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男儿危重行 / 五、正面交锋

五、正面交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扬州衙门,知州事邓崇光正书房里和几个心腹谈事。
  邓崇光本是大家族出身,后遭变故家道败落,但他发奋读书,考中举人,到扬州后从小吏做起,个人颇有能力,办事圆滑周全,在官场一直顺风顺水。自任扬州知州事后,加上多年深耕扬州官场,颇有“扬州王”的气派。
  他们正在谈钦差查案的事,三十刚出头的吴智辉面带不屑道:“这钦差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出了京,威风不小,可一路上走走停停还没到。他在磨蹭什么呢?早先我还有些紧张,现在都等得不耐烦了!”
  胡须花白的通判叶起凡不解的望向邓崇光:“大人,这钦差、这架势,他意欲何为啊?”
  旁边有人接过话:“听说这钦差不过是才出道三年多的毛头小子,以前尽干些舞文弄墨的事,我琢磨着也就是纸上、嘴上有功夫。这会儿突然担这么大的大事胆子早就发憷了,只好装乌龟了!”
  他的话引得众人大笑。
  邓崇光也笑了笑,一副胜券在握的表情:“这小子想干什么还真不好揣测。不过,只要我们自己不乱,我谅他也翻不了多大的波浪。如果他识相,全力配合我们,我们也能让他漂漂亮亮的把这差办了。就等着看这位年轻的钦差怎么选吧。”
  就在邓崇光焦急等钦差的时候,江宁府来了一份文书,说安县又有暴民闹事,让他去江宁府会商应对暴民闹事的对策。接到这份命令,让他隐隐有些不安,但转念又安慰自己,最多两三天的事,那队查案的大队人马还在千里之外磨蹭,这几天的应该不会到扬州,于是他把相关的亲信召集起来仔细交代一番,连夜赶往江宁府,他尚不知道这是他与扬州的最后作别。
  邓崇光前脚走,周志方就和先期已到达的查案人员立马进驻扬州府衙——那队徘徊在千里之外的人马不过是麻痹邓崇光的障眼法。
  进驻扬州府后,周志方第一时间把几个关键人物“请进”南苑隔离起来,却不急于审讯,丢在一边晾着。
  没了关键人物当主心骨,底下的人开始惴惴不安。这个时候,周志方已经找到了齐衡泰——被囚禁在不见天日的地牢里苟延残喘,他们给他安的罪名是擅议宗社,这是死罪,罪无可恕,但以这样的罪名杀掉一名官员需要层层审核,等待死罪批准的时间让他侥幸活到了现在。人活着,但他已经说不出话,喉管里只能发出“呵呵”的嘶吼,两只手被挑断了筋——不能说、不能写,这也是邓崇光容许他活着的原因。
  周志方跪下去,扶起几无人形的齐衡泰,强忍着流泪的冲动,坚定的看着齐衡泰的双眼,一字一顿的说:“前辈,您放心,这些蛀虫绝没有好下场,国家社稷必将铭记您的付出!”
