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大明:夭寿!老朱照着我小说抓人 / 第六章 士,诚小人也

第六章 士,诚小人也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应天
  皇宫御花园中
  一个小推车,下面冒着缕缕浓烟,一个穿着明黄色服饰的人双手撸起袖子,正在忙碌着。
  周围有太监宫女站立于一旁。
  “皇上,凤阳县有密报,说了一件比较好玩的事情。”
  锦衣卫头领毛骧看着眼前的情景,跪地禀报道。
  “哦?什么有趣的事情?值得锦衣卫密奏?”
  明黄色服饰的人头也未抬,随口问道。
  “密报奏,凤阳县有一落魄书生,写了一本小说,影射的乃是当地的县令。”
  “哦?这倒是稀奇。”
  明黄色服饰之人,终于转过身来,擦了擦手,正是朱元璋。
  “呈上来我看看。”
  毛骧恭敬的把密报呈上,其中还有那本小说。
  看着密报的内容,朱元璋又翻开了小说,大概看了一遍,嘴里念叨;
  “有趣,有趣,读书人啊,还是那个德性。”
  众人到是不敢接话。
  “去把太子喊来。”
  立马就有小太监听令行事。
  东宫离皇宫不远,听闻皇上召见,太子朱标没敢怠慢,很快便赶了过来。
  “标儿啊,你也是师从大儒,你看看这本小说写的怎么样?”
  说完,把小说递给了朱标。
  看着手中的书,朱标不知道皇上是何用意,只好先看下去,只见首页写着,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朱元璋也不着急,就等着朱标慢慢看,他又在旁边摆弄着小车上的烧饼,这可是他最喜欢吃的东西。
  过了好大一会,朱元璋烧饼都吃饱了,坐在石桌边悠闲的剃着牙,才听到朱标说道:
  “父皇,我已经看完了.”
  “哦,那你认为此书写的怎么样?“
  朱标斟酌了一下,缓缓开口道;
  “此书中人物刻画到是不错,颇有大家风范,可是终究是小说之流,难登大雅之堂。”
  “那标儿,可明白此书故事的含义?”
  朱标摇头。
  朱元璋示意毛骧给朱标再讲解一遍。
  看着朱标明白了,朱元璋缓缓起身,看着旁边的荷花池道;
  “标儿,我大明以武夺得天下,建国之初,向来崇尚武力。
  可是治理国家需要的却是文人,因此咱不得不礼贤下士,广揽天下英才。”
  “甚至,咱还专门下过诏书,那些文人才不情不愿的来帮咱。”
  朱标点点头,这也是明初民风彪悍的原因。
  “可是这文人,却不似那武将,心里太多的弯弯绕绕,虽读的是圣贤书,可是骂人却不带脏字,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上了他们的当。
  因此,虽然咱用文人,但是也一直防着他们。
  刘伯温知道,所以后来也不愿再为咱卖命了。”
  说到这里,朱元璋心里也有点失落。
  “父皇,天下的文人还是可用的。“
  朱标劝解道,毕竟他师从宋濂,乃是当世有名的大儒。
  “标儿,咱给你讲个故事。”
  “张士诚,标儿想必很熟悉吧,虽然和咱敌对这么多年,可是他对读书人,确实是出了名的好。”
  朱标点点头,这个倒是不假。
  “张士诚原名叫张九四,因为他嫌名字不好听,所以就请读书人帮他改个名字,也就是士诚。”
  “可是张士诚,恐怕到死也没有想到这个名字的含义。标儿,你可知道?”
  朱标摇摇头,这个倒还真不知道。
  “孟子想必标儿你读过,不知有句话,你可还记得?”
  “士,诚小人也!”
  顿时,朱标想起来了这句话,联想到一起,不由也是大怒道;
  “这取名之人真是该杀,竟然有如此心肠。”
  朱元璋到是不以为意,挥挥手到:
  “咱今天就是要告诉你,将来治理国家,千万别被那些道貌岸然的读书人所蒙蔽了。”
  “想想那张士诚,也算是一代枭雄,竟是一直顶着名字被骂,却不自知,真是可悲,可叹。”
  说完,朱元璋语气凌厉了起来,
  “所以对读书人要多加防范,必要时要杀一儆百,你可明白咱的用意了?”
  望着语气森寒的朱元璋,朱标明白了他所说的是什么了。
  “凤阳,咱好久没回去了,你替咱回去看看父老乡亲们,带我向他们问好。”
  “此次就不必大张旗鼓了,毛骧,你陪着太子一起,务必保护好太子。”
  朱标和毛骧领命而去。
  朱元璋看着桌子上的那本书,眼光深邃,喃喃道,
  “那些文人安逸了这么久,也该督促督促了,文人的事情就让文人来解决吧。”
  再说此刻的凤阳县衙。
  莫稽从书店回到县衙,心里六神无主,此事过了那么久,居然被人写成小说,闹的满城风雨。
  要是有心人追查的话,自己必然县令是坐不了了,恐怕还得背负骂名。
  左思右想,终归是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毕竟他出身贫寒,倒也没有太大的靠山,要不然现在也不会是一区区县令了。
  到是旁边的书童才出了缘由,献计道;
  “老爷,此事既然已经隐瞒不住,不如主动上报,说不定有解决之法。”
  “哦?怎么讲?”
  “老爷乃是举人出身,现在又是凤阳县父母官,隶属于凤阳府,如果此事传将出去,老爷是难辞其咎,但是整个凤阳府怕也是脸面无光。”
  莫稽刚才只顾着急,到是没想到这层,此时细细思索,书童所讲确实有几分道理。
  想清了其中的门道,莫稽此时放下心来,虽然自己没什么靠山,可是自己现在代表的却是凤阳府和读书人的面子。
  想必凤阳府定会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不了了之。
  目前,最重要的是抓紧写信,首先自己说明情况,要不然到时候哪怕凤阳府想要照顾自己都不行。
  “该写给谁呢?谁愿意趟这趟浑水呢?”
  莫稽来回踱步,反复思索。
  “有了,中都国子监祭酒,乃是凤阳有名的腐儒,致力于孔孟之道。”
  想罢,莫稽立马奋笔直书,简略介绍了事情的原委,主要陈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让书童立马送到中都国子监祭酒手上。
  “希望这位大儒,能为了保全读书人的名声,在知府大人面前为我说些好话吧。”
  莫稽此刻只能暗自祈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