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金戈铁马从军行 / 第29章 蜀州归心

第29章 蜀州归心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谁也没有想到,梁道衡的夺权行为最后竟然发展成双方人马相互砍杀的大事件,而作为夺权主角的梁道衡在这场砍杀事件中却切切实实变成了一个旁观者,确实颇具戏剧性。而梁道衡从始至终都没有出手的意思,无论情况变得有多么恶劣,他仍然保持着他那若有若无的笑容。
  等到砍杀进入白热化的时候,梁道衡突然打了个哈欠,伸着懒腰说道:“大家也看够了吧,我们都看累了结果他们竟然还在砍,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
  看着梁道衡那一脸看热闹不嫌事情大的表情,周围的亲信也笑了笑,随后,一个亲信说道:“将军,在这么砍下去就留不下几个人了,要不要出手?”
  梁道衡说道:“你说的对,正好我也看累了,你们几个就负责下去把他们拉开吧。”
  说着,梁道衡挥手点了几个人,让他们下去将正在互砍的两队人马拉开。
  此时两队人马都砍得有点累了,所以梁道衡的人没费什么功夫就成功将两方人马拉开了,而让梁道衡感到诧异的是,那三位将军竟然都只是身负轻伤,并没有一个人折损在这场闹剧中。
  梁道衡看到这里,笑着说道:“看来虽然我们蜀州军内有不少垃圾军官,但是我们蜀州的将军却不是酒囊饭袋之徒,还是有点东西的。”
  唐严听到此话,笑道:“梁监军少年英雄,只需要动动手指头,讨好太后几句就可以获得高官厚禄,而我等智谋手段样样不如将军,只能依仗这一身勇武和赤胆忠心罢了。”
  唐严这句话看似恭维梁道衡,实际上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无尽地嘲讽。这一点梁道衡也十分清楚,他也不跟唐严计较,毕竟梁道衡从来不怕被骂,反而很享受被骂的感觉。毕竟哪个权臣之路不是被骂出来的?梁道衡始终相信实力才是王道,而那些骂人的人往往都是没有实力的,因为有实力的人不屑于多费口舌,而没实力的人,在拳头上打不赢,就只能在口齿上找回面子,所以,他很享受被人骂的感觉,这样能让他感觉别人被自己踩在脚下。
  唐严何尝不知道,自己这些讽刺只是一种“精神胜利法”,但是他也没有任何办法,毕竟梁道衡此时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上风,而且自己就像戏子一样,成为娱乐梁道衡的工具,而梁道衡则在看台上悠闲着品着茶。这种巨大的落差感让他心理很不平衡,只能用骂人的方式来尽可能恶心梁道衡一把。
  梁道衡笑道:“多谢唐将军夸奖,您的一席话正说到我的心坎上了。不过,我不能明白,你们既然能接受孙俭,为什么不能接受我呢?”
  唐严摇了摇头,说道:“我们从来没有接受过孙俭,他的命令我从来不听,所以你也不同感到不平衡。军队认的是军功,效忠的是朝廷,你的资历尚浅,军功不足且不说,你谋取蜀州兵权,这又已经危害到了朝廷的统治根基,你说我们如何能够服你。”
  梁道衡说道:“军队确实是认军功的地方,但军功的多少从来不等同于能力的强弱。你们有些人不过是凭借着资历够深,待在军队的时间更久,所以累积起来的军功自然也就越多,可这并不意味着你们可以以军功压人,将资历作为你们打压年轻将领的资本。在攻取云都的战役中,我的各项计划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展现出来的能力也并不比你们弱,为什么没有资格成为你们的领导?而且你们要知道,现在朝廷的大敌,也就是宁州的第一任节度使林瑾也才十六岁,军功远远比不上德高望重的王权等人,但王权等人却真心拥护他为元帅。北狄慕容雪年方十四,就已经成为北狄军政当之无愧的实权人物,不仅挡住了林瑾的追兵,还将烽火烧到了朔州,使朔州边镇十几城相继失陷。他们都无赫赫之功,但却有搅动风云的才能,而这种才华对军队才是最重要的。我自认为谋略和才学不输林瑾与慕容雪,就算有所不如,这整个蜀州也无人能与我相提并论,否则你们又怎么会沦落至此?”
  看到唐严面色变换,梁道衡又说道:“你以为我为什么要提出担任监军?那是为了救蜀州,按照太后的脾气,若不是我的谏言,她可能真的会对蜀州下手,而且赵离总督也必然性命难保。到时候我们若输了,那整个蜀州军将不复存在;到时候若我们赢了,我们就是既宁州第二个反叛朝廷的藩镇,一辈子担上犯上作乱的骂名。所以太后能够宽恕蜀州军士,你们应该好好感谢我。”
  此时,在一旁沉默不语的孔载开口说道:“你为蜀州做的一切,我代蜀州军民感谢你。不过,你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的权位,只是为了将蜀州掌控在自己的手上,你的野心太大,我不能认同。”
  梁道衡看着他,脸上面无表情,只是冷冷地说道:“这个世上,没有野心的人早就死光了。林晟护卫一方,听说他对孔将军有知遇提携之恩,那么孔将军,你认为林晟会叛乱吗?可他就是这样无罪被杀,但凡他要是有一点野心,都不至于死在自己人的手上。命运只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才是最安全、最牢靠的,我们蜀州人就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发展自己的力量,最后才不必仰仗他人鼻息。而要想做到这一点,蜀州就必须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把所有人都团结在这个人的身边。”
  此时,傅绍将军在旁边插话道:“所以,这个人为什么是你?我如何相信你能领导我们?”
