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重生三国:但是是刘婵不是刘禅 / 第一百零五章 寻得长生多少法,只为无愧相父情 下

第一百零五章 寻得长生多少法,只为无愧相父情 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相父走之前的老迈残影与悉心说教浮现,好似当年最后一次见面。
  那遥远的回忆终究是泛了黄。
  “相父……你安乐否?”
  “圣上,璀璨星河照不尽我胸中阴郁……”
  “相父,还要继续北伐吗?”
  诸葛亮回头与她对望,晚风吹起他鬓间的白发,使他眼眸映着黯淡的烛光。
  “为图先帝之志,为全陛下之王业,臣今当远离……臣走了……”
  刘婵依稀记得,那是最后一次北伐,之后将星陨落。
  那最后的对望,便是永远。
  相父,你的灯火……如果能再续上一续,这大汉是否已经复兴了?
  如果你能长生,这太平盛世是不是就已经在望了?
  唯愿此生不负先皇,不负相父……
  不要妄自菲薄,这是您交给我的……但我保证,这是最后一次。
  “我想为相父求一个长生……先生可否?“
  刘婵满怀祈盼的问道。
  “你不适合做天子,不管在过去还是未来。”李姑娘叹了口气说道。
  像是不死心一般,刘婵勉强一笑,又说:“天子之事,之于季汉,无有相父之事重。敢问先生长生之法?”
  “我并无长生之法。”李姑娘摇了摇头。
  “那先生的玉石……”
  “那是我捡到的。”
  虽然有点于心不忍,但李姑娘还是决定骗一次眼前的小女孩。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她轻轻的补充道。
  李姑娘惊讶的愣在那里。
  她看着站起来,却在下一刻又直直跪伏于地的女童,眼中明暗交杂。
  “先生,请让我相父获得长生。”
  “西川离不开相父,复兴汉室依然离不开相父。为天下,为黎民,求你了先生……”刘婵缓缓稽首。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但刘婵仍旧希望相父能够长久的活下去……为了这汉家功业,为了天下百姓,为了几代人的理想。
  只要捧起那微弱的火苗,就算做那传火的枝桠,刘婵也从来都是无所谓的。
  “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若是能让相父长生,我这天子之位……可赠与先生。”
  李姑娘有些恍惚,她的眼前似乎浮现了许多画面。
  “先生,若是我用七星灯,可否为陛下求得长生?”
  李姑娘仍旧是摇摇头,“不能。”
  因为……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她喃喃的重复着。
  刘婵抬起头,眼泪铺满了精致的面庞。
  却见李姑娘叹气道:“若得可以,唯愿此生不再长生。”
  “长生,太苦了。”
  刘婵抹去泪水,呜咽着道:“那天下百姓该如何是好?”
  李姑娘思索片刻,言道:“我有长生之法,但是有一个小要求。”
  刘婵顿时露出喜色,“还望先生赐教!”
  “若得太平盛世,我便出那长生之法。”
  “太平盛世?”刘婵疑惑。
  那到底是何物……
  刘婵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从白医工口中得知的,那时的她得知太平盛世与巍巍炎汉并不是一个东西。
  “瘟疫交织,战乱仍频,何处是太平盛世?”刘婵呢喃着。
  董卓废旧立新帝、李傕,郭汜祸乱长安,人相食……
  吕布偷袭兖州,曹操与吕布对峙,人相食……
  那白医工口中的太平盛世究竟是何物,那太平盛世到底在何方?
  李姑娘像是回忆一般,开口说出了那段故事。
  那时的人们不怕瘟疫,应该说正在努力抵抗着瘟疫,然而瘟疫根本奈何不了这群火红的人们,想必再有几年就彻底归于平静。
  那时仍有战乱,但人们并不害怕,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们好战或是善战,而是他们不畏战,因为他们拼死战斗的身后,是他们最亲近的家人与同胞。
  那个时代不是最好的时代,也不是最坏的时代……
  李姑娘绘声绘色的讲述着,刘婵听的痴迷,甚至没有感觉到李姑娘停下。
  “嘿……”李姑娘招了招手,又小声喊道:“刘阿斗……”
  听到这话的刘婵瞬间回过神来。
  “不许叫我小名!“她气鼓鼓的道。
  “好了,故事已经结束了。”李姑娘轻笑着道。
  刘婵回味了一下,却是有着无穷的感慨。
  “如此,我便为先生开一个那样的太平盛世……”
  谁知李姑娘却说道:“诸葛亮是不可能赢得。”
  “夷陵之战过后,隆中对已成泡影,季汉又实力大损。”
  “若是允许人类自由迁徒,那么人流的方向,就是文明的方向。如今北方正盛,却又如何成功复兴汉室?”
  李姑娘本以为刘婵会红着脸说些什么,“待天下有变”或是“抢占陇右”这些话。
  没曾想刘婵眼帘低垂,哀伤中透着说不尽的决绝。
  “不管如何,我不会放弃。”
  即使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归宿,我也不会放弃。
  “一次次尝试着人生中的小细节,一次次的失败,我相信,总有一次能扭转乾坤,扭转季汉的劣势,扭转注定失败的未来。”
  李姑娘又一次呆愣住了。
  命运开过最残忍的玩笑就是——偶尔让平凡的人,看到触不可及的梦想。
  “若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么我便做到最好。”
  “你变得不服输了呢……”李姑娘眼睛眯起来,像是带着笑意。
  而刘婵的回答则是,“不管命运如何,我从来就不服输。”
  沉默片刻,李姑娘从袖口中掏出一张竹简递给刘婵。
  在刘婵疑惑的目光中,她解释道:“此乃火药配方,可助圣上大获全胜。”
  竹简虽简略,却耗费了她上百年的光阴,其中不乏实践与探索。
  最终得出来硝四分之三、硫磺十分之一、炭二十分之三的最佳配比。
  “火药者,可出陇道,亦可破敌制胜。比如城墙砖石……”
  刘婵立刻领会了李姑娘的意思。
  她压抑住心中的激动,打量着这份,在未来把那固守的司马老儿打的落花流水的配方。
  她刚想道谢,却见李姑娘已经起身,走到了门槛处。
  “陛下,你还未有字吧。”突然,李姑娘停下了脚步。
  刘婵呆住了,的确如此。虽说她自称年近十八,但始终让他人以姓名称呼,却是不甚失礼。
  “那先生准备委我何字?婵愿闻其详。”
  在刘婵心中,李姑娘已经地位极高了。
  李姑娘转身,看向那仍端坐着的灵秀女童,那副乖巧模样,确实似昭烈帝在隆中茅庐之时。
  她的双眼不由得瞥向了刘婵那白皙的如同羊脂一般的脖颈。
  而那脖颈上,恰巧挂着一块月牙形的玉佩,用红线穿起,却是衬得眼前小人更加精致。
  “不如……就叫幼月好了,刘婵,字幼月。”李姑娘笑嘻嘻的说道。
  “刘幼月?”刘婵思索了一番,却是没有什么介意,也是道了谢。
  ……
  李姑娘也是再无别事相叙。
  她将桌子上的茶一饮而尽,又要了一壶好酒,便与刘婵三人告别。
  “醉卧沙场君莫笑……”
  她仰头灌下一口烈酒,口中哼唧着走向落日的街道远方,
  “古来征战几人回?”
  那逐渐消失的身影在关凤二女眼中到有点像胡昭。
  不过也有可能是胡昭像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