以培养国家的理财人才。《九章算术》不会不知道吧?不知道的中学没毕业,唐宋考科举,要靠算科,一定会考《九章算术》的。同时张苍也是著名的法家,为文景之治做出了很大贡献。
  取满腹无湖江的典故我不确定,貌似也是《逍遥游》里的,尧帝想传位给许由,许由推辞的话中有:田鼠到河里喝水,只要喝个满腹。意思是河的水再多,对田鼠没啥用,天下再大,对许由也没啥用。
  典故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说看似无用的东西,其实是有用的,看似有用的东西,也可能其实没啥用。惠施葫芦太大没用,其实可以做船,是大用;张苍的像葫芦一样的白皮肤看起来没用,但救了他一条命,也是大用。一肚子水很小,但对田鼠有用,江湖很大,但对田鼠无用。所以有用无用是辩证的,这也是属于庄子的思想。翻译成俏皮话就是:狗吃屎,猪吃糟,粪便烂谷都是宝。
  合欢壶:八饼头纲,为鸾为䍿,得雌者昌
  这部分我和向来的解释有部分不同:
  八饼头纲,指龙凤团茶,这没有异议。饼是量词,就是和今天普洱饼茶一样,八饼为一斤,茶分档次,称为“纲”,头纲就是第一等。
  为鸾为䍿,也没有异议,䍿字,应该是皇字的异体字,通凰,从龙凤团茶转义到鸾鸟和凰鸟,鸾鸟是凤凰的一种,没问题,鸾鸟为爱情鸟,没问题。
  得雌者昌,向来认为其典故为《列异传》中秦穆公得雌陈宝的事情,我不认同。我认为是《左传》陈完为婚事占卜一事。我把两者都写在下面,各位读者自有分辨。
  秦穆公的故事是,有陈仓人得到一个奇怪的东西,就想献给秦穆公,在路上遇到两个童子,童子对陈仓人说,这东西叫媦,是地下专门吃死人脑子的。媦则对陈仓人说,这两个童子叫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霸”。陈仓人于是去抓这两个童子,童子化成山鸡飞入林中。秦穆公大肆捕猎,果然抓住了雌鸟,而雄鸟则飞到了南阳雉县,秦穆公在陈仓建了祠把雌鸟供起来,祭祀的时候有红光射入祠中。后来大家都知道,秦国称霸。
  陈完占卜的故事是:陈国的贵族名完,迁徙到齐国,齐国有个大夫想把女儿嫁给他,大夫的妻子就去为这事占卜,结果为吉,卜辞是:“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后来的结果是,陈完是田氏的始祖(也叫田完),八代以后,燕国乐毅差点灭了齐国,后来田横打败了燕军,光复了齐国,齐国本是姜姓,之后田氏成为齐王,这就是“田氏代姜”的故事。
  从典故来看,都是“得雌者”有好运,但是前者典故的具体句子是“得雌者霸”,而且和男女婚姻无关。铭文是“得雌者昌”,应该是来自于“五世其昌”。而且后者就是关于男女婚姻的,其卜辞后来都有成语“凤凰于飞”、“鸾凤和鸣”,与铭文的第二句完美匹配。所以我认为只是用了第一则典故的句式,取义则在第二个典故。
  合欢壶我认为最不能接受的是通常认为其壶型是一对大镲合在一起,大镲就是那种铜制的打击乐器,声音“铿锵”,这唯一能够附会的就是陈完典故中的“和鸣锵锵”。但真的很不合适。陈曼生的铭文,很多都是从壶型引出的,那“八饼头纲”怎么从壶型中引出来?完全不搭。再者,鸾鸟的叫声,无论是《山海经》还是其他典故中,都说是带有五音,也就是有高音低音,比较婉转和好听的。而大镲的声音有金鼓之声,意味着战争,实在不合适。而铿锵之声,原意就是凤凰鸣声,是绵软细长的,和大镲的声音完全不搭,只是现代才转义成有力的声音。《隋唐演义》中有:“车行时摇动的铿铿锵锵,如奏细乐一般”,不搭,实在不搭。
  我认为其壶型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从“八饼头纲”推测,龙凤团茶,今天我们完全没办法知道是什么形状,但可以参照普洱饼茶,龙凤团饼,必然有两部分,龙饼和凤饼,两饼相合在一起,称为龙凤团(饼)。至于壶盖,北宋龙团还有大龙团小龙团之分,可能是小龙团,不过这有点附会。
