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记录的散文 / 《热炕头》

《热炕头》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儿时的年味,于我的记忆里,是奶奶的热炕头。奶奶的土炕很大很大,大到占了房间的分之一,炕角上连着火炉,到了冬天,那半边是最热乎的,似乎一个冬天的温度都聚集在炕头之上。而我所有关于过大年的记忆,也似乎都汇聚在这个热炕头……
  我们老家通常在腊月二十前后扫房子,那时爷爷奶**上包裹了白羊肚头巾,把房间里的家伙什、土炕都用塑料布盖上,扫把捆上竹竿,开始清扫。等扫完了屋顶,绞干净墙角的蜘蛛网,奶奶撤掉炕上的塑料布,把土炕扫得干干净净,再在炕的墙边贴上一圈干净的纸,土炕看上去像是穿了新衣服一样,瞬间闪光发亮了。因为过年开启了这一天的清扫,隆重的仪式感开始在炕顶上盘旋,这种感觉伴随着炕头散发出来的温度逐渐升腾,散开到整个房间,又升上房顶,笼罩起整个院落,院落与院落之间连成片,年的味道就这样充满了整个村庄。奶二十这天,还有着“糖瓜粘”这个说法,奶奶爬上炕间的小房内,端出早就准备好的糖瓜,虔诚地供奉到灶王爷的神位前,并跪下祈祷着,希望吃了糖瓜的灶王爷爷上天见玉皇大帝的时候多多美言,好让来年风调雨顺,土地丰收。
  在余下的几天里,炕头毫无怨言地用它的身躯扛起过年的责任来,蒸馍馍、包豆包、散年糕,这些过年需要准备的干粮的雏形,无一不是在炕头上完成。奶奶扫了炕,掀起炕上的褥子,铺上大块的案板,揉面、成型,馒头、豆包的雏形一一在这里完工。此时的土炕默默散发着它恒久的温度。土炕散发出来的这种温度是有力量的,它让小小的我总在它的身边蹭来蹭去,又或脱下了棉鞋在炕头上蹦跳,炕头像极了慈爱的老人任由孩子在身边嬉笑打闹,却从不严厉苛责,有的只是守护、包容和温暖。奶奶在炕头前来来去去地忙碌着,爷爷在灶间烧着火,炊烟袅袅升起,年的味道越来越浓郁俗语说:二十八、贴嘎嘎。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奶奶在炕头的火炉上放一只小锅熬上一锅糨子,准备贴对联用。爷爷把早就准备好的对联放到炕上,每一对拿起来念上几遍,念顺了再一对一对的摆放好,生怕贴反了上下联。此时的土炕墙边,又被贴上了新的装饰,有抱着鱼的胖头娃娃年画、有奶奶剪的美丽的窗花,还有每年都必不可少的四个字:身体健康。对联和年画,让整个院子、房间都像是换上了新装,闪烁着喜悦的光彩,喜庆的大红色,衬托着过大年的隆重气氛。。
  年十晚上,奶奶早早在炕头前忙活起来,准备年夜饭最重要的主食:饺子。剁肉、剁大白菜、调馅儿,揉面、做剂子、擀皮儿、包饺子,炕头又热闹起来。我在炕边蹭来蹭去,一会儿爬上去、一会儿又下来。奶奶照旧给我一块面团,教给我捏成各种形状的小动物,比如小兔子、小老鼠和小胖猪,我往往捏得四不像,还照样玩的不亦乐乎,蹭的脸上、身上都是面粉。吃过十晚上的饺子,临睡前,奶奶把早就给我准备好的新衣服整整齐齐的放到炕头上,还不忘在我的枕头下放上一张崭新的十块钱做压岁钱,这个时候的我是最快乐的,带着满满的满足感钻进被窝,进入甜蜜的梦乡。炕头热乎乎的散发着它的温度,年的气息就像是从它身上传播出来的一样,温暖、温馨、掺杂着浓郁的爱的味道。
  就这样一年年过去,我也一天一天长大,有了自己的小家,等再回到老家,那承载我童年岁月的土炕被拆掉换成了大木床,环顾那间屋子,骤然间觉得心空落落的,年的味道也不似以往那么浓郁了。再后来,爷爷奶奶被接到了城里养老直到去世。奶奶的热炕头从此承载了我儿时满满的回忆,在我心里,它还在那间屋子里,稳稳的,动不动,默默散发着它恒久的温度,这种温度在我心间盘旋,升腾,时刻温暖、包容、守护着我。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