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八、太阳的东升西落——一张一弛之道
太阳每天东方升起,然后夕阳西下,周而复始,从没改变,太阳的东升西落,保证了昼夜温差的小幅度变化,保证了万物生灵的休养生息,为我们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自然界的张弛有度,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弹性很大的空间,而在教育领域也需要一张一弛之道。
1、学会示弱
作为教育者,应该懂得知识的学习最终是需要学习者自己去获取的,老师和家长不可能替代。
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就是往往特别能干的妈妈,培养不出同样能干的孩子,而相对无能的妈妈,孩子的能力往往很高。我擀饺子皮是在姨家学会的,原因就是我妈妈不愿意浪费时间教我,有教我的时间饺子早就包好了。而在姨家就不一样了,示范主要的操作要点以后,姨就让我拿一块面团自己操作,在过去面粉金贵的年代,也不怕我浪费,还一个劲地夸我比她擀的饺子皮好,在毫无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一个下午就学会了擀饺子皮。至今还会记得学会以后喜悦的成功感,并从此成为了家里包饺子的主要帮手,强势的指导是不会有这样的教学效果。
很多次女儿主动帮我擀饺子皮,看着她擀出来的饺子皮大小不一,厚薄不均,还没擀上几个,就被我轰走了。但是只要是我不愿意为她做的事情,她干得都比我好,比如旅行时打包行李,每次都准备得东西俱全,井井有条。
我想起了美国教育权威詹姆斯说过的话:“家长和孩子好比一个100分的组合,当你做满了90分,孩子只有10分;一个满分的家长,绝对不是一个成功的家长。”能干的妈妈,把孩子锻炼的机会剥夺了,只有学会主动示弱,才能更好地锻炼孩子的能力,才会无形中减轻孩子的压力,那种被需要感对孩子的情感培养太重要了,责任感、成就感在孩子被需要时不知不觉被唤醒,然后在心中慢慢立了起来。教学方面也是这样的。
学会示弱,得到的教育效果有时意想不到,我向学生请教音乐和美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学生都会非常乐意告诉我,给我耐心指导。我让学生轻松感受到,地理老师的弱项正是他们的强项,他们在我面前就会大大地提升自己的信心,有时会主动表演自己的专业给我看。
在音乐班有一个男生,平时地理课上,学习不是特别积极,有点懒散,特别是做练习的时候,基本不动笔。有一次我们的谈话让我对他有了新认识,这个在地理课上表现不佳的学生,专业在班里却非常好,用他自己的话说:“专业是学校第一名。”后来和他班主任交流,确认了他的话的真实性,并且有了更深的了解,班主任介绍说,这个男生的声音非常有特色,非常难得。有了这些了解,再一次地理课堂上,我专门留下10分钟时间,征求他的意见,让他在班里唱首歌,让我欣赏一下,他欣然同意了,并且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他还特意在电脑里下载了伴奏曲,然后在讲台前认真地唱了起来,歌曲是我以前没有听到过的,所以歌曲的名字我没有记住,但是听歌的感觉真的很好,确实是意料之外的惊喜,背景音乐配上他具有穿透力又柔和的声音,在我眼里他瞬间变得圣洁和高雅,仿佛不食人间烟火般的遥远,和学习文化课的状态相比判若两人,让人刮目相看,我毫不保留地,不遗余力地把我的赞美表达了出来。我的羡慕和欣赏的眼神也极大地鼓舞了这个男生,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后来这个男生在地理课上的表现也有了新的起色,做练习时,经常早早就能交上作业。关键是示弱就代表着对学生的鼓励,就能看到他们的喜悦,更重要的是你能看见他们的眼里多了一种光彩。
在我们学校的艺术生高考选科一般选择文科科目,理科对他们来说有点像天书,我教过一个表演班的男生,高考选科之一是生物,问起原因,他告诉我,生物老师有时不讲课,让他这个生物课代表来讲课,生物成绩就是这样练出来的。这就是示弱与强大的关系,这就是示弱与强大的相互转化,如果师生之间,母子之间实现了这个良性转化,真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啊。
老师和家长在学生和孩子的眼里绝对是强者,会成为他们的榜样,也会无形中成为他们的压力。适当地学会示弱,让学生和孩子能有机会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对他们精神上的促进和暗示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更能培养他们关心、关注别人的美好情感,还能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心,我们有时表现得越“弱”,孩子们就会表现的越“强”。孩子没有逆反情绪的家庭,大多都是父母实施了适当的示弱,不强势,自然没有剑拔弩张的氛围,也自然就给了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
在课堂上,我学会了适当的示弱,我不问学生:“你们听懂了吗?”我会问:“我讲明白了吗?我表述清楚了吗?”在家里,我和女儿谈话,我会摒弃以前的质问式谈话,不会总说:“你为什么不这样?你为什么要这样?”而是说:“应该这样吧?是不是这样会更好一些?”虽然表述的内容是一样的,因为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些,就会让孩子的接受度提高一些,这就是示弱的效果。
示弱不仅是善于把“强”隐藏,也应该选择不在孩子面前藏“拙”,家长真正的“弱”,同样激发孩子的奋发欲和保护欲,还有对家庭的贡献欲,增强孩子的自信力和执行力。
家长和老师的示弱,是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础之上,我们要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力量,却能发挥巨大的功力,请选择相信,请选择把发展的机会留给孩子。