  第二种,从壶名“合欢”出发,参照笠阴壶的壶型,上部分明是笠型,下部是盘型,两者合起来。典故来自于《周髀算经》,其中有“天如盖笠,地如覆盆”,这是中国传统的模型,天地相合而成宇宙,也就是阴阳相合,也就是男女相合,也非常契合铭文中的婚姻之事。陈曼生是通过科举考试的,科举考试有算科,《周髀算经》是算科必读课本,想考科举的必然非常熟悉。
  至于哪种更可能,读者可以继续考究,但我自认为,这两种可能,都比大镲要靠谱得多。
  周盘:吾爱吾鼎,疆(强)食疆(强)饮。
  向来的解释是:陈曼生看到罗盘指南针,而作此壶,周盘是指罗盘
  第一,此壶圆润而不失刚劲,三足鼎立方显智勇者胸襟,周盘暗韵太极,有形而无穷。
  第二,我爱我的乳鼎壶,鼎原为古代炊器,今天成了茗壶,不仅可以努力加餐,享受美食,还可以品尝佳茗,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又是非常扯淡的,强食强饮的铭文被彻底忽略了。
  首先,罗盘在古代就是称为“罗”或者“螺”,从来没有称为“盘”的。后来西方的定向仪器传到中国,也是翻译成“螺仪”,而不是“盘仪”。周盘,根本不是罗盘。
  其次“强食强饮”有典故,来自于《周礼.考工记》,其中记载如何制作“射侯”,其礼仪是:天子召集诸侯狩猎,以弓箭射“射侯”,然后天子和诸侯一起吃肉喝酒,并念诵祭词,祭词为:“惟若宁侯,毋或若女不宁侯,不属于王所。故抗而射女,强饮强食,诒女曾孙诸侯百福。”意思是:“你们这些顺从的诸侯,不像那些不顺从的诸侯,他们不来这里会盟,所以要用箭射他们(讨伐),吃吧,喝吧,我将赐福给你们的子孙”。后来,强饮强食也指代风调雨顺,粮食丰盛。请问,跟个罗盘毛关系?什么是射侯?就是箭靶,周朝的时候射侯是方的,到清朝,箭靶就是圆的,看看像不像周盘壶型?理解周盘壶的壶嘴为什么这么钢硬了吗?什么喝茶可以多加餐,只知道吃!
  那么“吾爱吾鼎”又怎么关联起来呢?当然周盘壶是三足鼎,说鼎自然没疑问,只是到底和罗盘更有关还是跟射侯更有关?我找不出跟罗盘有关的意义,一般罗盘的意义就是方向,我真附会不出联系来。
  但是射侯祭词则不同,射侯祭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国家稳定,一个是子孙幸福。“鼎”是什么?大禹设九州铸九鼎的典故都知道吧,鼎就是天下。所以整个铭文的意义就是:天下安宁,人民幸福。
  那么周盘壶型是不是就是象征射侯礼的箭靶呢,虽然比那罗盘要靠谱,但我是理科生,还得再看看。恰好看到另一个曼生周盘壶的铭文:“台鼎之光,寿如张苍”。“寿如张苍”不用解释,张苍活到百岁以上,长寿有福之人。台鼎是什么?鼎有三足,在鼎的制式中,三足代表三台。三台是什么?原来是天文上的意义,北斗有七星,其中紫微星为主星,为天柱,其余六星分为三台,每台两星。紫微星也是帝星,三台星对应成辅助帝王的三公,鼎有三足,才能稳定。“台鼎之光”意思明白了吧?
  所以周盘的壶型,还有另一种可能。看地理,用罗;看天像,用盘。盘就是日晷中去掉那根日影柱后剩下的那个圆盘,是星象图。其实星象图也有直接对着天上看的,天圆地方,上北下南左东右西,和地图正好相反。所以周盘壶型还有个可能就是星象图。
  至于“周”字,也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完整完全”的意思,也就是一个完整的圆盘的意思。另一种意思,根据铭文,我觉得就是周朝的周,中国文人都是孔子的学生,尊周礼,周代为所有朝代的楷模。而且,我看到的对古代天文天柱模型的最早描述也是《周髀算经》里陈子描述的天文模型,射侯礼也是周朝的仪礼。
  所以无论周盘的壶型是星盘也好,是射侯也好,其包涵的含义都是“祝愿国泰民安”。跟罗盘实在是不搭界啊。
  博文写到这里,我已经觉得写得太长了,有碍看官的体验。对与不对,欢迎吵架。
  还有几个铭文,向来的考证也是有错误的,至少我会给出争议解释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当回家作业做做。
  就此住手。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