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幕世 / 序2:背景

序2:背景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我大概是忘记了自己的姓氏,又或许是觉得姓氏,对我而言,提及的伤害太大。
  为何产生如此大的反应,大抵是与我出生有关。
  长大后,我时常为了小时候得不到的东西,而一直报复性消费。
  后来觉得这种消费很畸形,所以停止了。
  ——
  爷爷过世的消息是在几天前,我认为得到这个消息前,我才历经了一场难以平复的“心劫”,好不容易让一切归于平静,如今却又要从新开始“复盘”。
  爷爷过世这个消息,并没有比他去世以后,所带来的家庭的纷争,让我觉得更害怕,和恐惧。
  尽管在许多年前,在爷爷身体抱恙开始,我就预想过,他的死亡,会让家庭纷争逐渐白热化。
  迟来的这天,也许让我更具备了成人的应对能力。
  我记得在我小学时期,某天听到跟我同班的邻居小孩跟我说,我爷爷病情加重吐血了。
  那时候我的眼泪会比我的内心更加诚恳一些。
  我的童年记忆中,外公外婆家占了主导,毕竟我在外婆家长大的,对于爷爷奶奶属于偶尔接触,至于为什么,可能就是介于他们重男轻女的思想吧,但我觉得他们让这个“重男轻女”的思想过于魔化,不管你的后代是男是女都是血亲,但因为“重男轻女”思想,而选择对我的生存无视,所以才有了我一直被寄养在外婆家这回事。
  我偶尔会回家看看爷爷奶奶,但属于是自发性的一厢情愿。
  我对爷爷的感情很淡薄,这点我非常认可,是心口合一的认可,就像知道他去世的消息后,我除了湿润了几次眼眶,却真的从未掉一滴眼泪。
  他因病过世,享年高寿,所以被称为喜丧。
  在我记忆中,从他六十岁左右开始,他便开始和奶奶一起颐养天年,为什么用这个词,因为在我生活的年代里,其实六十岁正是退休的年纪。
  而他们没有什么体制单位,属于是自供自足,一旦手停口也停下。
  农耕在村里不算能换钱的东西,只能是提供自家人吃饱饭。
  我后来才知道,爷爷奶奶有一段时期,想从外婆家争夺抚养我的权利,还是我父母承认每月给他们生活费的时候。
  其实我很认同,父母给子女带孩子,需要子女给予一定的生活费,作为基本保障,特别是父母不具备挣钱能力的时候。
  如此一看,其实亲情真的很脆弱,如果没有钱作为前提条件,必然是维持不了的,那种给你钱花的父母,还不会道德绑架你的父母,甚至事事给予引导,主动选择权却给你的父母,基本属于是天选。一般正常人,没有这个优待。
  我时常觉得,小时候的心智比我现在更加出色,只是那时候,介于年纪我不会做出任何有魄力的事。
  比如某些投机取巧的地方,长大以后,我觉得真的不如小时候。
  那时候长期生活在外婆家,但是外公过于严厉的教育,会让我产生反骨的现象,我甚至觉得就是因为和外公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让我产生了一种与生俱来的“天生反骨”,不然按照我乐于独处安静的性格,应该是个天生的自闭患者。
  正是有了外公的管教,才会凸显出我很多地方的反抗,从一开始不服,到后来学会与他对抗,最后哪怕每一次我都是输了,但我的勇气却越战越勇。
  某天,我真的很感激小时候的一些经历,是每一步的选择,让我有了今天的高度,虽然这个高度与预期中,还相差甚远,但我还是乐于忠诚自己,鼓励自己。
  回到爷爷去世的消息这天,是一个节日的早上。
  当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时间一定是赶回家奔丧。所以在处理好手里的事情后,我便回家了。
  记得最后一次见爷爷,还是在几个月前,他按照五个子女轮流照顾的顺序在我家度过两月。
  那个时候,他身体虽然不是很好,但是按照他的高龄和基础病来说,能吃能动算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了。
  我父亲总是喜欢疏导爷爷,让他自己杵着拐杖走路,而不是一直卧在椅子上一动不动,久而久之起身都是难事。
  而奶奶在爷爷身旁伺候很多年了,从爷爷腿脚不方便开始,从爷爷摔了几次开始,身边就离不开人了。奶奶作为爷爷身边人,自然是首选,尽管他们的子女也在尽力负担,但是最大照顾爷爷的应该还是奶奶吧!
  父亲是爷爷奶奶最小的儿子,但也是整个家里最怨种的孩子。
  我从小都看着父亲,怎么被他哥哥和上面的三个姐姐不谋而合欺负,而父亲骨子里却把爷爷奶奶唯一善念积攒,也就造成了他上面的哥哥和三个姐姐只继承了“恶念”。
  有时候觉得还好,父亲是个男子,而不是女子。不然那种暗黑不见天的日子,让他怎么挺过去。
  幸得他是我父亲,他后来有妈妈,有我,有弟弟爱他。
  写着写着,总要偏题,但是又忍不住想写。
  此处,我却泪流满面。
  我知道,爷爷过世是爸爸第一时间赶回去,作为孙辈我和弟弟也是第一时间赶回去。
  旁人不在我们的预算中,因为从不新奇,他们爱答不理,高高在上,又要指手画脚的态度。
  回家后,爸爸看到到我,可能有些感动吧!
