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隋朝正史 / 第210节

第210节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张衡一介草民,能得陛下垂青,已是感恩不尽。”
  隋炀帝道:“你当年有佐命之功,朕这次召见你,是要重新启用,让你再立功业。”
  张衡赶紧起身,撩袍跪倒:“鞍前马后,万死不辞!”
  隋炀帝大喜,扶起张衡,说道:“上月万国来朝,唯有高句丽不称臣,不纳贡,无视天朝,朕欲再征高句丽,委托你军政大权。”
  看着隋炀帝志在必夺,而张衡却愣了片刻,才抱拳言道:“陛下文治武功,赛秦皇、胜汉武,何必为小小高句丽,牵肠挂肚,穷兵黩武?”
  一听张衡劝谏,隋炀帝脸色一落,顿时无光,萧皇后见杨广情绪不对,看着张衡轻轻摇头,让他少说谏言。
  偏偏张衡对杨广是忠心耿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张衡二次跪倒,作揖奏道:“陛下,忠言逆耳,容臣禀告,如今民贼造反,赋税徭役,沉重不堪,再征高丽,只恐乱上加乱,臣冒死进谏,陛下明察。”
  “朕独断乾坤,功盖千秋,秦皇汉武也不及一半,何需外人进谏?”隋炀帝龙颜不悦。
  看着皇帝不纳忠言,张衡愈加着急,双膝前挪几步,言道:“陛下明鉴,朝廷有累卵之急,百姓有倒悬之危,倘若再征高丽,必将误国误民,后患无穷。”
  “哐啷!”一声,隋炀帝怒拍桌案,碟碗震反在桌面,隋炀帝对左右怒道:“张衡无礼,诽谤朝政,左右拿下,打入死囚!”几个金甲武士围了上来,按倒张衡,押解缉拿。
  隋炀帝撩袍离去,萧皇后赶忙快步跟了过去。回到寝殿,怒不可竭,隋炀帝对身边太监言道:“将张衡碎尸万段,挫骨扬灰!”
  萧皇后赶忙劝道:“陛下息怒,张衡也是担心社稷,并无二心……”
  “胡说八道!”隋炀帝怒道:“满朝文武,谁敢进谏?天下子民,谁敢不从?张衡贼子,危言耸听,格杀勿论!”
  萧皇后百般劝解,隋炀帝非杀不可,眼看太监将要传旨,萧皇后眼中强忍着泪花,进言道:“如果陛下非杀张衡不可,还望陛下念在少年挚友的份上,让臣妾代为传旨,赐他自裁。”
  
  想到少年之时的交往,隋炀帝这才稍稍息怒,准许萧皇后代为传旨,赐张衡自裁。这才是:
  自负天子高过天,动怒逆耳禁忠言。
  人生何曾忆往事,只醉今朝忘流年。
  张衡独坐死囚牢,含恨不能说服杨广,忽然传来脚步声,只见两个太监持圣旨而来,后面跟的是萧皇后。
  
  “圣旨到。”一个太监言道。
  张衡赶忙跪倒,另一个太监展开圣旨言道:“皇上有旨,张衡诽谤朝政,出言不逊,特赐自裁。钦此。”
  张衡闻听半晌不语,呆呆望着萧皇后。萧皇后言道:“你冒死进谏,触怒龙颜,事到如今,即便哀家一心保你,但也无力挽回。”
  张衡道:“多谢娘娘,臣已知罪,只是含恨不能做个治世良臣,再也无法辅佐陛下平定四方了。”
  “你是皇上少年挚交,本应最知皇上脾气,为何这次不顾身家,谏死无悔?”
  
