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你不曾知道的爱 / 流年8

流年8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刘华他爹夜里摔进淮三渠里,腰杆磕在河道里的大石头上,直接摔昏了过去,要不是一个走夜路的乡民好奇去看,他指不定还能不能活下来。
  大河是岷江的支流,平时水流湍急,要不是石头给他挡住了,早被水流冲走了。就那人来看他也看不到什么情况。
  乡民忙了半夜把他救了上来,可是摔得不轻。紧急的送进了华阳镇人民医院。
  经过两轮手术,他骨折的地方倒是都重新归了位,上好石膏吊好牵引,只需要等待骨头重新长好就行了。他最大的问题是伤到了腰后截的坐骨神经。
  可苦了刘华那孩子,每天一大早到医院给他爹送饭,跟医生沟通,像个小大人一样,把他爹存折上的钱取出来付医药费。刘家亲戚们这时候也会去医院帮忙。
  那时候的刘华已经长得又瘦又高了,远看像个大小伙,近看还是个稚嫩的孩子。他爹的这事一出,所有人都替这孩子难过。多好个娃,命运却这么波折。
  不过都说看这娃的长相就知道命格非凡,可惜了鱼大池子小。他太强了,所以妈老汉就有难。
  说到这儿,大家又不得不对刘华他爸的行为评断一二。
  刘华他爹那段时间是在金花那一带做工的。回来的路线他怎么走都走不到淮三渠那边去。
  那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他平时好喝点小酒。然后那天呢,兴致来了,就去崔家棠那边的猫猫店找小姐去了。所以才那么晚回家,途经淮三渠的时候,一跤跌进河里去了。
  虽说那个年代,信息的传递主要还是靠传呼机,但流言的传播速度堪比如今的互联网。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十里八村。
  都说鳏夫比不得寡妇,不能忍。守着那么好一个仪表堂堂的儿子,他不收收心,好好把儿子培养好,他还有闲心去找小姐。都不说那些靠着身体出来挣钱的女人就图他身上的钱财,单说那些地方的脏病就叫人后怕。
  隔壁村有个老小伙子,二十七八没找着对象,天天就逛那种地方,最后染了一身的病,据说整个下身都烂完了。
  乡民们把别人家的苦难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丝毫不以为意。包括许丽的婶婶。
  那天许丽大伯领到工资,把许丽喊过去吃了顿饭,饭后又给许丽拿了三十块钱,让这孩子去买她学习上需要的用具和学习资料。
  期间她婶婶就在饭桌上添油加醋的还原了整个事情的经过。
  听得许丽的内心一阵风一阵雨的。就好像她和刘华这一生注定的缘分,她经历过的苦痛,刘华也一样不少的在重新经历着。
  想起少年的样子,每次推着自行车,紧张又执着的等待她出现的样子。许丽内心就会莫名涌起一阵心疼。
  他们说女人对男人一旦产生怜爱之心,那么这一生就算陷进去了。
  许丽也说不清,是不是从那时候起,让她的心就整个的系在了刘华身上。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他们是相似的人,他们是肝胆相照的兄弟,也是忠诚信义的朋友。比起男女生那种迷于外表的恋恋风尘,她和刘华是连着骨血的宿命般的缘分。
  许丽能为刘华做的不多,她自己的功课并没有刘华好,除了把笔记借给刘华看外,不能为刘华准备像刘华为她所准备的那些精心梳理的知识点。
  所以这心思细腻的姑娘就一头承担起了照顾刘华爸爸的责任。每天放学后,她会主动到医院去,帮助病人换尿袋,给病人喝水,清理卫生。之后就安排晚饭,然后就跟刘华一起坐到医院背后的楼梯间去温习功课。
  很多次都被医院的人误会,纷纷说刘华爸爸好福气,养了这么孝顺的一对儿女。刘华的亲戚们倒是抿嘴笑,纠正道:
