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迁途记 / 第十三章:城东百姓定于宿州辖内

第十三章:城东百姓定于宿州辖内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转眼间两个月过去了,将军带领士兵跟被绑百姓走来到了宿州,再走几天就到凤阳城了。
  宿州城内太守知道将军带着迁移的士兵及百姓的到来,兴奋不已。
  当初朱元璋造反攻打宿州城时,他两有一面之缘,只是大明得天下之后赵瑞奉命看住宿州城。
  赵瑞看到在城墙上右手扶着城墙找来找去,终于看到了将军在百姓里的具体位置。
  经过长大两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这要画上句号了,根据圣上旨意,分一部分百姓到宿州城管辖范围内,而宿州城连着凤阳城,这些百姓以后大多徭役都是要修皇陵的,所以定居在哪都是一样的。
  将军到护城河下时,赵瑞大声呼到
  “城下可是王茗将军?”
  “正是在下。”
  “可是奉旨迁移修陵的?”
  “正在,我手里有皇上下的御昭,还有登记的名单。”
  “将军莫急,我速速令人打开城门。”
  “来人,赵瑞将军带迁移百姓前来,速速打开城门迎接。”
  “得令!”
  只见守军把城门打开,把护城河上的桥放下去,部分将军身边的亲随跟了将军先进了城里,百姓后面按照之前设定的顺序走了进去,大部分人走到城东,小部分人分到了城西。而柳守跟李郎中无疑分到了城东。
  太守大步豪迈的往王茗将军的方向走去,守兵们站成两排,手里拿着长矛。
  赵瑞走到王茗面前随即行跪拜礼。
  “宿州太守赵瑞叩见将军。”
  “太守免礼!”
  王茗蹲下,扶起了赵瑞,然后赵瑞右手向内城敞开。
  “将军有请。”
  “好。”
  王茗走在前面,赵瑞在后跟随着他,走进了太守接客客厅。
  “将军请上座。”
  王茗拍一拍裤子上的灰,然后坐在了大堂正中间,赵瑞坐在左边第一排,依次下去左边是赵瑞的属下,右边是将军的小将。
  “将军此行,必将为我大明今后开疆拓土传下佳话。”
  “本将奉洪武帝旨意,迁民前来修皇陵,太守可知此事?”
  “我只接到了户部命令,叫我听将军差遣,安抚将军带来的百姓。”
  “很好,户部考虑周全,里面都有难得之才呀。”
  “将军不远千里而来,路途劳累,我叫下人备有客房,可休息几日,待恢复气神,再往凤阳城也不迟。”
  “我等奉洪武帝之命,召集百姓到凤阳城,中途已经使百姓劳苦不堪。需要快速给百姓定居住之所便好。”
  “将军所言正是,我听从将军安排。”
  “众将士及百姓路途遥远,中途没有好酒好肉,赵太守可否犒劳一下?”
  “那是那是,传令下去,命后厨房备好酒好菜犒劳众将士,百姓加一荤一汤。”
  “得令,门口的家仆收到命令之后即可去办。”
  “将军稍作休息,专为将军选的菜品一会上来。”
  “有劳赵太守了。”
  “哪里哪里,你我二人都是为受洪武帝恩赐,得做此此事,为江山社稷开疆拓土,为黎民百姓造福。”
  “哈哈,赵太守所言极是。”
  说着,菜品上来了,王茗就跟赵瑞开始宴席。旁边有仆人端茶倒酒,赵瑞及他的手下还有家人好生招待了将军。
  在东西两处的百姓,有的累了睡着了,有的脚下起泡,用树刺挑破,脚麻的已经没有知觉了。
  刚到半个时辰之后,士兵就把绑着的百姓通通松了绑。而有的被绑了手关节已经错位了。突然把手放在前面感觉有点不舒适,但是感觉身子骨轻松了很多。
  到一个时辰之后,官兵叫几个年轻力壮的百姓跟随官兵厨房去端饭菜,这些年轻的壮士看到了,咽了下口水,然后端着往百姓休息处走去。
  百姓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有吃到可口的饭菜了,甚至忘了一些肉的味道,当口里用竹筷送到口里,嚼了第一口,还是以前的味道。肉煮的有点烂,尝起来跟松树的油脂是一个味。多数百姓吃着吃着心眼泪就不挺的往下流,有仍不住哭出了声。
  城东的百姓明天就可以不用再走了,而城西的只用再行两天不到的路程,也可以分到安生之所了。
  晚上将军与太守在客厅里闲聊,一壶茶,一方圆桌。太守出于招待上级的任务肯定是要陪着将军的。而王茗可是有事相求。一杯茶之后王茗问话了。
  “赵太守此城管辖内有多少人口?”