  梁道衡说道:“我会带你们韬光养晦,先依附于朝廷,暗中慢慢发展起来,到了最后,待局势有变,我们再发兵谋取天下,如此一来,我们不会受到各方的针对,又能够有自保之力。”
  顿了顿,梁道衡继续说道:“我知道各位都是忠义之人,但你们想一想,你们效忠的对象真的对得起你们豁出性命的付出吗?你们效忠朝廷,可林晟总督、赵离总督就是前车之鉴,这些教训还不够惨痛吗?在你们心中,看到赵总督和林帅的下场,难道心中就没有一丝动摇?你们并不是愚忠之人,我想请你们好好想一想,好自为之。”
  三位将军陷入了沉默,过了一会儿,傅绍将军第一个站出来,说道:“你若真能为蜀州寻一条明路,我跟你又有何妨?我发誓忠君报国,可看到那些上位者的嘴脸,我是真的觉得不值当。”
  傅绍将军站出来后,唐严将军也表态说道:“在你做出成绩之前,我不会支持你,我保留我的意见。我的才能是留给真正的明主的,让我效忠于你,你就必须证明你值得我的效忠。”
  梁道衡看了他一眼,说实话他有些不满意,但他对自己的能力还是很有自信的,他相信以他的能力,收服这三位将军是迟早的事情,而且,虽然三位将军没有明确表示支持他,但也没有反对,这样接管蜀州军也会变得容易一些。
  接下来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孔载看到其他两位将军都已经表态了,他最终也没再反对,而其他将领看到三位将军都是这样的态度,就更没有坚持的理由了,纷纷表示愿意效忠梁道衡。
  然而,梁道衡对那些墙头草,可没有对三位将军时那么客气,他当即下令,让高博将那些见风使舵的墙头草斩尽杀绝。梁道衡知道,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领袖,首先就必须树立自己的威严。虽然蜀州军官表示臣服于自己,但他们从内心深处对自己并不认可,而他要做的就是告诉所有人,他既可以宽仁大度,放过和他作对的三位将军,又能够铁血无情,将那些摇摆分子斩尽杀绝。只有让其他人摸不清自己的脾气秉性,保持一定的神秘感,他们才会感到畏惧,才能树立起威严。
  君威难测,这才是真正的君威。若是底下人摸清君主的脾性,从而见风使舵,阿谀谄媚,那他们就不会感到畏惧,而且还会尽可能地欺瞒君主,以此来攫取更多的利益。
  征东元年一月二十日申时末,随着夕阳的光线照耀在这片大地上,这场蜀州军官间的闹剧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看着灿烂的夕阳,梁道衡的心情也好了很多。虽然是夕阳之后是漫长的黑夜,但黑夜之后就是曙光,是充满希望的曙光。梁道衡知道,掌控蜀州只是漫漫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一段很艰难的路要走。他需要带着蜀州隐藏在黑暗中,不断发展自己,最后爆发出如同旭日一样的光亮。
  没有了三位将军的反对,接收蜀州军也变得容易起来,大家也没有反抗,自愿接受了高博副统领的领导。(虽然谁都知道背后是梁道衡,但明面上高博还是代总督)两天之后,蜀州军就从高层变动的动荡中稳定下来,这也意味着,蜀州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未来的挑战,最终走到时代的最前沿,成为推动时代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
  征东元年一月二十日发生的这场动乱,权威史书《魏书·武帝本纪》并没有记载。但后世一些历史学家在为《魏书》作注释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空白,所以将其他史书的有关记载注引其上:
  “二十日,武帝召众将于校场之上,使高博代总督之职。众将皆大哗,多有不服者。武帝晓之以理,杀数人,军心乃安。自此,蜀州兵权尽归武帝,此其所以能睥睨天下之基也。”
  ——《魏书·武帝本纪》注引【吴】何导著《四朝帝王录》
  按道理来说,梁道衡夺权的这段史实,本应该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奇怪的事,权威史书中,几乎都有意无意地回避了这一点。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历史研究者,在编纂《四朝帝王录》的过程中,何导(字孔疏)敏锐地发现了史书上的这个漏洞,而为了还原真实的历史史实,何导来到了蜀州的汉宁城,他仔细查阅了当地的史书和各种文献,并走访了当时在场军官的后人,终于从一个军官家属的口中得到了当时动乱的详细情况,并将他原原本本地记录在自己的史书中。
  当何导出版了他的那本《四朝帝王录》之后,这段记载也引起了当时权威历史学家激烈的讨论,莫衷一是。有些历史学家信奉“孤证不立”的原则,认为何导的记载并非出于史实,而只是为了故事的完整性而杜撰出来的一段故事;有些历史学家指出何导的这段记载的来源并不可靠,认为仅凭其中一个军官的日记和其家属的证言无法纳入史书采证的过程当中;另外有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何导写的这段历史符合前因后果,从符合事实背后的逻辑的角度采信了何导的说法。而此时,同时代的历史学家余遥(字伯远)看到了何导的《四朝帝王录》,本着“述而不评”的原则,还是将这一段记载原封不动地呈现在他注释的《魏书》中。
  在后世,《四朝帝王录》一书早已散佚,而《魏书》这本正史和余遥的注释却幸运地逃过一劫,对后世的历史研究者来说,余遥的注释也成为了后世了解这段历史唯一可以参考的文献。可以说,历史学家余遥和何导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