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反清:从延恩侯到列强国父 / 第5章 借刀

第5章 借刀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朱秀愕然问道:“和都统不信?”
  “实不相瞒,他们父子俩早就打算害我,今日一早还在我喝的水里下毒。”
  “我当时因为心力交瘁,手有些抖,把水洒在袖子上。这才侥幸躲过一劫。”
  说着举了举袍袖子,凑到和珅面前。
  “此事是他们之前亲口承认,绝无半点虚言。”
  “和都统不妨检查,这袖口上还带着毒药特有的腥味。”
  和珅凑上前嗅了一下,脸色已经无比凝重。
  “此事非同小可。卑职还需找人调查审讯,才好回禀皇上!”
  毒药哪儿来的不重要。
  重要的是,眼前这位小侯爷,心思确实缜密——这家伙连证据都提前准备好了。
  朱秀点头:“好说。侯府上下无论何人,和都统都可审讯。”
  “另外,以我之见,朱仪凤父子既然参与了此事,朱刘氏大概是知道原委的。”
  “和都统不妨从这女人身上找找线索。”
  既然已经说出“真相”,朱秀干脆二叔、二婶也不叫了,直接喊朱仪凤、朱刘氏。
  和珅听得头皮有些发麻。
  好家伙。
  这侯爷是要借刀杀人啊。
  难怪之前要让人看着他二婶……这是连个寡妇都不放过!
  事情已经到了这份儿上,和珅不答应也得答应。
  他郑重说道:“侯爷放心,卑职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
  “只是此事恐怕不宜对外声张,府上人的闲言碎语,还要侯爷费心约束。”
  朱秀点头:“省得了,多谢和都统提醒。”
  一叠银票悄无声息递到和珅面前。
  “府上多生事端,惊扰了都统,还望多多包涵。些许歉意,请笑纳。”
  和珅脸一红,连忙摆手:“分内之事,侯爷何须多礼。”
  朱秀歉然说道:“无关旁事。只是和都统领旨而来,我却连一杯茶水都未能奉上,实在抱歉之至。”
  “和都统清如水明如镜,这个我是知道的。”
  “只是诸多侍卫来给我道贺,又帮府上救火,我若丝毫都不表示,实在有些难堪。”
  和珅听他说得真诚,只得不情不愿地收下。
  口中依旧在谦让:“侯爷有赐,卑职便代他们谢赏。”
  “只是这些钱,卑职确实不该拿。”
  朱秀心头一跳。
  这和珅,不贪财?
  不对!
  转念一想,朱秀便明白其中奥妙。
  如今的和珅是三等轻车都尉、八旗副都统。虽然品级上也算得上正三品,但比起将来的封公拜相,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也就是说,此时的和珅虽然被乾隆另眼相看,但还远远没有发迹。
  他还年轻,还有大大的抱负,还没到贪财的时候。
  有抱负好啊。
  朱秀眼睛微微眯起。
  不由感叹:“和都统高贤,佩服之至!”
  “三月之后,我必登门道谢。”
  《清通礼》有规定:父丧,子嗣守孝三年,期间不得宴客、欢饮、同房。
  实际操作中,真正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守孝时间,是三个月。
  朱秀所谓“登门道谢”,潜台词是:今天这事儿办好,将来我一定马上回报。
  和珅是聪明人,第一时间便听得明白。
  不管怎么说,朱秀都是名正言顺的一等侯。
  这番屈意下交,和珅心中多少也有些感动。
  他连连躬身:“多谢侯爷垂青,届时卑职必扫榻相迎。”
  “事不宜迟,卑职便去贵府西院审讯清楚,以还侯爷清白。”
  朱秀躬身下拜:“多谢和都统。”
  和珅留下几名下属在这边看着,自己则带着其他人离开。
  朱秀看着火势越来越小的堂屋,默然无语。
  他不担心乾隆皇帝的问责。
  毕竟他本就是正儿八经的侯爵继承人。
  朱仪凤父子死有余辜,怨不得旁人。
  乾隆若是拿这件事惩处,落到旁人眼中,动摇的是华夏上千年的历史根基。
  在大势面前,就算是皇帝也不敢违逆。
  况且,朱秀只是想活着,又没有什么坏心思。
  只要和珅在皇帝耳边帮衬两句,说不定乾隆真能赏朱家一座“满门忠烈”的牌坊。
  半个时辰后,
  一个仆人小心翼翼问道:“侯……侯爷,火小了。是不是……该把二爷的尸骨找出来?”
  “找!”
  十多个仆人掩住口鼻、披上浸湿的棉被,钻进废墟之中。
  一刻钟后,
  “找到了,在这里!”
  “这里还有一个!”
  “还有这儿……”
  四具尸体被人一一拖出。
  其中两具已经只剩下架子,好在他们身上的玉佩能够证明身份。
  另外两具情况稍好一些,勉强能够看清面容。
  “啊!这是张三……”
  “这是赵四……”
  和珅收到消息,去而复还。
  看着地上摆着的四具尸体,缓缓点头:“卑职已经让人去刑部请了仵作。等验明正身,卑职便该向陛下复命了。”
  朱秀眼睛一亮:“可是朱刘氏招供了?”
  和珅点头:“一顿恐吓,那朱刘氏便把谋害贵府大爷和世子之事一一交待。侯爷实在是受委屈了。”
  “只是涉及侯府内帷,该如何发落,还要请陛下决断。”
  “辛苦和都统。”朱秀再次躬身到地。
  这个时候把姿态放低一点,活着的希望便大一点。
  不多时,仵作赶来。
  四具尸体已经被烧得不成人形,想从中找出什么有用线索,无疑是痴人说梦。
  最多就是判断出朱仪凤父子是死于刀剑,而非火烧。
  和珅上前拱手:“个中情形,与侯爷所说一般无二。”
  “兹事体大,卑职便不多留了。”
  “朱刘氏还请侯爷小心看顾。说不定皇上会重新安排人来问询。”
  朱秀点头,将和珅一行人送出府外。
  直到看不到对方身影,他才长长舒一口气。
  转身回府。
  没了那两个祸害,现在的侯府,也安全了不少。
  就是府上的味道有些不对。
  不是烤肉味,而是下人们躲躲闪闪的眼神。
  等丧事过后,该好好清理一遍才是。
  朱家如今是正白旗,妥妥的满军上三旗。
  做了“满人”,就要遵循满族习俗。
  好在满族在丧葬礼俗上与汉族没太大差别。
  朱家自有“皇陵”,不需要为选墓地发愁。
  虽然又多了两名“英烈”,但也不过是两副棺材的事儿。
  接三、闭敛、转咒、开路、放戒、供天、点路灯、做道场、丰都路引、拈饭食罐、灵牌、出煞、下葬、做七……
  等一切忙完,已是一个多月后。
  期间乾隆又派来两拨人,都是粘杆处的特务,没涉及刑部和大理寺。
  审讯了朱刘氏和几个家丁,事情就算是过去了。
  对外的口径,自然是延恩侯府以孝传家。
  老侯爷辞世,府上大爷、二爷、二少爷齐齐因悲恸过度、不治身亡。
  两名家丁也因此亡故。
  可悲可叹。
  事情虽然蹊跷,但有朝廷背书,旁人只能硬着头皮信了。
  京城之中,因为延恩侯府闹起来的小小波澜,渐渐平息。
  可对朱秀来说,现在才是他真正登台的时候。
  朱刘氏,轮到你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