  “胡说,明明是未来的儿媳妇。就说咱刘幺叔福气倒是好福气,就凭养了这么个出类拔萃的儿子,儿媳都是自动送上门来的。不过倒也说,这两孩子倒还真是天生一对儿。”
  如此,关于这俩小少年的一举一动就成了乡邻们有意无意的话头,总会偶尔拿来那么说一说。至少在九十年代,还盛行着一句话: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彩礼钱和往上嫁,是普遍的价值观。对于像刘华家这种程度的家庭,要在村里讨房媳妇也不是那么容易。可偏偏就胜在刘华这个人身上,读书用功,一表人才。要搁在古代,那就是个金科状元的材料。前途无量。
  俗话说:莫欺少年穷。
  但许丽婶婶倒不这么看,自打她听说了这么回事,也知道过去两家人的走动。但在她看来,那些人是火没落在他的脚背上,不知道疼。事情决计不该这么看。
  分析这些问题的时候,她是丝毫没发觉自己已经自觉站到了许丽家长的位置。在许丽婶婶看来,刘华家他爹这一住院,可就失去了经济来源。有没有落下后遗症也还不好说。这刘华打后是要继续读书?不继续读书?
  继续读书的话,刘家那些亲戚她是看在眼里的,比许家还不如。刘家亲戚不多,刘华爸爸只有一个姐姐,嫁在中和,屋里养了两个孩子,小的也还在读书。经济上能帮的不多。
  刘家那点儿手指头都数得过来的穷亲戚,要让她们掏钱出来像安排许丽母女那样安排刘华父子,简直是在开玩笑,
  不打起来才怪。
  那么不读书的话,也就只有苦哈哈的进厂去做工,一个月400块钱,不包吃不包住。从早上八点累到晚上八点。他吃得那苦么?
  许丽这孩子虽说性格古怪了点,其他条件都不差,就十里八村随便问,找他十个八个比刘家强的不成问题。
  分析到这里,许丽大伯也觉得有道理。如今十六七岁的娃子,正是不分轻重的时候,俩孩子天天腻在一起,别先整出什么事来了,又该被外人说他这个当大伯的不尽心。
  因而许丽大伯亲自出面,把这个成天守在别人家床前尽孝的童养媳给拎回来了。好说歹说,恩威并施,禁止了许丽天天往医院跑的行为。
  依许丽大伯的意思,现在高二了,你既然哭起闹起的要读书,那你就好好读。你天天跑人家病房去干什么?再说了,那刘家娃他爹病情已经稳定了,也不需要多少人去照顾。他们家没人了么?要你一个姓许的女娃子去。你不怕闲话,我还怕呢。
  如此,许丽大伯还专程走了一趟学校去。表示一哈自己这个长辈也算得上称职的。
  在学校和许丽大伯家的双重努力下。许丽又回到了学习中去。有时候心里也惦记着刘华,不知道他会不会因此耽误太多课程。
  她不知道的是,刘华内心的坚韧比她想象的还要强。那孩子即便在那样的环境下,仍然坚持上学的。即便偶尔迟个到,次数也不多。
  确实是个令人佩服的孩子。能跟医院协调好时间,能在凌晨五点起床赶到医院,忙完又在8点前赶回学校。还能在下午放学后赶回医院,并能在第二天照常上交老师布置的作业。课程学业一样不拉下。
  都不知道他的时间到底是怎么分配的。但这种种事迹,又是令人叹服的优秀品质。
  因此当学校当着全校的面,拿刘华的事迹当作模范典型进行表扬的时候,许丽站在台下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溢满心房的喜悦。
  学校里女同学们的芳心许了一地。这让许丽稍稍感到不安。
  幸好的是,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刘华有什么事,最愿意的,就是跟许丽述说和商量。
  正因为如此,在做出某种重要抉择的时候,又难免让许丽有些意气用事,失去了分寸。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吹神 夜的命名术 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