自然界的张弛有度,在人类的心灵上同样适用,需要和被需要同样重要,需要的满足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被需要的满足更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和美好的情感。适度的示弱不仅不会影响我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反而在一张一弛中让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更有张力和韧性。你可以大胆地试一试,看看是不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昼夜交替与时差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一个明亮的昼的完结意味着夜的来临,24小时一个周期,昼夜的长短有变化,而昼夜交替的周期不会变化。人的内心也是有昼夜交替的,一个人的心情不可能总是阳光明媚,迷茫、彷徨犹如白昼里的阴雨天气,有时我们会迎来自己的黑暗时刻,这时就是人心的黑夜,我们要理智的看待人心的黑夜,不必惊慌,也不必绝望,因为我们应该知道黑夜终将会被白昼替代,周而复始,正确认识了人心的交替规律,就会有战胜黑暗的勇气。
地球的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昼期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上,午夜时分太阳依然悬挂在天空上,虽然变化的周期依然为24小时,但是已经很难分辨这种变化了,纬度不同的地区,极昼期可以从一天到六个月不等,极夜期正好相反,一个地区有多长的极昼期,就有多长的极夜期,极昼期和极夜期是对等的。在极昼期,夏季对人们来说是狂欢的季节,没有了黑夜,时间都好像变多了一样,可是这狂欢是用同等的极夜换来的,夏季的狂欢是冬季压抑的释放。
南极被厚厚的冰雪覆盖,是一个景色单一的大陆,在这个大陆上,对科考人员最大的威胁是什么?A、冰川B、寒冷C、食物D、极昼,如果没有前面的铺垫,很多人是不会选择极昼这个选项的,极昼永不落的太阳成了科考人员在南极生存的极大威胁,科考人员为此做了很多的尝试,如加厚帐篷,在冰川积雪下穴居,结果都不理想,困乏、生物钟紊乱、睡眠障碍困扰着他们,没有黑夜的参照,他们还极容易超时工作,心身疲惫,他们渴望黑暗,黑暗在这里成了生命的急需。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仅是作为生物人的需求,也是心理人的必需,一个人不可能总是处于亢奋的精神状态,除非精神出现了问题,一个人也不能总处于抑郁的状态,除非精神出现了问题。挫折和黑夜一样增添了我们生命的底色和生命的质量,并且不可或缺。
如果父母喜欢包办,替孩子扫平一切障碍和险阻,孩子就会像没有学会本领的小兽和小鸟,会首先被大自然淘汰,而如果家长带领孩子一同战胜困难,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在战胜困难的同时,也是收获自信的过程,孩子就会成长成一个阳光男孩、阳光女孩,就不会惧怕一时的风风雨雨。
心理上的极昼和极夜都是不可取的,不要期盼一帆风顺,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不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孩子的教育更是需要这样反复磨合,就像昼夜交替,起起伏伏这是正常健康的表现。没有教育问题的产生才是最可怕的,这说明你已经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了,或者你只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
教育上的极昼现象对人的伤害会很大,没有心理的抗压能力,就相当于没有夜的历练,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他们更不理解,为什么在家里表现的那么乖巧的孩子,会有严重的抑郁倾向。
地球自转产生的时差,让这世界有的地方依次进入白昼,有的地方渐次没入黑夜,像呼吸一样自然,人心何尝不是呢?同步共振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望,授课时,学生接受能力有差别,接受时机就会有时差,交流时,家庭成员也不可能同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这样的心理建设,才能心平气和接受孩子之间存在的时差,才不会相互攀比,才不会拿人家的孩子说事,更不会因为嫉妒而丧失本该有的善良和公正,也不会因时差而产生焦虑的情绪。
上课的时候不论讲的多么细致详细的知识,总有学生听不懂,每当这样的学生反复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现在总会耐心的讲解,就怕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学习信心的打击太容易了,一句话、一个不耐烦的语气,一个眼神就能做到,可是要重建他们的学习信心却难上加难,我们要鼓励、再鼓励,多少鼓励都不为过。
除了耐心,我还会采取让学生相互讲解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之间的知识时差和心理时差要小很多,学生会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来讲解,效果可能要好很多,对于讲的学生会有教学相长的增进效果,对于听得学生会因为心神的放松,切入点的平等而收效更佳。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怕反复磨合,不怕存在的时差,老师这时的退场或缺失,正是为了学生自信的上场,一张一弛间,生命得到尊重,这是生命的必然,必是生命的真谛。
学生甲:“老师,这个问题怎么做?”
老师:“学生乙,你来给学生甲讲一遍。”
学生乙:“啊?为什么让我讲?”
老师:“这个问题我刚刚和你讨论过,正好来验证一下你理解的程度。”
学生乙马上热情地给学生甲讲解讨论起来。
而我虽然不在他们身边,但仍然在关注着他们。通常问题会很好地解决。我会表现出很欣慰的表情,教学相长会让学生乙往往很有成就感,而学生甲也会因为平等交流很有收获,学生甲也不会认为是老师不愿给他讲。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收到的效果总是好过事必躬亲,原因就是信任与放手,会给孩子更多的自信和力量。
认识时差,顺应时差,有效地消除代沟,师与生、母与子就会一起和谐成长。
我今后要对女儿更有耐心和信心,当我遇到和她难以同步的时候,时差过大的时候,要时刻告诉自己不要焦虑,就静等黑夜离开吧,白昼在下一刻就会到来,倒时差需要时间,生活就应该一张一弛,总是紧绷着心弦,会让周围的人,和你一起感觉辛苦,这是我写这篇文章时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