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大明双面太子爷 / 第十章 满月宴 二

第十章 满月宴 二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而恰好,周皇后“坐月子”的时间也结束了,在明朝,婴儿出生之后其实也会面临死亡的威胁,在古代汉族人的眼中如果孩子能够存活一个月,就意味着已经度过了一个大难关。
  同时产妇也会在满月之时结束“坐月子”习俗,这两件事情其实都非常值得庆贺与祝福,对于崇祯帝来说,那可谓是“双喜临门”了,所以崇祯帝特意要摆“满月酒”来庆贺一下,邀请关系比较近的亲朋好友,来宫里喝满月酒。
  消息传到宫外,一时间,皇亲国戚内阁阁臣和朝中大臣都纷纷行动起来,这个礼不好送啊?轻了不好看,重了的话也不好看,一时间,因为朱慈烺的满月宴,在皇宫内外都引起了纷乱。
  承乾宫,田贵妃沉思良久,从牙缝里憋出几个字:“好好准备,送一份大礼,同时通知父亲,一定要送一份别出心裁的重礼。”
  “是,娘娘,婢子一定办好此事。”黄梦旋在一旁战战兢兢地回答道,因为之前没给田贵妃出主意,她已经被冷落了好久,是最近才又被田贵妃召了回来,所以她特别珍惜现在的机会。
  而在朱慈烺的外公周奎的府上,周奎却是一脸愁容,连连叹气,周围的下人和奴仆都不敢吱声。运来却是听闻朱慈烺要过满月宴,周奎正为礼物着急。
  却原来是周奎性甚吝啬,这外孙过满月宴,作为外公的他也不好不表示一下,可是他又舍不得花钱,虽然女儿刚当上皇后,崇祯帝就赐第于江苏苏州葑门。
  可是这次周奎还是不想花一文钱,周奎可是属貔貅的,历来只进不出,让他给外孙备一份礼,那还不如杀了他。
  就这样,在宽大精美的大厅里,周奎从中午转到了晚上,都整整消磨了两三个时辰,一帮伺候的下人们腿都要累断了,周奎才痛下决心,咬牙切齿地想好了送什么礼物。
  为了这个礼物,可是让周奎在接下来的好几天都心疼的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好像被人抢走了千万两白花花的银子一般,完全是要了他的命。
  这个时候要是朱慈烺看到周奎的这副模样的话,估计会在第一时间想到欧也妮葛朗台那个糟老头子吧,这两人可是有的一拼。
  其实,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为了省钱,特意规定后宫中所有的妃嫔餐食标准就是一菜一汤,不准多食,不准浪费,当然了,他自己当然也不能例外,同样是一菜一汤。
  崇祯皇帝还以身作则,从不添置新衣,几套龙袍从登基一直穿到去世,破了便让周皇后拿针线缝缝补补。
  一开始崇祯皇帝穿着有补丁的龙袍还有些害羞,毕竟是堂堂的大明帝国的皇帝,亿兆臣民的君父啊。
  他非常怕龙袍上的补丁被大臣们看出来,所以每次接见大臣,崇祯帝的坐姿常常非常别扭,经常特意把有补丁的部分塞到屁股底下,以做掩饰。
  可他越是掩饰,大臣们就越是看得分明,然而这帮大臣非但没有因为皇帝的困窘而心生怜悯,站出来慷慨解囊为君分忧,反而在私底下取笑崇祯“望之不似人君”。
  从来没有一个皇帝像崇祯帝这样,连一个肉菜都舍不得吃,连一件新衣都舍不得穿,过得连乡下老财都不如,可结果呢?大明帝国被他弄垮了。
  可是今天,当他的大儿子满月,在这样的好日子里,崇祯皇帝也是一跺脚、狠狠心,一向清贫的帝后两人也一改常态的宴请群臣,大赦天下。
  据说,婴儿满月的礼俗流行于唐朝。到了南宋,几乎所有官宦和富有的人家要为婴儿举办“洗儿会”,这是一种很隆重的风俗。
  主人家要在婴儿出生满一个月的日子发请帖宴请亲友,亲朋好友会在这一天携带各种礼品前来向婴儿表达祝福。
  皇宫中也是早早就开始了准备,到处张灯结彩,热闹的比过年还隆重,而作为今天的主角的朱慈烺,也早早就被人收拾妥当,还戴上了田贵妃之前特意送的虎头帽,穿上了虎头鞋,准备迎接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好日子。
  身为万众瞩目的朱慈烺还是一如既往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在他内心四十多岁的年纪看来,满月不过就是人生中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历程而已,没有什么值得惊奇的。
  而显然,大家不是这样看的,早早的,就有宫人来给他洗澡,在古代大多数情况下小宝宝出生之后都不会洗澡,只有在满月之时才会洗第一次澡。
  其实最主要的寓意其实就是沐浴幸福,再加上古代社会“水”代表“财”,希望孩子长大之后能够不缺钱花。
  等朱慈烺洗好澡,换上新衣服,然后被带到了皇宫大殿中时,这里已经是人声鼎沸,觥筹交错,宾客云集。
  朱慈烺的到来,更是让现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大家纷纷起身向崇祯皇帝和周皇后恭贺,祝福大皇子的声音祝福声此起彼伏,就没有断绝过。
  听着周遭乱哄哄的声音,朱慈烺眉头微不可查的皱了一下,随即又舒展开来了,他知道在这样的日子里就是自己再不喜欢也得忍着,毕竟,这是他的大日子,这些人是来祝贺他的。
  PS:新人新书上传,慢热型历史架空文,告诉你一个你所不知道的堂堂大明太子朱慈烺拯救自己以及大明朝的故事,有爽点、有热血、有兄弟、有爱人,恳求各位读者大大,多多关注鼓励,评价,跪求!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