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谎父 / 第49章 创新奖

第49章 创新奖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汪宜昆的变化还在继续。
  就是在他们快毕业时,省里面搞一个设计比赛,是做一个高层大厦的建筑设计,很快比赛结果出来了,第一、二名分别由省设计院的老工程师获得,第三名将是由实力很强的冶金设计院的老工程师获得。
  云南的一家报纸详细报道了这个比赛,除了刊登第一、二、三名的设计作品,还刊登了二十多幅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报道竟然引发一场风波。很快,省里的设计界出现一个声音,认为第一、二、三名的作品太保守,重视中西合璧,一个将大厦的顶部设计为中国庙堂的大屋顶,一个甚至在屋顶设计了一个类似八角凉亭的东西,这很有中国特色,但是与世界主流的现代风格的相悖。继承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创新。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没有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廊柱和屋檐装饰,但是,它那些这样简单的线条中,融入基督教文化的建筑精华,形成新的风格,开创了新的流派,同样继承了文化传统。
  八十年代初,是个鼓励解放思想、鼓励争鸣的时代,很快那家报纸开辟专栏,同时刊登质疑和赞同的文章,进行广泛而深入讨论。这个讨论引起北京设计界的注意,北京一些参与争论的文章发到昆明,还有一些设计大师表态称赞这样的讨论。
  质疑一派不约而同地都提到本次比赛中那个最古怪的作品,就是那个外观像根玉米的作品,认为它最有创新性,最有个性,应该获得第一名。后来,比赛组织单位吸收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意见,决定给这个作品一个创新奖。
  这个作品的设计者是汪宜昆。
  这天晚上十点多,汪宜昆回到家,前脚刚刚开门进小房间,汪老伯后脚就跟进来。
  汪老伯乐呵呵地说:“小昆,今天你咋个回来这么晚?我一直等你回来。”
  汪宜昆平淡地说:“哦,我用晚自习的时间写点东西。”
  汪老伯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一脸的笑,说:“我都知道了,知道了。”
  “知道什么?”
  “你说知道什么?当然是你的大事。得奖了,创新奖,是不是?”
  “是不是陶建军今晚来过了?”
  “是的,他都告诉我了。”
  汪宜昆还是比较平静,说:“本来我想回家来告诉你,没想到这小子先来报信了。”
  “好事,大好事呀!”
  汪宜昆对父亲笑笑,那笑容仿佛说:您满意了吧?
  “我跟你说,这段时间你们在房间里议论比赛这个事,我一直在关注,我也到你房间看了报纸上的一些文章,一开始我就觉得你的设计最后能被肯定。我不懂设计,但是我看出来了,你的作品最独特。”
  儿子见父亲这么高兴,心里有种难以言说的幸福感。
  “小昆,我早就说你是个有本事的娃娃,一定能做大事。我没看走眼。”
  儿子不知道如何感谢父亲。
  “陶建军说你现在是咱们省建筑设计界的名人了,没有谁不知道了。还有,北京那边也知道你了,说你读研肯定没问题了。你想读研吗?”
  儿子说:“考北京的研究生很困难的,你想,全国有多少毕业生想考呀?我不一定能考上。”
  “陶建军说你获这个奖,清华、北方交大、钢铁学院、北建工这些学校都会抢着要你,没问题的。”
  “读研能学到更多东西,如果有机会当然愿意,不过还要看……”
  父亲听出来儿子是说生活费问题。现在他们的生活费就是靠他的退休工资,如果读研,儿子还不能挣工资,两人的生活还会继续紧张。说:“小昆,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们紧张点就紧张点,原来能过,将来也能过。还有,我不要你挣钱给我,我这辈子都是这么过来的,对生活没有任何要求,你不要想太多,我不要你为我做任何事,我只有一个希望,就是你好,你好就是我好,你懂吗?”
  儿子很理解父亲,说:“如果读研,三年我不能拿工资,让你吃苦了。”
  “我没事,这样,我不再收藏军用品,你放心,钱不是问题。还有,你跟陶建军说,他一直很喜欢那个德国望远镜,我送给他了。”
  “那可是花了很多钱……”
  “没事,我送他。我高兴,我愿意。”汪老伯说着向门口走去。走到门外说。“我儿子有出息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