  因为,那时候他曾经说过,爷爷奶奶既然跟着顺序在五家人中轮流照看两月,那爷爷奶奶死在某家,那便由那户人照料后事。
  但我都知道,在另外四户人家中,只有爷爷奶奶死在我们家,才让他们觉得合情合理。
  在他们眼中,爷爷奶奶从来都是我家的责任。
  是什么让他们产生了这样的偏差,不知道的以为我父亲是独生子女。
  知道的以为我爸爸前面几家都死于非命,因此才会把所有的责任丢给了我父亲,让曾经只有十六岁的父亲,远走他乡挣钱,然后衣锦还乡,用自己挣的不但娶了母亲,还赡养了父母。
  在整个过程中,父亲的另外四个“前辈”不知死去了那里,但每逢重要的时刻,还是定时出现作妖。
  比如,在我小时候,父母长年累月外出打工的时候。
  他们这些自以为是我的长辈,每逢过年假借看爷爷奶奶,总是聚在一起,述说我爸妈的不是,那个时候他们像极了一家人,以损害我爸妈的名誉,来达到他们自以为是的团结。
  言语攻击会让我这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听了哭泣很久,甚至会怀疑,是不是那就是我爸妈做错了事,让旁人厌烦。
  后来,长大了,我同爸妈述说小时候的事,爸爸有时候会红着眼眶背着我对妈妈说,把我丢给爷爷奶奶那段时间,是他这辈子最后悔的事。
  父亲很柔和,外貌上并未聚集爷爷奶奶的缺点,大方点说,爷爷奶奶很普通,但不知道为什么能生出像父亲这么好看的人。
  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中,外貌的优势往往体现在婚姻上,这点男女有效。
  母亲因为父亲的样貌,选择了爱情,背叛了门当户对,所以婚姻给母亲的教训很深刻。
  她年少只知道,自己找到了话本中的美男子,却不知话本中的美男子都美化了身世。
  她选择父亲,也算是给她衣食无忧的大小姐生活,给了现实的一击。
  我看过母亲的日记,她总归是后悔过。
  我们家赡养了爷爷奶奶大概二十几年,所以让父亲的那长兄和三个姐姐,误以为爷爷奶奶从来都是我们的责任,他们只要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买一些我们家都不会买的“烂产品”给爷爷奶奶送来,甚至会给爷爷奶奶洗脑,那些东西吃了的好处。这里面,极具代表的便是,父亲的三位姐姐。
  而父亲的哥哥则是不同,多少有些暴力镇压在。听闻,爷爷奶奶之所以不敢让父亲的哥哥负责赡养,就是因为被训过,被打过,具体我不知,我只知道爷爷奶奶非常害怕父亲的哥哥,在大伯面前,爷爷奶奶都不敢出声,可以想象以暴制暴的确有用。
  把赡养爷爷奶奶的事务责任给了父亲,甚至会凭空捏造,爷爷奶奶对我们家的付出在于,照顾了我和弟弟,天知道,当时是他们怂恿爷爷奶奶来争夺我们的抚养权,就是因为爸妈给的高昂生活费,然后爷爷奶奶确实带过我和弟弟,但时间很短,并且奶奶性格偏激,也算给我和弟弟留下了阴影。
  有时候我觉得人心很难换真诚,比如爸妈在拮据生活条件下,要用一部分钱赡养爷爷奶奶。这本身有点对我和弟弟教育上某些剥夺。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大伯比父亲起步晚,比起父亲十六岁走南闯北挣钱,然后因为各种机遇也挣到了钱,甚至用这些钱,把家里的一些亲戚培养,后期这些亲戚都算是有头有脸。
  可惜父亲和母亲都算错了一步,就是他们以为自己一手提拔的人,可以反过来帮衬自己的子女的时候,那些人其实会刻意逃避,当然这其中还是有很多值得深交的,比如我知晓的一些人。
  大伯因为从来不会因为赡养爷爷奶奶的问题,而克扣两位姐姐的教育。所以当家里人开始力捧,大伯教育出两位出色女儿的时候,我只能说我会摆出一副臭脸相对。
  我明白亲戚是这世间最虚伪的东西,也最憎恨和反感和他们这种乌合之众相处。
  在我们家每次为爷爷奶奶生病住院,凑集医疗费,找父亲的那四位帮助的时候,他们不是装尸体,就像是早已过了头七。
  消失得无影无踪。
  直到爷爷奶奶出院甚至好了之后,他们会定时出现,买一些“烂掉”的产品来,给爷爷奶奶细品,然后再给他们洗脑。
  经过他们这种造作之后,爷爷奶奶会成功忘记,是我们家一直在赡养他们,是我们家在救他们二老的命,是我们家只要有一口米都会赡养他们。
