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 / 吴浅来信

吴浅来信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端午刚过没几天,一封书信送到上将军府。
  仆人端着用信泥封好的一袋竹简送来,“启禀上将军,门外有一人送来一封信,让小人呈给上将军。”
  李子虔在屋里思考着吴阳的话,突然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说的:“何人送来的?拿进来吧。”
  仆人推开门,躬着身子将竹简呈给李子虔说道:“门外那人自称从西边来的,其他什么也不说,只让小人将信呈给上将军。”
  李子虔接过后,打开竹简,仔细阅读起来,片刻,李子虔皱起眉头来,十分犹豫。
  信是来自于在临江国为质的吴浅,信中,吴浅表明来信之意,说若吴臣为世子,日后必定刁难谋害他,也会危害到李子虔的权利与地位,今吴浅在临江,已说服临江国大将军公孙弘,吴芮但薨,临江国随时可出兵数万护送吴浅回国继位。现在请李子虔与他同心协力,拥立他为世子,日后许以丞相之位,仍领上将军之职。
  李子虔现在十分犹豫,虽然吴浅的许诺让他觉得可有可无,毕竟如今的李子虔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李子虔不需要更高的权利地位,他现在也没有篡位自立的野心,但是一旦吴阳所言属实,吴臣真联合英布对抗他,李子虔还真有点怕打不过。李子虔的部队分屯于各县,李子虔留在邾城的兵力不过桓驰所部千余骑兵,若提前调兵,首先要取得吴芮同意,再者必定会引起吴臣的注意。
  “上将军,魏龚密信。”少庶子王信敲门到。
  李子虔正觉一筹莫展,见王信来,便急忙将他请进来:“来来来,仲义,快进来。”
  王信进屋来,将魏龚的密信呈给李子虔,李子虔看罢说道:“临江国有大量的兵马调动,竟陵县近日来汇集了近两万大军,让我们早作准备。”
  王信问道:“临江国是欲对我国用兵吗?在下以为当立即通知孙强将军,做好安陆防备,以及提高对夏口的监视,若临江国欲对我国用兵,必会从夏口出兵。”
  李子虔点点头道,“派人通知公伟,做好战斗准备,加紧对夏口城的监视,一旦有敌军出线在夏口,立刻来报。”
  “再通知魏龚,让他们在临江布下的探哨多方面打听,摸清楚临江国的计划与调兵意图。”
  李子虔陷入沉思,一切的现象都在朝着吴阳所说的进行着,表明意图了,临江国开始调兵了,难不成真如吴阳所言?吴臣真会与英布联手?英布?九江?
  李子虔唤来魏喜,说道:“立刻派人前往九江打探消息,一旦九江有兵马调动,查清动向,即刻来报!”
  魏喜应诺而出,一场危机正在衡山国酝酿。
  李子虔将吴阳所言说与王信听后,问道:“仲义,此事你怎么看?”
  王信皱眉,仔细分析后说道:“回上将军,公子阳与公子浅关系甚好,反而与公子臣关系不睦,日前,宫中有传闻,公子阳看上一倡女,而倡女在接待公子臣时又被公子臣看上,随后直接接回了府上做了公子臣的小妾,公子阳得知此事后,便非常憎恶他的这位兄长。在下以为公子阳应是因为此事而想联合上将军与公子浅扳倒这位即将加封为世子的公子臣!”
  李子虔听罢,沉思良久,说道:“公子臣想要联合九江王,九江王是大王之婿,此事可以看看能不能在裕秋哪里探听一点虚实,若九江王真会出兵帮助公子臣,我们也不能独善其身呐。”
  “此事还要观望观望朝臣的态度,看看他们拥护公子臣的有多少,拥护公子浅的有多少。”王信道。
  李子虔点点头,喃喃道:“希望学宫令不要卷入其中啊。”
  城外的一处竹屋内,吴阳与两人在屋里喝茶讨论,此时一位身披斗笠蓑衣的老者朝着竹屋走来,在门前大声说道:“山中老儿,采药路过,可否讨口水喝?”
  竹屋中一人回应道:“屋内有凉茶泉水,进屋来吧。”
  老者推门进屋,回头仔细查看周围,确认无人后,把门关上,对屋内的吴阳行礼道:“公子,信已送到。”
  吴阳点头问道:“有何反应?”
  老者继续说道:“在下在上将军府前逗留许久,不多时,见魏喜带着十几个门客出来,往北门而去。不多时,上将军府少庶子也出来,带着两个人,对一人说道:速去安陆大营,将信交给孙将军,又对另一人说道:快马赶往江陵,将密信交给魏先生。随后二人走后,王信又回了上将军府。”
  吴阳盯着这老者说的:“汝言当真?”
  老者信誓旦旦拍着胸脯说道:“小人在上将军府前装扮成卖柴的樵夫,亲眼所见,亲耳所听!”
  吴阳点点头,对旁边一人挥手示意,旁边一人便从袖中取出一袋钱,交到老者手上,说道:“此事若敢透露半个字,你女儿在宫中会遭遇些什么我们可不敢保证!”
  老者急忙行礼作揖道:“小人谨记,小人谨记,能为公子效劳,是小人的福分,岂敢坏公子之事。”
  吴阳挥挥手,示意老者出去,随后三人又继续商谈着些什么,日薄西山,三人才从竹屋里出来,看着一副醉醺醺的样子,但身上却没什么酒味。
  两日后,到了衡山国五日一朝会的日子,吴芮在朝会上,咳血不断,旧疾复发,身体愈发虚弱,在吴芮的示意下,宫廷御史郑昌宣读了吴芮的诏命,立嫡长子吴臣为世子,即日起,跟随吴芮处理国政。
  此言一出,以梅鋗为首的朝臣们分分赞同,以李子虔为首的朝臣们则是见李子虔没有表态,皆默不作声。
  吴芮见李子虔没有同意,便咳嗽了两声后,询问到:“上将军以为,立臣儿为世子如何?”
  李子虔则开口答道:“大王子嗣众多,长公子臣勇武善战,二公子郢薄财爱民,三公子浅仁德廉政,四公子阳善诗长文,五公子元仁厚谦善,六公子质年少聪慧。诸位公子各有所长,臣以为,长公子善武不善文,善战不善政,非世子最佳之选也。”
  吴芮又问道:“依上将军之见,谁是世子最佳之选呢?”
  吴阳在朝堂上听到这里,盯着李子虔,带着期待的目光,等待着李子虔的回答。
  李子虔也察觉到了吴阳的目光,便回答到:“诸位公子各有所长,但若论治国理政之能,臣也不知孰强孰弱,大王不妨以治国理政为题,考校考校各位公子,而后再决定世子人选。”
  吴芮点点头,说道:“上将军言之有理,此事便容后再议吧!若无他事,退朝罢。”
  侍女搀扶着吴芮从王位上起来,缓步往堂后走去。见大王走后,众臣才一一退出朝堂。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