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重生杨广之大业盛世 / 044 悯农

044 悯农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午后,艳阳高照,雨后的原野空气格外清新,江南春光分外明媚,油菜花紫云英花香气扑鼻;蜜蜂嘤嘤嗡嗡放声歌唱,彩蝶振翅飞舞,似在欢迎来宾。
  午饭时间,田间的农夫仍在辛勤劳作,家里的娘子为其端来食物,农夫接过简单的饭菜,以最快的速度囫囵吞枣的吃完,放下碗筷,便马不停蹄的继续干活,一刻也未曾歇息。
  杨广深感百姓的不易,心有所感的念起李绅那首悯农诗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好诗,殿下这首诗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寥寥几笔,便概括了农民劳作的艰辛,感叹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告诫了世人要珍惜粮食…殿下出口成诗,真乃神人也!”高颎赞誉道。
  “这就神人了,那本王再来一首呢?”杨广玩笑道。
  “殿下,莫非心中还有一首?”高颎期待道。
  “确实好有一首!”杨广点头微笑道。
  “快快吟来!”高颎激动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杨广沉重的吟唱道。
  两首悯农诗都是出自唐朝诗人李绅之手,但这位写悯农诗的李绅却并不悯农。
  正史记载李绅幼年时,家境贫寒,常年徘徊在死亡线上,因此对底层生活的艰辛感同身受,尤其是目睹终日劳作的农民长年辛劳仍温饱得不到保障的辛酸苦楚,让早年的李绅给予了农民无限同情。
  这个时候的李绅的确是悯农的,只可惜,在科举入官后他却忘记了自己的初衷,随着官位的一步步上升,生活逐渐开始奢侈起来。
  据说他吃一顿饭有时要耗费数百贯钱,特别是他喜欢吃鸡舌,每餐一盘,要耗费活鸡三百多只,致使院后宰杀的鸡堆积如山,由此可见奢侈到了什么地步。
  李绅做官之后,根本不会体恤百姓的粒粒皆辛苦,而且为官暴力,让百姓经常担心受怕。
  很多人甚至外出逃难,下属向他报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
  李绅却说:“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这事不必报来。”
  单从这句对话就不难看出,李绅早已不是当年的李绅了,而转变为一位视百姓如草芥的冷血官僚。
  当杨广念出第二首悯农诗,在场众人都陷入了沉默。
  半晌过后,裴矩开口道:“江南的现状原本便是如此,殿下也不必伤感,如今天下一统,四海归一,相信在圣人的治理下,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但愿如此吧!”杨广悲天悯人道。
  “请恕臣斗胆,今后这样的诗殿下还是少作为妙,如今朝中世家门阀实力强大,他们提倡的是,‘天子为与世家共治天下’,而并非‘天子与百姓共治天下’,你这样的诗被世家门阀之人听去,会给您带来祸端!”高颎语重心长道。
  杨广闻言,忽然感觉背脊发凉,自己是不是飘了,如果被世家门阀知道自己敌视他们,他们岂会日让自己好过,连自己的父皇对待世家门阀都得礼让三分,更何况自己这位无足轻重皇子。
  自从曹魏九品中正制创立以来,世家门阀便逐渐成为社会的上层、国家的支柱。
  经过两晋南北朝,到如今的大隋,应该是世家门阀实力最为强大的时候,多如牛毛的世家分布在大隋的各个角落,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
  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
  光这些声名显赫的大世家就有这么多家,还不算成千上万的小世家,足见大隋世家势力之大,让人望而生畏!
  这些世家高高在上,相互勾结、根植乡里,拥有着兴一国灭一国的庞大力量。他们从不在乎皇帝是谁,因为在极端的时候,他们可以轻易的废黜皇帝、另立新帝。
  只有更迭的朝代,没有湮灭的世家,只有千年的世家,而没有千年的王朝……
  自己现在的任务是低调发展,暗中集聚实力,以待天时,可不能犯前身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错误。
  历史上的杨广为了削弱世家的势力,举全国之力发动对高句丽的三次战争,想把世家的势力消灭在战争中。
  第一次,杨广总征天下之兵,无问远近,俱会于涿。当时是军队大都掌握在世家的手里,所以征来的兵也大都出自世家。
  据史料记载,这一次一共征召了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名将士,加上后勤的民夫共二百余万。
  战争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一场大败,光死亡的将士就不下于三十万人,还爆了第一次农民起义。
  和第一次相比,后两次实在是小巫见大巫,最后的结果都一样,大败而归,死掉的将士也是数以十万计。
  对了,二次征讨高句丽之后,还发生了杨玄感造反。
  杨玄感造反的时候总说,我官做到上柱国,家里钱又多,富贵二字,我不求,我现在冒着灭族的风险造反,就是了为了解救苍生。
  这些话也就骗骗老百姓,真实情况这些世家门阀一清二楚,他们不仅给杨玄感送来了大量的兵甲粮草,还送来大量的私兵家丁。
  其实杨玄感只是世家门阀为了推翻杨广选出来的领头人,杨玄感被灭,士族势力进一步受到了打压。
  虽然杨广用对外战争的方式消耗士族力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伤了大隋的根基,导致天下皆反,杨广最终也身死国灭。
  其实杨广对于削弱世家的势力,用得最正确的方法还是科举制度,这才是釜底抽薪的保险之计,但这需要慢慢来,要温水煮青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但杨广是个急性子,他等不了了,最后贪功冒进,功败垂成!
  “高公提醒得对,广差点犯下大错!”杨广心有余悸道。
  “殿下明白便好!”高颎欣慰道。
  “好了,也没什么好看的了,都回去吧!”杨广意兴阑珊道。
  “偌!”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