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皓月风云录 / 第九十三章 战报频传四境不安 刘瑜下旨监察各军

第九十三章 战报频传四境不安 刘瑜下旨监察各军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安妮忽的转身,怒目凝视阶梯之下。
  只见一人双骑在御道上驰骋,电光火石间飞奔而至。
  来人一身甲胄,背插五色令旗,一身尘土积的老厚,两匹战马明显消瘦了一圈。
  令兵从马上飞跃而下,解了腰中佩刀扔在地上,一路小跑直奔太极殿。
  令兵徒步上殿,单膝跪倒,道:“启禀陛下,兖州军报。”
  刘瑜此时的心情已经极为恶劣,新年之初就战报频出,还有人血溅太极殿,这寓意简直……
  刘瑜阴沉着脸,示意郭喜寿去拿军报。
  郭喜寿许是被刚刚顾孟德的决绝吓住,有些踌躇。
  “你个奴才,还不快去。”刘瑜不耐的催促道。
  郭喜寿硬着头皮步下阶梯,小心的接过令兵的军报,见令兵并无过激之举,方才暗松口气,小跑着回道刘瑜身前,将军报呈上。
  刘瑜懒得去看,不耐说道:“念。”
  郭喜寿展开军报,道:“陛下万安,臣平夷领聂云遥拜。
  今岁秋,山夷族塔塔部族首领宝达,出兵数万四处掠劫,臣遣麾下将士四下围剿,勉强平息战乱。
  然,宝达不思天恩,于十二月初,于汉兰山东首肖岳峰上召集百部部众,祭祀天地登基为帝,自封:东夷大帝。
  其登基三日后,杀上千汉民祭旗,出兵四十万兵伐东洲、兖州。
  臣与东州御夷领领主周琦率军御敌。
  然,山夷族骁勇,战阵间不畏生死。
  同时,臣还在对阵中发现,山夷族打法有变,更有汉家兵法身影,臣不敢确保东境无忧。
  期间,臣于敌对战三阵,虽互有胜负,但山夷兵马众多,拼消耗于我军不利。
  臣叩请陛下知,东境之变关乎国本,请陛下发兵支援。
  臣遥叩陛下,陛下万安。”
  军报不多,却石破天惊。朝臣惊惧,皆议论纷纷。
  刘瑜惊怒交加,喝道道:“大胆蛮夷!竟敢称孤道寡,真是气煞朕也!杨卿,你觉得该如何?”
  杨杰出班说道:“陛下!臣觉聂云所言或有夸大之嫌。
  汉兰山蛮夷众多,但多少年来都互不统属,塔塔部何德何能,能召集四十万大军?能有二十万人怕是都到顶了。
  两领合兵共计二十万,对战山夷兵力上应无大碍。但山夷彪悍众所周知,顾,臣觉得,可令兖州和东州郡兵调归两领统属。
  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刘瑜犹豫,半响不语。
  放权容易收权难,边关各领拥兵自重,切不可轻易再轻易下放兵权。
  这是武帝临终前对刘瑜说的话。
  这些年,哪怕刘瑜再昏聩,也依然铭记在心。
  刘瑜的顾及别人不知道,郭喜寿却知之甚深,小心凑到进前,道:“陛下可是担心边军拥兵自重?”
  刘瑜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郭喜寿贱兮兮的笑了下,道:“陛下!老奴的义子曾跟臣提过,想要制止边军拥兵自重,朝廷可派遣监军作为制衡。”
  刘瑜闻言,来了兴致,问道:“哦?监军制衡?何意?”
  郭喜寿回道:“陛下可派遣心腹之人于边军之中,监督他们作战。如此,边军的一举一动都在陛下掌控之中,也就不怕边军做大了不是?”
