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大明:夭寿!老朱照着我小说抓人 / 第二十七章 天下文人一锅粥

第二十七章 天下文人一锅粥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朱标满饮一杯,不过他没有放下心中的怀疑,只是知道林然肯定不会轻易的说出。
  “小先生也曾中过秀才,有没有考虑过为朝廷效力?”
  朱标接着试探性的问道。
  “为国效力,乃是大明每一个人的应尽之责。”
  林然举起酒杯朗声道。
  “不过大明自乱中开辟,当今圣上雄才大略,朝廷之中能人辈出,我这本事,,放在山野村夫之中,那自然是首屈一指。可是如果在朝廷中,那就像一滴水流进了大海,激不起任何浪花。
  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
  “小先生不必妄自菲薄,以那两本小说中的才识来看,恐怕好多人都比不上小先生你。”
  “文章讲究灵感,就如诗仙李白,酒至酣时,正是诗兴正浓之时。恰恰印证了陆游诗中的一句话: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朱标看着眼前虽然行迹放浪不羁,但是为人却不狂傲的年轻人,顿时有了好感。
  少年得志不轻狂,他日定能有所作为。
  “别只顾着说话,来,接着喝。”
  说完,林然又一饮而尽。
  酒能壮胆,酒也能蒙蔽人。
  朝廷的对待自己的态度究竟如何,恐怕就在眼前之人的一念之中。
  这是林然特意营造的一个局,毕竟此刻大明开国才十几年,以朱元璋对待文人的小心眼来看,恐怕很难轻易放过自己。
  所以,今日的酒局应对,至关重要。
  毛骧一直在盯着林然,林然却仿佛浑然不觉。
  “小先生为何一直居住在这文庙之中?”
  虽然已经知道了调查过林然的底细,朱标还是问道。
  “原先家中有一老母亲,不过已经病故,所以现在算是孤家寡人。倒也落得逍遥自在。
  何况此处有片瓦遮身,更有孔圣做邻,岂不是读书人的幸事?”
  “没想到小先生年纪不大,却已经看透世事,值得喝一杯。”
  说着,举杯和林然酒杯轻轻一碰,接着把酒送入口中。
  “小先生也是读书人,可是我看小先生的小说中,对文人大多数都是讽刺之味,这是何意?”
  要知道虽然大明以武开国,可是现在文人的重要性已经逐渐凸显了出来。
  朱元璋更是曾专门下旨,意欲揽尽天下文人。
  “关于这一点,我想请问你一下,你觉得这天下文人如何?”
  闻言,朱标倒是一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不过他师出名门,深受儒家学说影响,略一思索,答道;
  “文人,即是读书人,读书人一生追求,不过是四个字,修齐治平。”
  林然点头,不愧为师从大儒,短短一句话,就说出了儒家精髓。
  “我认同你这句话,但是我更感觉如今天下的文人,就像一锅粥。
  而当今圣上正是那煮粥之人。
  如何掌握火候至关重要,火大了,粥容易烧焦;火候不到,粥又不熟。
  圣上当初启用科举,后又废除,不正是说明了这点么?”
  朱标还是第一次听别人敢在他面前直接谈论当今圣上,毛骧更是手按刀把,随时准备抽刀见血。
  不过朱标倒是觉得林然的说法虽然新奇,却也有其独到大的看法,举杯示意林然接着讲下去。
  早就已经准备的一番话,就看眼前之人认不认同了。
  “煮粥讲究火候,那是当今圣上和太子要操心的事情,今天我就不过多评论。”
  “今天咱就来讲讲这一锅粥。”
  林然又自倒自饮了一杯,接着道;
  “一个文人,就相当于其中的一粒米,圣上将天下读书人全部汇聚,虽然经过洗涮,淘汰掉了一些其中坏的,可却是无法筛除干净。”
  ‘你我都知道,如果要让一碗粥煮出来好喝,火候至关重要,可是其中的每一粒米也很重要。’
  “所以我说天下文人是一锅粥,而我,只是在讽刺那些已经发了霉,生了虫的,不想让他们坏了一锅鲜美的粥的味道。”
  “试想下,如果当今圣上,辛辛苦苦掌握火候,费尽心思熬出了一碗粥,一尝才发现,粥是变味的。”
  “那你说皇上是会一碗粥都直接扔掉,还是在已经粘稠的粥中仔细挑选究竟哪粒米影响了味道?”
  不用林然接着说下去,朱标已经知道了朱元璋的选择。
  毕竟他和朱元璋是父子,而且每日相处,对于朱元璋的性格他太了解不过。
  确实,在明朝还未建立,乃至刚建立的几年,皇上对待文人那是求贤若渴,以礼相待。
  可是随着日久,朱标已经明显的感觉到了他对文人的提防和不屑。
  这种感觉日益加深。
  即使是自己的老师,大明朝有名的大儒,宋濂,皇上都曾批评过他做不了实事。
  当初刘伯温也是黯然归隐青田。
  想到这里,朱标情不自禁的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那你说,该如何将这米完全洗净,在下锅,煮出来的粥才不会影响味道?”
  “米粒繁多,不可能一粒粒去挑选,那样岂不是会饿死?”
  朱标点头,如今治理天下,离不开文人。
  “如果要想洗净,那就要把米多放在水里淘几次,如果还不放心,那就严格把控出米的地方,在刚变成大米之时,就要保证他的质量。”
  朱标略有所思。
  当初为什么废除科举,其中原因,朱元璋到是对他说过,经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人,远远不是朱元璋想要的人才。
  只会读书,五谷不分,不通世事,所以皇上才又取消了科举。
  可是朝廷比毕竟是需要人才的,。
  没有了科举,选拔人才更是杂乱,许多人鱼目混珠,这也是目前目前急需改变的现状。
  不过刚才的话,虽然林然没有明说,朱标却是已经听明白了。
  此人虽不知是真醉还是假醉,不过确实是有大才之人,三言两语,就指出了目前朝廷所处的困境。
  不过凤阳县他肯定是不能呆了,即使自己愿意,恐怕父皇也不愿意。
  如今只有把他带回应天,这样,父皇恐怕才会安心。
  想到这,朱标举起酒杯道;
  “小先生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今日既然同桌相饮,我再次相邀小先生前去应天,不知道小先生可否乐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