  齐衡泰被转移到隐秘处医治,派随身侍卫严密看守。身体稍稍恢复齐衡泰就急着见周志方,他颤颤巍巍领着周志方走到院子里,蹬脱了鞋,用脚趾在地上歪歪斜斜写着了个“沙”字,周志方一点就透,立即安排人做了个浅木盘,装了沙,让齐衡泰坐在椅子上用脚在沙盘上写字,旁边的人把字记下来。
  这个过程很缓慢,写不了几个字齐衡泰的腿就开始打颤,歇一歇然后在继续。初冬时节他却写得汗流浃背。
  齐衡泰不管不顾、不眠不休写到第二日鸡叫天明,终于把他想说的写完了,然后直接晕了过去。
  周志方捧着整理好的记录文字觉得格外沉重,这是一个人在孤立无援的境地以一己之力对抗罪恶势力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是用鲜血书写的风骨和忠魂,令周志方肃然起敬。
  有了齐衡泰的揭幕,一切内幕变得更加清晰明了。
  周志方下令扬州及所辖县、乡所有官员不得离开驻地,调集官兵严格盘查境内各出入关口,并发出告示,告知民众朝廷正在彻查江淮赈灾弊案,鼓励民众检举或提供相关罪证。同日,一份特殊文书快马传至境内各级官府,表明如果自首并提供重要证据的可减免罪责。一时间整个扬州官场像架在火上的一锅沸水。
  与此同时,黄、杨、李、薛四家被查封,掌舵的首犯被下了海捕文书,被各地官府稽查。
  一个又一个模糊而不祥的流言在酒肆茶楼、坊间幕后大肆传播。
  周志方气度从容,但每一个行动都直指要害,让人感觉他已布下天罗地网,只不过想给大家一个上岸的机会。于是深陷其中的人开始惊慌、开始动摇、开始崩溃,开始自寻生路。
  深夜,扬州府衙里灯火通明,专门拿出七间房来接受官员自首和举报。
  终于交代完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掌管扬州库府的姚书海在侍卫的带领下走向北苑,路上他迎面遇见了安县县承老魏,两人是曾是同窗,此时彼此互望一眼后垂下头默不作声各自走了。
  姚书海跟着侍卫到了北苑——这是周志方为防止特别重要的举报人被暗害所设置的安全处所,一人住一间,周围全是周志方从江宁府调来的官兵。
  姚书海一头倒在床上,像一具被抽干了气的皮囊。这段日子以来那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的心事终于被掏空了,他再也不用纠结自己该怎么办了,该来的就让它来吧。
  脑子里短暂的放空过后,他的思绪开始飘散,想到了老魏,然后想到了寒窗苦读的少年时光,想到了自己一路苦熬好不容易才做了府库文书,这个职位其实挺好的,钱不多、权不大可活儿也不重,节俭点完全能养家。如果没有邓崇光可能自己就会这样平淡却也平安的过下去。
  可邓崇光上任后把一切都搅乱了。邓崇光确实是个很懂得“为官之道”的人,他豪不吝惜的拿出“甜头”让大家“分享”,很快大多数人彻底倒向他,并开始排挤和他们不一样的官员,终于让扬州成为邓崇光的扬州——没有人能与之抗衡。他就是这样成为邓崇光圈子中的人。
  短短几年时间,自己置了新宅子,取了一房小妾,时常流连于酒楼歌坊,回乡时昔日的伙伴们着实羡慕得紧。可现在想来就像做了一场不真实的美梦,而梦醒之后自己是如此之惨。
  他又想起老师七十大寿时,一半出于感恩一半出于炫耀,送了一方和田羊脂玉的印章给老师,结果老师坚决不收,还冷冷的说什么“君子不可货取之”,当时的自己在尴尬的同时暗自嘲笑老师的迂腐——谁不是这样的?为什么众人皆醉自己要独醒?更何况喝醉的众人能够容得下独醒的自己么?齐衡泰他们几个不是最好的例子吗?
  只是,大概老天真的有一只眼睛一直盯着这纷纷扰扰的人世——因果循环,善恶到头,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时候到了,一切皆空。
  江淮赈灾弊案越查越深,牵涉的人员越来越多,如何收场成为周志方的难题。
  他把办案主事人员召集起来商量,以申俊青为主的一派认为应该严格依律查处,不管大小都应一查到底,否则不足以正法纪,而张洪涛等年纪较长的一派认为这样做会过犹不及,牵涉面太大,恐引起朝廷动荡。
  周志方明白张洪涛等人的担忧,刑部屡屡插手干预查案,大有将火引向京都户部、工部的意图,无非是想借此削弱对手势力。可如果一旦事态扩大,安国公一党势必反扑,此案将越查越乱,阻力也会越来越大,这与尽快平息事态、推进重建的愿望背道而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