  “按照户部去年登记了,三万人不到。”
  “我带来的还比你多。”
  “将军带了多少人?”
  “加上三千士兵,有四万多人。”
  “将军带来的百姓比宿州城管辖的百姓还多呀。”
  “山西洪洞县人满为患,为解决百姓人多田少的问题,防止天降灾祸而使百姓造反的问题,洪武帝决定把洪洞百姓无论三教九流之人,按要求迁移部分到此地。”
  “皇恩浩荡,武帝此举必使大明天下男丁兴旺,百姓衣食无忧。”
  “不瞒赵太守,本将有事相求。”
  “将军有何事尽管说,在下必能尽犬马之劳。”
  “不瞒你说,我带百姓迁移途中,常遭遇天灾人祸,有被黄蜂蛰死数十人,有之前缺乏锻炼,又是一路奔波,累死二三十人,因为本身带病在途中旧病复发,郎中还没确诊就一命呜呼的。少人也有百来人呀!”
  “途中死亡百姓那是他福寿已尽,如报户部也不会追查,那将军还有何意?”
  “太守管辖权里,虽说百姓衣食无忧,外患已无,但内内忧常有。太守的牢狱里面关押着一些大胆刁民,在牢房里无所事事,有的倒是秋后问斩,长期关押的还不如使其劳有所用。”
  “将军所言及是,宿州城牢狱里面,除了两个是穷凶极恶板上钉钉的死刑犯,剩余五六十人是判十年以上的,其余八九十人是判三年以下的。”
  王茗听到之后心中大喜,便接着说到
  “让其在劳里接受思想改造,不如放到凤阳城出些劳力,免得浪费粮草。”
  “服刑之人除秋后处决那二人,其中十来人是前朝官家,之前洪武帝打下此地之后只是关押在牢里,让其在牢狱中自然老去。”
  “那他家人呢?”
  “这些都是前朝为官者的间接亲人,为官的在义军攻打时就做了刀下鬼了。有的后来起二心了都问斩示威了,而留下的这几人以前都是才学兼备,只是生不逢时,进错家门而成今天这样的。”
  “这么说来,这几个人不但今后不需要分田地,出徭役,都是劳力用到其归西?”
  “都是文人,以书字算数为生,如果让其挖石背土,恐怕是让其早咽气呀。”
  “我可以让他们做计数之事。”
  “将军所言有理,除秋后问斩二人,其余劳犯,划与将军,任凭处置。”
  “那本将就先行谢了。”
  “宿州城内随不富裕,但也有结余,将军可否需要些粮草布匹。”
  “粮草倒是圣上已经答应本将,往各县赋税里面划分给迁移百姓作为来年耕种的稻谷,还有填肚的余粮,至于布匹,百姓行途中为储备在其中。太守高见,能否出手普济。”
  “自洪武建国以来,宿州城养桑种麻,结余较多,丝绸只赠予将军和众官兵,百姓保证每人一匹做体宜的麻布。”
  “哈哈哈,那本将就替众军士及百姓先谢了。”
  “哪里哪里,为将军解决心中顾虑,是在下的荣幸。”本来赵太守是准备单独行贿王茗的,结果被王茗这逢凶化吉之术把行贿变成了为士兵百姓造福的事了。
  “时候不早了,我已吩咐仆人备好上房,将军长期奔波,前去休息才是。”
  “好,本将正有此意。”
  说完,赵太守就吩咐仆人送王茗前去客房休息。
  王茗到走去客房的途中也吹了一口气,迁移百姓之事,已经告一段落了,剩下的秘旨才是他要用百姓花更长的时间完成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