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南陈帝业 / 第二十四章 天时

第二十四章 天时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天嘉四年(563年)五月。
  陈征北大将军侯安都,闭门谢客,自言得病,不堪兵事,请解兵权。
  陈帝陈蒨亲临其府,为之温汤药,侯安都麾下军将闻之,皆感动。
  陈蒨于是尽去其兵权,加其爵邑至六千户,以其在建康诸军分付中军诸将。
  不久,侯安都自称病愈,然已有志于佛老,不欲再领兵。
  陈蒨以其功高,赐钱百万,并出钱两千万,尽赐建康诸军,一人得钱可五百文。
  于是众军皆安定。
  —————
  齐河清二年(563年)六月。
  齐帝高湛以太子高纬迎娶司空斛律光之女,以图联结斛律氏,自固权位。
  又立其女为太子妃。
  太子高纬,时年八岁。
  太子婚夜,河南王高孝瑜与御女(高湛妃嫔)尔朱摩女私语,宫人以此发二人前时私通之事告于高湛。
  先前,和士开与赵郡王高睿,皆曾上言说高孝瑜对皇权多有威胁,高湛对其早已经甚为猜忌。
  此时忽知这位自己曾经的好友,竟然曾和自己的妃嫔有过一腿,高湛顿时大怒。
  于是令高孝瑜强饮酒三十七杯。
  且说高孝瑜本是个身材瘦削、玉树临风的翩翩佳公子,此时的腰腹却因海饮,肿得像怀胎十月的妇人。
  是以此情此景,自有种难以言喻的狼狈与悲凄。
  然而高湛仍未解气。
  他又命从人娄子彦将高孝瑜载车,在车上灌之毒酒。
  车驾至西华门,高孝瑜因中毒痛苦难耐,终于投水而死。
  便是面临着越来越明显的外患,高湛仍是没有停下自己广泛打击宗室,自固皇位的脚步。
  这种打击面的扩大,虽能解高湛一时之忧,却终会导致日后高氏陷入宗室无人堪用的窘境之内。
  实为来日北齐亡国之祸端。
  ——————
  周保定三年(563年)九月。
  准备多时的北周终于举兵伐齐。
  宇文护以随国公杨忠为元帅,领骑兵万人,自灵州出发,沿黄河进军,出北路,意图同突厥南下的十万大军,共从北面,进取齐国晋阳。
  又以柱国达奚武为南路领军,领兵三万,自关中出发,沿汾水进军,出南路,由平阳进取晋阳。
  北周河套,永丰镇。
  一支甲杖鲜明,队列严整的大军正沿着黄河行进。
  大军的四方是空旷无垠的原野。
  青翠的草原此刻已经随着北方寒气的来临尽作枯败。
  高天之上,偶有几只鹰隼盘桓,除此之外,整个世界似乎再无生机。
  “元帅,看样子,今岁北地的雪,恐怕会很大呀。”
  出身北地的大将军杨纂打马随在杨忠身侧,望着四下的枯黄,情不自禁地感叹道。
  现年五十七岁的元帅杨忠闻言只笑了笑,便道。
  “今岁大雪,则突厥人攻齐必用死力。”
  杨纂亦是宿将,自知杨忠言下之意。
  “元帅远略,纂实不能及。”
  “然今岁若大雪,则突厥人在漠北必颇受困苦,今时既与我共南下,虽能得其死力,破齐城池,然其亦必纵兵大掠齐人。”
  “纂恐突厥人至于晋阳,抄掠已足,不愿更番用命也。”
  杨纂还是将自己心中的担忧说了出来。
  “杨将军以为,只以我今时万余军马,即或全军用命,能破齐人边墙,入得晋阳城下否?”
  杨忠扬鞭指了指身后排作长龙不见头尾的军士。
  “纂以为,恐或能破其边墙,至于入于晋阳,则断不能也。”
  杨纂有些明白杨忠的意思了。
  “既如此,今我能得天时之利,而突厥人皆用其命,为我尽破齐人边墙、城邑。”
  “则我万余兵马可尽数至于晋阳,若仍不胜,自是天命也。”
  杨忠摊开手掌,接住了一片冰凉的雪花。
  “杨将军,我军伐齐之胜败,实不在于我北道万人,而在于南道达奚武将军也。”
  “若我南北齐至,则齐人必大惧我师,晋阳便唾手可得。”
  “若我军至,而南军不至,则我军难胜齐人也。”
  说出此话,杨忠似乎已经对此行的胜负有了判断。
  “元帅以为,此次我军能胜齐人否?”
  杨纂问道。
  “我军虽得天时,然达奚武素欠果决,其进军恐或缓慢。”
  “我军未必得胜。”
  杨忠这话说得看起来有些悲观。
  他似乎也不想再聊这个话题了。
  只是嘱咐杨纂道。
  “但命士卒保全性命。”
  “今既有天时。”
  “我等且先令突厥为我攻齐人,而我将士则留有用之躯于晋阳城外,与齐人。”
  “决战!”
  杨忠将手中马鞭一扬。
  击碎了空中无数飞雪。
  ————
  天嘉四年(563年)十一月。
  建康,皇帝寝居。
  看罢左民尚书奏报的陈蒨,今日颇是欢喜。
  江南二载承平,生产经济已大为恢复,而他又素以勤俭治国,更兼重视积蓄粮钱绢帛。
  今月秋税入库,查江左诸仓,已然尤为丰实。
  南朝税制。
  一丁男调布绢各二丈,丝三两,绵八两,禄绢八尺,禄绵三两二分,租米五石,禄米二石,女则半之。
  去岁他稍改其制,使一丁男上租米七石,绵十两,丝三两,绢二丈,布二丈,女上租米三石,绵五两,丝二两,绢、布一丈。
  今岁减去用度。
  府库之中,计有存米一百八十万石,又有绵十六万斤,丝五万斤,绢、布十三万匹。
  另外又有屯田存米百万石,府库另有钱三亿七千万。
  总而言之,如今南朝的积蓄,已足够打上一场数万人规模的大战半年了。
  或许再等积聚两年,陈蒨便能主动在淮南挑起一场十万人规模的伐齐大战。
  可惜,上天不会再给他那么长的时间去做准备了。
  屋外,一个宫人急急而至,通禀之后,递上一封来自江北的文书。
  陈蒨将那文书看了数遍,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涌起惊涛骇浪。
  周人竟然这么快就攻齐了?
  那现在自己要不要趁这个机会插上一脚,挥兵北伐,收取淮南?
  他起身在屋内踱起步来。
  皇后沈妙容见他面露难色,便出言问道。
  “陛下,莫非是江北有齐人来攻?”
  陈蒨闻其言大笑应道。
  “妙姬,江北来报,周人联突厥攻齐,齐人而今自顾不暇。”
  “为夫所虑,乃是是否此时挥兵北土,恢复淮南。”
  沈妙容闻言亦是一喜,言道。
  “妾闻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陛下为恢复之计筹谋两载,而今齐人受困,实为我之天时。”
  “天时既在我,陛下更复何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