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被吹落的乡土 / 第十二章 归来

第十二章 归来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故乡呀你就像田野上的蒲公英
  风一吹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夜空呀你是不是下了一场星雨
  突然间就成了人间的万家灯火
  好久不见啊我的故乡夜里常常回忆起你的
  那条河,那座山,那片田野
  还有你种在田里的庄稼,和门前屋后的小猫小狗
  还有那条路,那些树,那些云,那些雨
  它们落在地上、树上、屋上、草上
  这是我在都市里写下的《乡恋》诗歌,我在读高中的时候,也曾写过同名诗,不过现在找不到发表的那本杂志了,保存了很久很久,那个时候,没有电子文本记载下来,几乎是在二十年前。手稿,书籍在多次的辗转征途中所剩无几,那些丢失的遗失的也不知去向。
  然而,记忆是不了泯灭的,它植根于心灵深处,总会有唤醒的时候,我那个时候写乡恋,是少年时代,学生时代,我坐在教室的窗下,拿着圆珠笔写的,一气呵成。我读书的地方距离老家不过两个小时的车程,但读书了就回去很少了,所以一种新的愁绪开始酝酿发酵了。
  前面十几章都是林东升以“我”为主的杂念与回忆,乡土的故事要从几十年前说起。
  林东升的老家叫做仓河镇小水村,在远离县城的宁静的一个乡村,对于林东升来说,这里是他的童年,有着很多美好的趣事,而对于林东升的父亲而言,又是另外一个画面了。
  林父名叫林大刚,满了十六岁,正好云南军区在招兵,那时国家正处于一个重大的一个变故时期,男人,也许当兵才有一定的出路,做其他的真不知道什么好,这一去就是三年。
  林大刚的父亲因为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病逝了,不到30岁的年龄,可以说正值壮年,但是,这也抵挡不了自然灾害带来的饥饿与疾病,说是吃了泥土,消化不出,最后又拉,人就这样没了。林大刚的母亲余氏哭得死去活来,余氏也是从很远的农村嫁过来的,自己痛失丈夫,在哪个满目萧条的年代,除了痛苦,看不到希望在哪里。没过多久,小水村来了一位年轻力壮的青年,叫陈德厚,在村里队上干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农活,也帮助余氏照顾家里,渐渐二人有了感情,在队里和林成刚的奶奶刘氏的许可和见证下,结为夫妻,陈厚德也成了林成刚的继父差不多,又过了一年,是林成刚六七岁的样子,有了一胎,取名陈大海。
  由于那个时候没有分土地,像黔北高原这样的边远乡村更没有什么经济可言,所以日子过得举步维艰,后来一家人商量,林大刚就留下来在家,由奶奶刘氏抚养长大。继父陈厚德就带着余氏、才出生没多久的陈大海回到老家两河村去生活,两河村是怀仁县的边境上,距离小水村一百二十多公里,说好一年带着弟弟大海来几回看看大刚的,可是没想到后面没过多久,就遇到了动荡十年,就这样,因为种种的原因,阻隔了一家人的相聚。这个家里,只剩下奶奶刘氏和大刚两人相依为命。
  现在林大刚当兵去了,林大刚的家里现在只剩刘氏,这个时候,刘氏虽然已经年近花甲,但身体一直硬朗,也是让大刚放心的一点,刘氏对大刚说:“刚子,你就放心的去当兵,在部队里面,好好表现,争取出人头地,奶奶身体好着呢,你就放心哈,在家多给你烧香,保佑你。”
  三年的光阴,林大刚在部队里,学到了不少东西,认识了很多战友,那几年,国家没打仗,所以没有得到上战场的机会,在部队是一个勤务兵,演习获得一个三等功,学习了不少文化知识。三年下来,刘氏只有在大刚回家探亲时候才能见到大刚,然而,来回的路程就耽搁不少时日,探亲时间很快就过去。现在,大刚退伍回来,刘氏终于不用像往常一样思念着自己的孙子了,林大刚的爷爷也像父亲一样英年早逝,所以林大刚也是刘氏这辈子所寄托的希望。见到了大刚,刘氏欢喜得不得了,因为林大刚又长高一头,变得更强壮了,十九岁的年龄,寸头,穿着黄绿色的军装,昂首挺胸,看起来风华正茂,精神抖擞!
  林大刚退伍回来,正值大动荡的末期,一切还没有恢复正常,回到村里,部队也没有什么工作的安排,大刚只能帮着家里干农活。生活总应该要继续的,常常在夜晚,大刚想起自己没有了父亲,母亲又远嫁到别的地方去了,现在又是自己和奶奶在家,这样的日子该怎么过呢,什么时候日子才是个头呢?想着想着,也没有什么结果,劳作一天也累了,就呼呼大睡。
  第二天一大早,刚子上山打了猪草,回来给宰细了,然后坐在房门前看书,正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家在半山腰的曾老师突然闯了进来,这个曾老师只比刚子大三四岁,也是一个年轻人,进来就很刚子攀谈起来:刚子,你从部队里面出来,也是有知识,有文化的,看你不也在看书吗,我给你推荐一个工作,咋样?
  好啊,曾大哥,你说,是什么样的工作?
  刚子放下书,也想听听曾老师的建议。
  曾老师说:你看我是一个教书的,我想你也知道我推荐什么工作了吧?
  刚子说:不会你让我去教书吧,可是我没有学过啊?
  曾老师说:现在你看形式好了,国家肯定教育了呐,李家祠堂征用作为学校了,正式命名为小水小学,现在正差老师呢?
  刚子说:那又怎么样呢,差老师也得当老师的去才行啊?
  曾老师说:实话跟你说吧,我们从小一起长大的,虽然我长你一点,但是文化知识你也是很优秀,何况你还当过几年兵,思想觉悟一定高,粉笔字也写得好,你要是去当语文老师,那一定能行的。
  刚子听了进去,说如果我的条件可以的话,我也愿意去试试,只是不会教书,你是当大哥的,还需要你多多帮忙。
  曾老师说:哎,你知道我们村的,哪有几个读书识字的,更没有几个会写字的,我很吴校长说了,你啊,就进来,一个月好几块呢。
  刚子想到,自己多了一个工作,总比光是再来做农活好,而且这三年来,大刚每个月都想家里寄钱,这些钱,刘氏都存的严严实实的,一个月四五块的薪水,大刚要寄回两三块,这样下来,三年才存了一百多块,要是现在比部队里工资高,那能帮上家用,岂不是更好,但是想起老师的这些年的遭遇,刚子还是很犹豫的,于是就去和奶奶讲。奶奶就在灶房里面烧饭,拾掇拾掇柴火,就走了出来,跟刚子说,刚才你们讲的我多少都听到了,曾老师说的也可以,也是你锻炼的机会,这个工作挺好,以后啊,也好找媳妇。
  刚子说,奶奶,看你说那里去了,我这样子,人家哪里会看上。
  刘奶奶说:我孙子伸抖得很呐,哪家姑娘看上那是福气哦。
  刚子看奶奶对这个想法挺支持的,就跟曾老师说:“曾大哥,我听你的,你看什么时候可以安排,我需要怎么准备。”
  曾老师说:我这里有一本教材,你先看下,至于什么时候上课,我回去还得和学校商量下,你听信哈。
  也不知林大刚能否当上老师,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节更新叙说。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