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一世骁雄 / 第二十章报房

第二十章报房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即便不知道这句话,但拓跋赤德也明白这个道理。
  正如青唐人常说,盐巴水不解渴,漂亮话不顶用。
  听到的并不是自己想要听到的,但拓跋赤德知道这位老军神已经把青唐的现状说透了。
  但即便如此,现在已经出兵了,不可能就因为国相论赞破的一席话就退兵,哪怕是他拓跋赤德也不能这么做。
  况且即便是没有论赞破把话挑明,这个情况他也是清楚的,只不过心里多少还是对战局报了一些期待。
  并且即便明知道会输,拓跋赤德还是要把大军派出去打这一仗。
  以此缓解各部族之间的矛盾,削弱几个大部族的实力。
  就像这次青唐出征的六万大军,超过三分之二的兵力是大部族出身,而两支大军的主帅,莽龙支布和六指乡弥洪都是小部族出身。
  乙支,仁多,野利等大族对此都很有意见,不过是被他用大君的权威和拓跋家的实力给压制下去了。
  这就是青唐国作为部落联盟的弊端。
  各部族首先考虑的必然是部族利益,拓跋赤德在面对这些部族的时候焦头烂额,但是却无力改变这一状况。
  这一点上他很羡慕大晋的皇帝。
  但他不知道的是,大晋的皇帝,要面对的阳奉阴违其实一点都不比他少。
  不过是形式上有些不一样罢了。
  上京城,玉熙宫。
  谨身精舍前,站立着一个的温文尔雅的青年人,二十上下的年纪,身高七尺有余,穿着一身银色常服,金冠玉带。
  面如冠玉,眉目清俊,整个人就像是一柄玉剑。既有玉器的温润,也不缺少剑器该有的锋利。
  ......守无虞。这里却要说一声父皇有识人之明。”
  “哈哈哈,什么识人之明,我跟傅懋修这个家伙,相识几十年,还能不知道他有什么能耐?这老小子喜欢藏拙,若不是这次河西危机,他也就是一个富贵闲人,想让他趟浑水,难。”
  赵元檀听了之后也面露微笑,英国公和父皇赵令渊,情谊深厚,两人年少时常在一起厮混。
  彼此相知,哪怕是赵令渊当了皇帝以后,两人之间仍是像朋友多过像君臣。
  就如同这谨身精舍,英国公来的次数比他这个太子还多。
  “父皇跟国公也是君臣相得,日后青史之上,必是一段佳话。”
  “什么佳话,估计史书上,我是那宠信奸佞的昏君,他是蛊惑君上的乱臣,至于佳话,你跟傅家三郎倒是还有可能。你是明君,他是名将。”
  赵元檀听了却是哭笑不得,自己这个父皇仿佛对身后之名是一点也不在乎,言谈之间也素来不忌。
  “河西那边我倒是不担心,傅懋修的能耐我清楚,河西他守得住,倒是辽东那边消息你要多看看,燕王世子下个月进京,这个就交给你安排,务必要保证他在上京的安全。这是朝廷的体面。”
  “父皇担心有人对燕王世子不利?”
  赵元檀疑问道。
  赵令渊摇摇头,“不知道,有备无患。总之吴仁光的儿子现在不能出事。”
  作为雄踞一方的藩王,燕王世子进京一是为了跟皇室联姻,二来则是作为质子。
  而燕王作为异姓藩王,跟朝廷的关系十分的微妙,不说朝廷内部有支持削藩的,有不赞成削藩的。
  就是燕藩内部,也是分成好几派。
  处理不好,就会酿成大祸。
  “陛下,几位相公尚书和国公侯爷都到了。”
  内侍......在旁边小声提醒道。
  “让他们去报房等候。”
  “诺。”
  “天天跟催命的一样,这咱们爷俩说会话都不安生。”赵令渊说这话,站起身来。
  赵元檀看见父亲站起身来,也跟着起身,在后面虚扶了一把。
  “不用,还没老呢。”
  报房位于玉熙宫前,武宗年间设立,最早是用于存放各地军报以及奏表的,所以称之为报房。