  张衡两眼泛泪,心怀不甘,答道:“三番东征,百姓为盗,臣子离心,长此以往,大隋危矣。”
  说道江山社稷,萧皇后心中苦楚,莫然说道:“哀家虽为皇后,却不能润泽万民,母仪天下,真是惭愧呀,连你这个忠臣,都保不住。”
  “能得娘娘信赖,臣死亦足矣,只盼大隋中兴常在,臣死之日,犹生之年。”
  萧皇后含泪挥手,转身而去。太监递上白绫,张衡接过白绫,悬于囚牢横梁之上,引颈自缢。
  萧皇后不忍失去张衡这样的臣子,心怀惆怅回到宫里.此时天色已晚,正遇河东道讨捕大使李渊在宫外等候,萧皇后问道:“李大人为何在外等候,不入宫内?”
  李渊道:“启禀娘娘,雁门郡传来紧要军情,榆林贼盗郭子和,勾结突厥,意图谋反。突厥兵马正赶往雁门关而来。”
  萧皇后闻听,大惊不已,汾阳宫往北不远便是雁门郡,突厥南下,危急御驾,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榆林大盗郭子和,勾结突厥,进犯长城,兵临雁门郡。军情紧急,李渊站在宫外等候,正逢萧皇后回宫,这才把消息一报,萧珺急问:“既然紧迫,为何迟迟不报。”
  李渊道:“陛下征调山西各路兵马准备东征,满朝文武,无人敢轻易调动。方才公公说,陛下正在饮酒,故而微臣只能宫外等候。”
  萧珺道:“既然紧急,哀家代为呈奏。”
  “劳烦娘娘千岁。”李渊把急奏交予萧皇后,便转身离去。
  萧珺进了殿内,只见隋炀帝杨广横卧龙椅,几个宫娥跪坐两旁,斟酒陪饮。一见皇后,隋炀帝举杯言道:“皇后快来,朕痛饮几杯。”
  “张衡已经自裁。”
  “他死有余辜,若非看在少年故交,朕早已将他千刀万剐。”
  萧皇后拿出急奏,对隋炀帝道:“方才李渊宫外送来急报,山西贼盗首领郭子和,在雁门郡作乱,勾结突厥,引兵将至雁门关。”
  隋炀帝一愣,放下酒杯,坐了起来,接过急奏一看,“啪!”摔在桌案之上:“万国朝贡才多久,突厥就敢犯我雁门。”
  
  萧皇后招手让几个宫娥退下,坐到一旁说道:“陛下在汾阳行宫,离雁门迫近,若不赶紧调兵,只恐汾阳危矣。”
  “开皇二年,朕就曾率兵收复雁门关。只要朕亲临雁门关,突厥自然畏惧三分。”萧皇后看隋炀帝已有醉意,知道这是信口雌黄。
  “臣妾还是代陛下拟一道诏书,连夜召集兵马吧。”
  隋炀帝又懒洋洋的靠在龙椅上,手捂着脑门一斗衣袖,说道:“准奏了。”
  到了次日,连夜整军已点齐五万禁军,隋炀帝统帅禁军亲赴雁门关督战。惟有萧皇后独守汾阳宫中,陈贵人见皇后心事重重,便言道:“如今陛下已率兵赶赴雁门,娘娘还有什么心事,在此焦虑?”
  
  萧珺道:“山河四处,民众造反;塞外突厥,兴兵犯境;哀家总觉得这朝廷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不祥之感,挥之不去。”
  “娘娘太多虑了,以陛下的文治武功,谁人能敌?”
  “唉……”萧皇后长叹:“自古‘一将功成万骨枯’,皇上的千秋伟业,现在看来朝不保夕,岌岌可危了。”
  陈贵人端过一碗茗茶,递给萧珺,安慰道:“娘娘别太劳神了,不如臣妾给娘娘弹首曲子,解解烦闷。”
  
  陈贵人缓步奏道琴前,拨弦起乐,婉转悠扬。萧皇后玉腕撑起,手托香腮,凝视沉思,朝廷内外交困之际,难得有此雅兴,一曲琴音,到让人忘却不少忧虑,顿感舒缓。陈婤兴随琴起,吟唱道:
  御驾凛凛走朔方,西北清风卷草香。
  早春应是满园绿,晚秋只剩**黄。
  又过一日,萧皇后、陈贵人正在闲聊曲词,长叹雅乐,忽然一个小太监急匆匆来报:“苏威、李渊二位大人有十万火急军情奏报。”
  “哦?”萧皇后道:“传他来见。”
  
  太监传话,苏威、李渊疾步来至内宫,拜见了皇后,李渊言道:“刚得雁门关急报,贼首郭子和引突厥十五万铁骑绕过古道,将皇上围困两界沟,情势危急,请娘娘懿旨定夺。”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吹神 夜的命名术 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