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快乐的日子总会来的 / 独自承受,独自成长

独自承受,独自成长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我不知道你们经历过什么样难熬的的日子,如果跟老一辈人的生活状况相比的话,可能我经历的也算不上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比起以前的革命先辈们,应该说是在幸福窝里长大的,从小到大迈过了曾经的饥荒时代逐步进入小康社会。我们的衣食无忧,接受着高等教育,受科技化的影响,互联网全球化让我们即使相隔千里,仍然能够沟通交流无障碍,好像一切都是朝气蓬勃向前发展的样子。
  我记得有一次去异地参与一个专业培训,那时候我不过20岁,自己一个人扛着一大包行李,经历了长途汽车的颠簸,终于到了要去的z市。亲戚朋友都不在这里,当我下车的那一瞬间,感觉周围来往的车辆与人群,是如此的陌生。这些车的外形和我们那的车是没有任何区别的,过往的人群也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为什么相似的人与事物,让我找不到任何家乡的熟悉感。我记得当时自己用某地图导航,费力地拉着牛津布的行李包,终于找到了公交站,又用地图查询要去的地方,要乘坐的哪一班哪一路公交,最后终于顺利到达了培训地方。
  不止这一次经历,包括去年我自己一个人去上海工作时候,晚上到上海也是利用地图软件找地铁站,乘坐地铁,到达要去的公司附近,因为没有合适的房源,就在公司附近住了几天的宾馆。这一路走来,真的让自己觉得人生能够依靠且推着自己前行的人只有自己。虽然有亲密的朋友与家人,但人生之路是自己要走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能给你提供的是物质与精神的支持与鼓励,但这一路程中的曲折与坎坷,只能自己去承受,去品味。没有人能够感同身受,因为我们的人生经历与所处的环境不可能相同,只能自己在经历挫折后,自我消化,自我成长着。
  梁晓声作家的《人世间》里,主人公周秉昆的父亲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觉得生活苦吗?那就嚼一嚼咽了。他的父亲虽然性格很顽固,但却很勤劳,心也是非常善良的。那个时代里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建筑工人的楷模,常年在外为国家建设贡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与一生。让我最为触动的是他对二女儿周荣的那种沉默无言的父爱,周荣年少离家为爱情前往贵州,她的父亲因此心里产生了很大的不满,但作为父亲又能做什么呢?他除了将这种不满的情绪自我消化,还能做什么?他是爱女儿周荣的,岁月磨平了也消化了他心里的不满情绪,也让他开始尝试理解女儿周荣的做法,他想去看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竟然能让女儿周荣作出这样大胆的选择。听闻贵州山区很穷,怕女儿和那个未见过面的女婿受委屈,他开始省吃俭用,每次过节单位发的米面和油都会攒下来,每次发的新鞋自己也不舍得穿,都要给他们留着,等自己过年去看他们的时候给捎上。这种深沉的父爱,是沉默且浓厚的。
  周荣冲破了现实与家庭的羁绊,果断选择了自己想要的人生。你问她苦吗?其实那个时代的贵州因为地理位置与地形的原因,经济发展与其他地方肯定是没法比的。周荣在村里开办学堂,所需要的教学用具是对那个时期的他们来说不算是个小工程,那个时期的人们对教育的重要性的认知是存在很大疑惑的,在偏僻的深山沟里,她还要翻山越岭去周边的居民家,挨家挨户说服他们让他们的子女去接受教育,这也是一个很大又很难的工程。但是她最后还是做到了。
  我觉得对周荣和父亲来说,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是不同的,对事物的判断与选择也是不同的。每一种选择的背后都是充满艰辛的,他们的经历不同,没有办法设身处地去感知到对方真正的需求,所以产生了看似不可调解的矛盾与隔阂,但最终还是被血浓于水的亲情所化解。
  是这样的,我不得不感慨,人世间唯独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永恒且无私的。但这样的爱只能是作为我们做去任何事情的坚固后盾,是我们在经历漂离之后疗愈自己的温暖港湾。他们不能去决定我们的未来,因为决定未来的还是我们自己。人生没有白来的苦难,所经历的苦难都会让我们在感受到生命存在的真实意义,让我们的心变得更加坚韧又温和。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谦卑的人,对人谦和有度,遇事波澜不惊,沉稳坚定,这才是真正有格局的人。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真正有格局的人,不分男女,不分老幼,只有我们自己……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