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 第246章 高颎

第246章 高颎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
  上朝并无大事,天子临朝而坐,文武百官山呼万岁,说的无非是河晏海清,八方太平。
  群臣所奏。
  并无大事。
  杨广想到。
  自己有一些日子没去检查一下《大隋军律营》了。
  这可是为大隋朝源源不断提供军事人才的基地,杨广十分重视,于是,下朝之后,他决定到那去看看。
  当圣驾到临之时。
  军律营现任校长,大隋文武全才的一位知名人士——高颎。
  ……
  ……
  高颎。
  原本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无论对于杨家还是隋朝而言,高颎都是公认的第一功臣。
  话说。
  高颎之父高宾,乃是原北周上柱国独孤氏的家将,两家人关系密切,高氏也因此被赐姓“独孤”,后来,后周被隋灭后,杨坚称帝,又恢复高姓。
  而杨坚的妻子,正是出自独孤家族,也就是高家,因此,无论高宾,还是其子高颎,都可以说是杨坚天生的“自己人”。
  因此。
  当杨坚代周、物色心腹时,首先想到了高颎。
  这是外戚,妥妥的自己人呀!
  高颎对杨坚的密谋,则毫无迟疑地豁出了一切,甚至表示即使失败、灭族也不怕。
  这也是赌。
  赌赢了,荣华富贵险中求。
  赌输了,有灭门之灾。
  事实证明。
  高颎有眼光,他赌赢了。
  杨坚代后周,成立隋朝过程中,高颎立下汗马功劳,他的表现,整个隋朝无人可比,其综合能力、对杨坚的忠心,也令人叹服。
  虽然高颎是一名政治家、战略家,但高颎在军事领域的贡献同样耀眼,被公认为一流的军事家。
  当初。
  在应对尉迟迥之变时,前线军心不稳,盛传多名将领与尉迟氏里应外合,欲图不利。
  杨坚急需一位亲信前去监军,面对这份危险重重的苦差,杨坚心腹崔仲方、郑译纷纷以各种理由推辞,只有高颎奋勇请缨,赶往前线后沉稳指挥、缜密调度,以破釜沉舟的气魄平定了叛乱。
  经此一战。
  高颎一跃成了杨坚的头号亲信。
  随后平定陈朝。
  高颎也是当之无愧的头功:攻入建康的贺若弼、韩擒虎,都是由高颎举荐给杨坚的。
  在正式攻陈之前,高颎拟订了使陈朝士气低落、财力俱尽的策略,历时数年极大削弱了对方的实力,攻陈之战,杨广是名义上的元帅,但实际上的操盘手则是元帅长史高颎。
  也正是这时候,杨广与高颎关系极好。
  公元599年,高颎率领一路隋军进攻突厥,在族蠡山与对方鏖战七天、获得大胜;随后追杀至乞伏泊与突厥大军展开决战、再次获胜,突厥都兰可汗败逃,后死于部下之手。
  此一役,挫败了突厥锐气。
  亦为后来杨广吞并突厥,打下坚实基础。
  非但如此。
  高颎之于隋朝,贡献是全方位的,除了带兵打仗外,他拟定制度、举荐人才,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且。
  他品德高尚,不贪权、不恋位,对国家竭诚尽忠,甚至不惜为了国家利益得罪权贵。
  他曾因得罪独孤皇后失去了杨坚的信任,被贬为庶民。
  ……
  ……,。<>
  杨广穿越过来即位后,自然对高颎重新起用,先封其为太常,后又封其为太子太傅,最后,当《大隋军律营》成立后,干脆,杨广将其派到这里,担任了校长。
  他并没像历史上的隋炀帝那样,因为高颎多嘴、忠心,时不时提些意见而发脾气,甚至杀掉高颎。
  杨广于朝堂之上,曾经多次说过:“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听,昏君偏信。”
  杨广举了一些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对群臣之纳谏,加以论证。
  杨广道:“……上古时代,尧、舜之所以是圣君,就是因为他们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小人就不能蒙蔽他。
  而像秦二世、梁武帝这些昏君,住在深宫之中,隔离朝臣,疏远百姓,听不到百姓的真正声音。直到天下崩溃、百姓背叛了,他们还冥蒙不知。
  若是君王能够分辨、采纳臣下的建议,百姓呼声,亦可上达。”
  杨广说的这些至理名言,实在令文武百官山呼万岁。
  杨广执掌隋朝十二载,还没屈杀过任何一个大臣。
  就算杨玄感,也是死因不明的。
  ……
  ……
  当初迁都汴梁时,有一个小官李玄成,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
  他说,修了鹿台,商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如今迁都汴梁,耗费国力,大隋危矣!
  李玄成认为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继承的却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从这一点看,陛下的过失远远超过那些昏君。
  这是一道笔锋犀利、击中要害的奏折。小小李玄成,竟敢把英明的杨广比作昏聩的暴君纣王,冒犯天威。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么?
  满朝文武。
  都为小小李玄成捏一把汗。
  人人。
  都在观察杨广反应。
  可是。
  杨广并未震怒,更未要李玄成人头落地,株连九族。
  杨广不仅没有发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动了。
  一个小官。
  敢于冒死直谏。
  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大隋朝的江山社稷?
  虽然。
  李玄成并不懂迁都汴梁的重大意义,所言所行,目光不高,可是,难得他忠心可嘉,所以,杨广并未怪罪于他,反而在朝堂之上,认真对他与文武百官解释了为什么要迁都的重大意义,闻者无不之服。
  这也是杨广上台后,对高颎予以重用的一个旁白。
  ……
  ……
  今日无事。
  杨广决定去《大隋军律营》看看。
  ……
  ……
  当杨广的皇驾,到达军律营时,训练场上,一片热火朝天的训练景象,杀地震天,气势磅礴。
  杨广很满意。
  他侧过脸,对陪在自己旁边的高颎摆了摆手,并示意高颎,今天中午加餐。
  高颎顶盔冠甲,赶紧躬身答应。
  杨广饶有举趣的走到了800米障碍的训练场地前,这儿,正有几队学员在训练。
  这个训练场地,是杨广按照现代军营中的400米障碍抄袭剽窃过来后,在大隋军营中予以推广的。
  他认为。
  由于这些古人体质更好,于是,就将400米障碍翻倍,加成了800米。
  ------题外话------
  感谢支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