  “好!”刘瑜喜形于色,忍不住拍案叫好。
  赵广智一直看着郭喜寿在陛下耳边嘀嘀咕咕,怕这老阉货不利自己,出班说道:“陛下!何事如此高兴?不如分享于我等臣工。”
  刘瑜也是高兴,不做隐瞒道:“朕觉得,锦州和东境之所以战事不顺,皆因朝廷监管不利。
  顾,朕觉得,应该安排监军入各军之中,督促各军作战。众卿以为如何?”
  赵广智急忙上前说道:“陛下圣明烛照四海,臣觉得可行。正好,翰林院学士皆饱读诗书,受圣人教诲,知书懂礼,可为陛下分忧。”
  郭喜寿急忙跳出来,道:“陛下!赵公所言不无道理,但也有不妥之处。
  翰林院学士虽饱读诗书,但多是世家门阀子弟,与各地豪强多有来往,若排他们前去监军,怕是会欺上瞒下,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老奴觉得,应在宫中内侍中挑选合适之人,为陛下分忧。”
  赵广智眼神微眯,盯着郭喜寿看了半响,才收住要怼他的心思。
  不少武将闻言皱眉,觉得此法或有不妥。
  杨杰出班说道:“陛下,郭公公所言怕有不妥,外行指挥内行,如何行军打仗?臣觉得,军司府可为陛下分忧。
  请陛下明鉴。”
  郭喜寿在一旁阴阳怪气的说道:“军司府?呵呵……你倒是真敢想。
  军司府和边军的关系更是盘根错节,去与不去也无甚区别。
  依咱家看,你是准备让边军拥兵自重吧。
  也是,您老人家统领全国兵马,可谓是位高权重,军中多少门生故吏皆出自你门下,这到手的权利,又怎么舍得让我们这些亲近陛下之人来指手画脚。”
  “你放屁!老夫岂是贪恋权势之辈。”杨杰可没义务惯着郭喜寿,指着郭喜寿的鼻子骂道。
  郭喜寿也是不甘示弱,叫嚣道:“你才是放屁!你如不贪恋权势,你辞官归隐啊!”
  杨杰拱手拜天,神色庄重的说道:“老夫受先帝临终所托,辅佐陛下处理军事,岂敢轻易请辞。”
  这话说的义正言辞,但不少人心中都鄙夷不已。
  郭喜寿仗着刘瑜宠信,也是不怵,回怼道:“杨大人说的真是大义凛然,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死的说成活的,咱家真是佩服得紧。”
  杨杰被怼的直翻白眼,怒道:“阉狗!你把话给老夫说清楚,不要阴阳怪气的……”
  “啪”
  不等杨杰说完,一声脆响,将两人对话打断,刘瑜怒拍龙案,喝道:“闭嘴!两个当朝一品,在大殿之上如泼妇骂街,还要不要点脸面和体统?朝廷的脸都让你们给丢尽了。”
  “噗通”。
  两人齐刷刷的跪倒在地,机会异口同声道。
  “老奴知罪,请陛下责罚。”
  “老臣知罪,请陛下责罚。”
  刘瑜无奈的看了看两人,道:“都起来吧。
  这大过年的,真不让人省心。
  监军之事容后再议,先进行册封大典。”
  “谢陛下!”两人近乎一口同声道,随后后相互瞪了一眼。
  令兵退出大殿,礼乐再次响起。
  然,老天似乎是对这次册封大殿有意见一般,刚刚响起的礼乐再次被马蹄声打断。
  刘瑜面沉似水,众臣似乎都已经麻木,安妮脸黑似锅底。
  她想知道,新汉这是怎么了,为什么在其册封大典上,有这么多人出来捣乱。
  她国破家亡,千里逃亡进入新汉,放弃公主的尊严,以谄媚之身得汉帝宠幸,好不容易要册封贵妃,却接二连三出现变故,这是上天再故意刁难她吗?