  比起那些时常炸尸“作妖”的四位,我们家的付出因为过于拉长战线,以至于爷爷奶奶忘记了“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原则。
  我理解每次母亲处在崩溃边缘,付出这么多之后,还被那群亲戚围攻讽刺的感觉,也理解我每次握紧拳头,又放下的无奈感。
  每一次在家里面对那四位“隔三差五”闹事的时候,我每次都发了毒誓,牺牲我换取他们四位的命,自此永不超生,永不残害旁人。
  我父亲这个人情绪很复杂,他爱着我的母亲,每一次都是站在我母亲这边,但是这种站队没什么意思。
  父亲改变不了他的家人,也改变不了自己的“愚孝”。
  但白说,父亲和母亲是天大的好人,甚至我觉得可以比肩神佛,毕竟普度众生我是从他们身上学到的。
  而今我不认同这种“愚孝”,我甚至因为从小到大的经历,认为自己是一身反骨所造,所以我反对愚昧的“善”。
  我认为父亲对他父母所做的一切,超过了“孝道”的定义,因为单凭爷爷奶奶联合其余四位,对峙父亲不孝的时候,我认为父亲就已经算是在用陌生人的身份,一直持续对他父母做出不该有的包容和赡养。
  我不反抗为人子该赡养老人的义务,但作为老人应该同样具备,被赡养的条件。
  如同爷爷奶奶这样,每次把父亲和母亲,甚至我们一家人逼入绝境的,实在是因我少见,所以痛恨。
  爷爷去世,对于奶奶来说是解脱。对于那四位会演戏的来说,却有着重大的意义。
  因为被我们赡养二十几年的爷爷奶奶,如今好不容易轮到了他们头上尽孝,他们四位本以为按照爷爷的身子骨,应该是活不过几年的,没想到确实到他们照顾的时候,确实没有几年了,这波“父慈子孝”的戏码,在爷爷灵堂前淋漓尽致。
  我看着他们会哭的样子,我很羡慕,因为只有我和我爸妈和弟弟,根本不会哭。
  生前已经把爷爷赡养好了,不管是曾经的条件,还是如今的条件,我们家对于爷爷奶奶的吃穿住行,从不怠慢。
  所以爷爷能够高寿,我不敢说是我们家照顾有道。只能说后期,托了剩余那四位的轮番照料,我说这话的时候,觉得违心。
  回到爷爷去世的消息上来说,再次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人吃人”的现象级。
  因为是停放在老家,因为老家我们家建了房子,所以理所当然,一切事宜在我家。
  包办的过程中,母亲的娘家,朋友悉数到场。父亲的朋友,也悉数到场。
  其余那四位,应该早有算计。所以并未有什么人情往来,他们笃定了,占据了整个礼簿的百分之九十是我们家。
  这种意思很明了了,出钱的是我们家。
  开局和结局在多年前,就是这种戏码,我今日终于缓了一口气,简短写下这些年他们的“所作所为”,并以爷爷过世作为终点。
  在他们四位暗地里联系,甚至一直算计我们家的时候,我知道我们家一直都是输。
  我从不喜欢家丑外扬,比起他们又当又立的作为,我身上一点都体现不出来这种特质。
  所以我从不想对外,提及他们。
  我从不承认与他们的关系,就像父亲眉清目秀的长相,决定了他是个良人,对那家人做着大发善心的事。
  而我也是除了长得像爸妈,其余跟他们丝毫不沾边。
  他们一直都是外人,只能是外人。
  对于那些我想起来,就觉得脏思想的人,我并不想一直想起。所以一切的恶意和回忆到此为止,自此一别两宽。
  ——
  我敬重我的父亲,他配得上“人”这个大写的字,他也是一个好父亲,赡养爷爷奶奶从不苛待。尽管他被如此设定的人生,让我看来如此不幸,但他的承受能力却是我的望成莫及。
  我很爱我的母亲,她“贤良淑德”“为人和善”“英勇果断”,面对妖魔鬼怪,总能逢凶化吉,她是大福之人,所以庇佑后代。
  我有个聪明又帅气的弟弟,能够随时为父亲掌舵,又能为母亲撑伞,还能体贴我这个姐姐。
  而我承受得起,漂亮二字。准确说,我很满意自己的长相,对于自己的成长,如今我保持着很客观的态度。毕竟我骨子里,从来都是“傲气”,独处时冷静,闲暇时浪漫。
  何况,我认为,天选的女主,一定具备所有契机下满盘皆赢。
  ——
  《幕世》作为《名庸》的姊妹篇,大概继续沿用我个人的写作风格。
  我喜欢自己的风格,因而承袭。
  比起花枝招展的伎俩,我具备的永远都是真诚。在喜欢的事情上,炙热而奔涌。在不喜欢的事情上,不浪费时间。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