  武宗在的时候经常在报房接见文官武将,处理政事。
  后来道君皇帝登基后,在玉熙宫修建谨身精舍,因为报房就在眼前,他又不喜欢上朝,就把在报房接见官员,处理政务形成了常例。
  而民间市井的传言中,报房则被称之为“豹房”,是皇帝陛下饲养珍禽猛兽,寻欢作乐的地方。
  报房内,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辅之,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曾肱,中书令裴休明,侍中谢佥,这四个人都是三高官官,算是宰相。
  加上吏部尚书李法曾,户部尚书赵令淇,礼部尚书宇文执中,兵部尚书刘景明,刑部尚书郭源,工部尚书牛道骞十个文官大臣坐在左边。
  定国公冯神绩,辅国公杨继勋,信国公汤显宗,卫国公李世忠,武定侯郭保,长兴侯耿忠国,镇远侯王彬,舞阳侯于罗睺八个武将勋贵坐在右侧,泾渭分明。
  两边文武并没有外面人想象中的剑拔弩张,毕竟都是身居高位,都是体面人。
  不过也没有太多闲谈,所谈论的都是相关事物。
  比如卫国公问兵部尚书,上报的升迁名单什么时候能够批复,武定侯问工部下一批军械什么时候能到。
  户部尚书找定国公询问一下军饷能否延后两个月等税银抵京...
  诸如此类。
  毕竟有......时候下面的人跑断腿,都不如这里面的大佬动动嘴。
  不多时,道君皇帝赵令渊和太子赵元檀到了,两边文武都起身迎候,却没有跪拜礼。
  这也是因为这种小朝会上,礼数上并没有太多要求。
  实际上,官员跪拜上官和皇帝,都是在重大场合,而并非时时刻刻面君都要行跪拜之礼。
  “诸位都坐吧,正好趁着今天人到的齐把事情都议一下,该定个章程的定一下。”
  赵令渊一坐下,也不闲话,直接说起了正事。
  “河西要开战了,门下行文,让陇右,河东,朔方三镇配合河西作战,不可延误军机,关中的雍王也要准备要随时出兵的准备,有备无患。”
  负责发布诏命的门下省,侍中谢佥站起身来应道:“陛下,可是令英国公节制三镇?”
  “不必,让各处配合即可。”
  “诺。”
  谢佥这边刚坐下,左相李辅之就出言道。
  “陛下,以臣之见,当令辽东出兵,以呼应河西战事。”
  李辅之一出言,顿时让众人心惊。
  让燕藩出兵?
  “李相公,让燕藩出兵,是不是?”
  兵部尚书刘景明提出了一点质疑,他的话没说完,但众人都明白其中的意思。
  那就是燕王吴仁光现在已经有些拥兵自重的苗头了,若是朝廷下令,他不遵从,到时候朝廷可就是进退两难。
  “李相之言,老臣附议,可令辽东出兵。”
  这时候,大家还在为李辅之的提议赶到心惊的时候,定国公冯神绩也出言了,并且旗帜鲜明的赞同李辅之的提议。
  这就让一众文武,包括太子殿下都有些不太明白,这两人平日并无什么交集,甚至有时候还得主动避嫌,在这个档口居然提出了一样的建......议,这就让众人不得不重视了。
  毕竟李辅之是左相,虽然有奸相之称,但门生故吏遍及朝野,说一声“权相”也不为过。
  而冯神绩是当朝第一名将,屡立功勋,军中威望极高。
  这两人居然同时把矛头对准了辽东的燕藩,难道是朝廷要对燕藩动手了?
  一时间,报房的内气氛变得肃杀起来。
  
  
  
  议,这就让众人不得不重视了。
  毕竟李辅之是左相,虽然有奸相之称,但门生故吏遍及朝野,说一声“权相”也不为过。
  而冯神绩是当朝第一名将,屡立功勋,军中威望极高。
  这两人居然同时把矛头对准了辽东的燕藩,难道是朝廷要对燕藩动手了?
  一时间,报房的内气氛变得肃杀起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