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复明之天武大帝 / 第10章 明末启示录

第10章 明末启示录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1669年初春,小横琴岛上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而此时的小横琴岛,到处都是工业园区。曾经的田园风光,在这里已经越来越难得一见。
  朱清已经五岁了,已经是半大小子。牵着父王的手,好奇的四下张望。
  处处都是机器在轰鸣,处处是整齐划一的马路、厂房。如今,整个濠镜境内,人工越来越不足。
  好在,有许多工商业转到了琼州(雷州半岛和琼州合二为一,没有雷州的名称了),将用工荒分流。
  每天,濠镜洽下许多港口繁忙一片,将这里的商品源源不断输送到欧罗巴,然后换回大量白银和无数矿产以及木材。
  如今,全世界商人再已不必冒险和鞑清境内走私,更不必冒着海盗的威胁远走台湾海峡和岛国高丽贸易。
  因为,濠镜这里有他们需要的一切商品,而濠镜对他们欧罗巴的产品照单全收。
  濠镜商业环境这么稳定,而且更安全,为何舍近求远?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濠镜最优厚的政策:濠镜所有输往的外面的商品,都减免出口税,只是象征性征收一点营业税。
  同时,输送进濠镜的舶来商品,关税也很低。
  这意味着,他们可以赚更多的钱。所以,西方人更愿意和濠镜做生意。即便巨大的贸易逆差会导致庞大的白银流入濠镜,但商人们不在乎。
  濠镜经商环境好,安全。而且濠镜产能惊人,要多少就有多少。除了蒸汽机等这些关键物品不卖,西方需要的商品,在濠镜几乎能买到。
  “父王,商人重利轻义,父王为何如此重视商业?”小朱清抬头问道。
  朱慈爝摸了摸朱清的头,说道:“孤知道,商人重利轻义,但商业繁荣,能富国强兵,让所有人过上好日子!
  你看看,那些工厂动不动需要几百甚至几千人,他们解决了无数人的生计。
  同时,这些工人要吃饭,要消费吧?也间接养活无数其他行业的人。
  工厂本身也是如此,带动整个地区各种行业兴盛。
  孤,把这个叫做连锁效应。”
  “哦!”
  朱清似懂非懂,只是点点头。
  “王儿,待日后父王我老了,你接过父王的担子,千万不要听那些士子的胡扯!
  一定要记住,帝国的兴衰建立在科技兴国,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无论是士人、农夫以及商人,都应该在各自位置上,绽放自己的价值。
  帝国之内,绝不能存在尊卑和特权。帝国公民,律法面前人人平等!这点,你要切记!
  如此,社会才会如同流水一样永远保持活力,良性循环。这样的帝国才能经久不衰,千年不朽!”
  说着话,看了看一脸茫然的小王子,朱慈爝苦笑。对五岁大的孩子说这个,有的拔苗揠长了。
  不过,对孩子的教育要从记事开始抓。让他从小就明白,人文世界的观念,把这种观念刻进骨子里,血脉里。
  如此,即便是自己半途死去,成年的王子也不会轻易被儒门士子忽悠。
  就如那个天子死社稷的崇祯,如果从小就有人给他灌输这种思想,继位后又怎会被儒学忽悠瘸了腿?
  一旦崇祯有天启半点的清醒,又怎会把东厂和锦衣卫这种皇权的爪牙废掉?
  的确,厂卫恶贯满盈,极致贪腐,但同时他们能力极强。至少,在天启年间,帝国上下的政务军务还算通畅。
  然而,就是崇祯傻乎乎自断爪牙,使文官集团失去了震慑和监控。失去了制衡的文官集团,如同洪荒猛兽一般,疯狂吸食大明江山的骨血。
  短短十几年,吸光了大明的一切,最终导致帝国崩溃。然而,引来了北方的那只猛虎…
  如果说,大唐的灭亡是因为武将失去制衡的话,两宋和明朝的覆灭,恰恰相反。
  两宋和大明的灭亡,便是文官集团失去制衡,掌控帝国一切权利。从而导致武备颓废,人不思武,整个国民失去了尚武精神,而沦为顺民。
  尤其在明末,这种现象更为突出。晚明,占据朝堂的文官,个个夸夸其谈,嘴炮十足。根本没有人能做实事,更容不得别人做事。
  大家一起谈古论今,一起吟诗作画,纵情风月。一旦发现有人想做什么,弹劾的折子满天飞。
  而且,官绅官商一体。
  他们极度贪欲奢侈,个个身价百万。如此,直至大明被玩坏,李自成进京,以及鞑清入关……
  而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被坐困紫禁城的崇祯皇帝。痴迷儒学,轻信文官的伶牙俐齿。结果造成难以挽回的灾难。
  而如今,朱慈爝对小小朱清灌输这种理念,便是避免朱清日后继位后犯崇祯同样的错。
  甚至,朱慈爝都不打算让朱清接受所谓大儒的教导。濠镜的新式学校毕竟开办几年了,并且各种制度日趋完善。
  朱清将会以普通人的身份,进入小学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起读书。这样他才能接触真正的世界,而不是官员口中描绘。
  在学校里,朱清会接触形形色色家庭出身的孩子,能间接了解社会。更能知道,百姓所想所需,以及社会的哪里不足,需要改善完善。
  有这样经历成长起来的帝王,才能做一个真正的明君。
  思维独立,善于因地制宜去分析,而不是听某些官员高歌颂德而犯傻。
  不仅仅是朱清,日后他那些小弟弟小妹妹,都会以普通人的身份进入学校。以普通人的身份,去感知社会。
  朱慈爝明白,一旦自己做大,称帝立国,对东宫教导的事情,绝对会让如同闻到腥味的狼一样,无数大儒会疯狂扑来。
  毕竟,在他们看来,以儒洽国,天经地义,理所应当。至于千多年来,儒学洽国为何频频导致朝代更迭,山河破碎。这,他们是看不见,也可以忽视。
  毕竟,装睡的人,永远叫不醒。
  就这样,一大一小,溜达在沥青路面上,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两人身后,前方,许多人有意无意地关注他们。
  来到一处商业街,两边是一溜的店铺。吃食,杂货以及酒店等,一应俱全。
  看了一眼一辆飞奔的黄包车,朱慈爝笑了笑。随着化工业的发展,橡胶轮胎已经面世。
  由于蒸汽、内燃机汽车尚未诞生,如今轮胎的生产主要对象是马车,以及刚刚飞奔过去的黄包车。
  有了橡胶轮胎,以及减震装置的出现,马车和黄包车的舒适性极大提高。
  不过,听下面说,自行车开发的差不多了。可以预料,不久的将来,大街上马路上自行车来往穿梭的景致将会出现。
  自行车其实并不复杂,联动装置就是链条。。
  远处,一辆平凡普通的四轮马车停在路边。回首看了看来路,朱慈爝拉着朱清直接走了过去。
  该回濠镜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