  只见来人同样一骑双马,冲至阶梯下甩镫离鞍,将腰中佩刀交付侍卫手中,匆忙小跑进入太极殿。
  来人单膝跪地,手托战报高举于顶,大声说道:“启禀陛下!北境加急军报。”
  刘瑜这次真的怒了,指着杨杰沉声道:“你去拿了,念与朕听。”
  杨杰只感觉手心全是汗,缓步走过去,接过战报,展开后匆匆扫了一眼,只感觉一阵天旋地转。
  刘瑜见杨杰久久不语,就知战报上也不是什么好事情,下意识的吼道:“朕让你念!”
  杨杰吞咽了一口口水,小心的偷瞄一眼刘瑜,才小声念道:“陛下万安,臣镇蛮领领主柳战遥拜。
  今岁,北境暴雪,草蛮突然起兵五十万进犯北境。
  因战事突然,加之有武将投敌,致使袍泽道已经失守,臣亲率镇蛮领十万将士镇守樊城一线。
  军情紧急,请陛下发兵支援。
  臣遥叩陛下,陛下万安。”
  “万安?万安?连袍泽道都丢了,朕还怎么安!救兵!救兵!朕哪有那么多救兵?”
  刘瑜已经没了帝王的修养与仪态,近乎咆哮的在太极殿中嘶吼。
  百官高呼“陛下息怒”,一个个跪的笔直,如同演练过一般。
  “别他妈都跪着,说说应该怎么办?”刘瑜咆哮着道。
  群臣三缄其口,一个个跪的笔直。
  刘瑜气愤的离开了龙椅,在龙案前来回踱步,那焦躁的模样,是人都看的出来。
  似乎如此如此仍不解恨,随手抄起龙案上的笔洗,直接扔在了御阶之上。
  郭喜寿小心的凑到近前,压低声音说道:“陛下!今日喜贺新春,还要册封贵妃,是否先把流程走完。”
  “啪”一声清脆的巴掌声,响彻整个大殿。
  刘瑜指着被扇倒在地的郭喜寿,大声骂道:“玛德!你个狗奴才!你是猪脑子吗?敌人都打上门来了,朕哪还有心思想女人,嫌命长吗?”
  郭喜寿被扇倒在地,表面捂着脸一副诚惶诚恐,心里则暗骂自己愚蠢。
  任谁都看的出,刘瑜正在暴怒阶段,谁上前搭话,谁就是找虐。
  刘瑜连看都没再看郭喜寿,指着殿内群臣吼道:“刚刚那校尉说的没错,你们就是一群酒囊饭袋。
  刚刚不是说国泰民安吗?刚刚不是说四境太平吗?
  如今,乱民四起,东境山夷起兵犯境,北地草蛮攻陷袍泽道,这就是你们说的国泰民安?这就是你们说的四境太平?
  你们这些饭桶,一天天就会歌功颂德,朕要你们有何用?
  这大过年的,真他妈让人扫兴。”
  郭跃适时出班道:“陛下!臣郭跃有本要奏。”
  刘瑜不耐烦的道:“说。”
  郭跃说道:“陛下!臣觉得,值此危难时刻,陛下应乾刚独断,遣监察使入各军,行督战之责。”
  刘瑜面色依旧阴沉,但语气不在那么生硬,道:“那北境战事当如何?”
  郭跃恭敬道:“监察使乃陛下钦点,带帝王威仪,入各军皆如陛下亲临。
  如此,前线将士必定奋勇当先以一当十。
  东境、北境必定无忧。”
  刘瑜闻言大喜,随命人封赏郭跃。
  随着此间事了,册封之事继续,只是众人都没了开始时的随意,一个个皆是心事重重。
  亲春朝会也在这诡异且凝重的氛围中草草结束。
  朝堂之事不知怎的就被传了出去,市井有流言传出:三骑飞马入皇城,搅了新年,扰了册封,安妮乃番邦妖女,顾上天示警,新汉方由此劫。
  后世更有所谓的史学家称:新汉之所以灭亡,皆因妖女乱国所至。若无安妮此女,新汉或许不会那么早亡国。
  但也有一些后世学者认为,将一国兴衰归罪于一女子,真是可悲、可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