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一生平凡 / 第一章 父亲母亲

第一章 父亲母亲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我出生在一个多子女家庭,家中一共7个孩子,我排行第五,上面有大哥、二哥、三哥和姐姐,下面有妹妹和弟弟。
  父亲原籍J省Z市月湖乡,是独子,长房长孙大少爷。听说祖父死后,祖母因赌钱,吸鸦片,花光了家产,因此,父亲十几岁就到苏州当学徒。到我上学时,父亲已在苏州钱庄当副理。
  在我记忆中,父亲[苏州话叫嗲嗲]早出晚归,很少在家,当时,也没有星期天,只有过年过节,或家里来了客人父亲才在家。
  父亲从来不干家务活,都是母亲侍候,端茶倒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同父亲接触很少,也很少听到他的教诲。但是,心目中也怕父亲,有时他发脾气也打过我们,不过这种情况很少。
  父亲信佛,敬祖,爱字画,会写诗。家中常年供奉佛像,过年时供奉祖宗画像,画像中男女祖先都穿清朝官服,是否祖先当过清朝的官,还是请人画穿官服像是农村一种时尚,就不清楚了。
  母亲[苏州话叫姆妈]的名字已记不清,因小时候没有听人叫过,记事以后,也没有听人说起过。记忆中,母亲和蔼可亲,很少发脾气,成天忙个不停。父亲不在家时,我们兄弟姐妹在一起吵吵嚷嚷,打打闹闹,无拘无束,母亲从不干涉,记不得母亲打过我们的事。
  听人说,母亲长得漂亮,年轻时是美人。父母感情很好,结婚二十多年,从未红过脸,更未吵过架。母亲侍候父亲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父亲在家吃饭,都是母亲专门制作,与我们子女是分开吃的。
  家里来了客人摆酒席,子女从不上桌,都是每人盛碗饭,夹点菜在饭碗上,在另外的房间里吃。好菜自然吃不上了。记得父亲爱吃笋子,母亲做了一罐油闷笋泡在油罐里,藏在碗橱里,平时锁上,父亲在家吃饭时,夹出一小盘,给父亲独享。有时母亲忘了上锁,我曾经伸手进油罐,抓几块尝尝,弄得手上,袖子上到处是油,事后母亲发现,并未责骂,而是将油罐藏在我看不见,找不着的地方。
  我还偷吃过父亲爱吃的猪油年糕,猪油年糕用油煎了吃是美味,但生吃则又硬又腻并不好吃,而且因不易消化而生病。为此,母亲弄清我生病的原因后,采用土方,把年糕烧成灰,当药来吃,消食治病。
  从记事起,原先家住在苏州桃花坞,后来,因人口不断增加,可能父亲当上钱庄副理后,经济条件允许,全家搬到护龙街,租了七间房子,住房比较宽敞。
  整个住宅是一所坐北朝南三进二层深宅大户,前门临街,后门是河,有码头。在码头上可以买农民用小船运来的做饭的稻草、劈柴,吃的蔬菜、瓜果。我们家租的七间房在第三进,二层楼,楼下三间一厢房,楼上三间。
  住宅分三进。第一进是门房。大门高大,用很厚的木材做的,分左右两扇,平时进出开半扇就行了。进大门是一间很大的门厅,左右两间房是门房,当时住的两户是比较穷的人家。其中一户是做骨牌手艺的,经常看见一位穿得破烂的大叔,在门厅用刀切削牛骨头,做麻将牌,一堆剁碎的牛骨头和竹片片发出难闻的气味。
  走过门厅就是第二进,中间是大天井,两边是厢房。过了天井是一间大厅,厅内窗户都是大的落地窗,厅很大,给人阴森的感觉,厅内放了不少家具,我们小孩常在这里捉迷藏玩。大厅后面是上楼的楼梯,楼上是住房。
  这家住户比较富裕有钱,记得他家常请客,宾客盈门,大厅里摆放了几张大圆桌,坐满了客人,猜拳让酒,热闹非凡。他家小孩玩具很多,洋娃娃、玩具汽车、玩具动物,常拿出来显摆,使我们羡慕不已,只是小孩上学成绩一直不好,每学期成绩报告单上,好几门功课都是“丁”,当时,小学计分成绩分甲乙丙丁四等,丁是最差的,所以,小孩的好婆[即奶奶]生气地骂孙子:“丁丁丁,钉杀你个腊冬精!”而我们家小孩学习成绩都比较好,我的学习成绩都是甲和乙,从未得过丙和丁。
  过了大厅,左面是上楼的楼梯过道,右面是通向厨房的过道,就进入第三进,也就是我们家租的房子了。
  第三进当中是石块铺地的大天井,有一口几家共用的水井,还种了不少盆栽花草,记得夏天在天井上面蒙上白布天蓬,使室内保持凉爽。天井东侧是一间厢房,既是上楼的通道,也可以放床当卧室。过了天井是三间正屋,加上楼上三间,就是我们家十一口人的住所。
  楼下东屋是父母的卧室,面积约二十多平方,有地板铺地,朝南有向天井开的窗户,并有门通厢房,厢房里放一张小床,还有写字台和椅子。记得最小的孩子是同父母一起睡在大床上;大一点的孩子睡在厢房里的小床上,以便夜晚有事,母亲可以及时照顾;再大一点的孩子就上楼睡觉了。还记得我开始上小学时,睡在厢房里,夏天的晚上,母亲帮我洗完澡,我就上床了,但听到哥哥姐姐在天井乘凉,讲故事,我就偷偷地起来去旁听。直到我上三、四年级,才上二楼睡觉。
  楼下当中一间是正屋大厅,方砖铺地,落地大窗,屋子正中墙上挂有中轴画,两边挂一副对联,并挂有佛像[过年时换上祖宗画像]。大厅平时很少用,来客人时摆酒席和打麻将牌时才用。
  厨房是几家合用的,看起来很大,每一家都有同时烧两口锅的大灶,还有盛水的大水缸。厨房东面是条石砌的码头,码头上有木门,每当要买农民用船运来的稻草,蔬菜等农产品时,就掀开木门,走下石阶,在码头上同农民进行交易。
  记得每到夏天,母亲在码头上买农民用船运来的西瓜,因家里人口多,每次都要买一、二十个,我们小孩欢天喜地抱着西瓜帮着往家里送,放在饭厅地上。母亲每天挑两个西瓜放在水井里,下午天最热时,打捞上来,全家人在天井旁,由母亲切片分给大家吃。秋天在码头上买几百斤大青菜、雪里蕻,用盐腌起来放在大缸里,可以吃到第二年夏天。
  三楼有三个房间,东屋放两张床,是大孩子们睡觉的地方;中屋是大哥、大嫂的新房,用的都是新家具;西屋是储藏室,放了许多木箱,皮箱,一年四季全家大小人口的衣被等物件,凡是不现用的都藏在这里,所以,全家人口虽多,楼上楼下所有房间都看不到什么杂物,给人以整齐清洁的感觉。母亲一生管家有方,勤劳俭朴,对子女身教重于言教。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