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小概率事件发生器 / 第一章 博物馆奇妙日

第一章 博物馆奇妙日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南泽省的夏天,湿热是一贯的传统。纵使已然是下午四点,太阳还是火辣得能把地面点着了。
  林绍停好车,取下墨镜换上金边圆框的近视镜,临下车还不忘从储物箱里拽出一片口罩。现在出入公共场所,没这东西可不行。
  “这鬼天气……”他一边戴上口罩一边嘟哝,身上已经冒出了一层细汗。
  林绍是个怕热多汗的体质,夏天经常把衣服汗得透湿。进了空调房一吹,冰凉的湿衣贴在身上,内外交煎,极易中暑,所以夏天他一般能不出门就不出门。
  今天能让他在大下午时分漂在外头的原因,是因为周五的时候他在L市日报上看到市博物馆竟然开馆了。
  那篇报道寥寥数语,言之不详,显然这地方小报也别指望有什么具备一定文博功底的记者。
  但摄影记者的水平还是在线的,随文附着几张精美的文物图片,林绍一看之下还挺惊讶,商周青铜器、南北朝和宋代瓷器、元代的金银玉器,竟然样样都是好东西。
  这一下就勾起了林绍的兴趣。他虽然大学修的是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后也循规蹈矩进了体制内捧上铁饭碗,骨子里却是一个文博发烧友。国内但凡稍有名气的博物馆,基本已经被他逛烂了。
  看得多了,也就具备了一定的眼光。林绍没有想到,他们这种10086线的小小县级市,博物馆的藏品倒是挺值得一看的样子。
  于是这夏日限定宅男竟然不顾室外将近40度的高温,驱车赶到正在开发中、几乎是一片荒凉的新城区,就为了看一眼那些从土里刨出来的瓶瓶罐罐。若是被他的发小李四立知道了,一定又要嘲他是个“憨子”。
  停车场到场馆入口还有一段路,由于这里刚刚修建,种的绿化树都是瘦瘦小小一棵,四下里也没个遮挡。林绍顶着毒日头大汗淋漓地走了半天,中途还找保安问了一次路,这才见到“L市博物馆”的硕大门牌。
  博物馆内部修得宽敞又气派,很符合他们这个在全国百强县里名列前茅的土豪县级市风格。与此配套的是,场馆里的冷气打得很足。被森森的空调风一吹,已被汗湿的T恤冰凉冰凉贴在皮肤上,炸出林绍一身的鸡皮疙瘩。
  他突然有些后悔,这博物馆又不会长腿跑了,为什么一定要在这种能把人晒成人干的鬼天气跑来参观?鸡皮疙瘩一出来,他就觉得头晕晕的,好像有一丝要中暑的迹象。而且今天是周末,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熊孩子们叽叽喳喳嚷嚷个不停,让林绍听着就头皮发麻。
  不过林绍是个传统又地道的中国人,深谙“八大原谅”之旨,秉着“来都来了”的念头,他还是咬咬牙到服务台凭预约二维码换取了参观手环,一头扎进了陈列馆。
  不得不说,这一趟还是来对了。他们这小县城不光在21世纪是全国百强县的上位圈,看来古代也曾经煊赫一时,这一点从出土文物就可见一斑。
  不管是战国蕉叶纹铜壶、西周云雷纹青铜甬钟、商代青铜羊头饰,还是宋代影青印花碗、南朝莲纹瓣青瓷瓶,都是极其珍贵的精品,何况古时南方巫蛊文化盛行,展品中有一些这部分的文物,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是国内一些大馆里见不到的。
  林绍看得如痴如醉,连身体的不适也浑然忘却了。
  他走着走着,来到一个宽阔的展厅里面。这展厅四周呈“口”字型摆放着玻璃展柜,展柜里陈列着当地古代几个著名寺庙里出土的文物,有木雕神像头、石碑、石质无头天王像和一些法器。
  林绍看了一圈,目光被展厅正中央的一口大钟吸引了。这口大钟黄铜质地,被碗口粗细的铁链固定在一根大横梁上,四周只用带不锈钢长杆和圆底座的伸缩带围成一个护栏。
  虽然很多大馆也是这样布展的,但在他们这种彻底翻身不久的小县城,伸缩带组成的护栏显然形同虚设。
  三个老农模样的人走过来,围着大钟左看右看,突然开口问看得正仔细的林绍:“诶,小伙子,这钟是什么年月的啊?”
  大钟没有说明牌,林绍瞥了眼钟体上“景定五年三月”的阳刻字迹,顺口答道:“宋代的,南宋理宗赵昀有个年号叫‘景定’。”
  三个老农一片惊呼,嚷嚷道:“宋代的钟!那我可得摸摸!”
  林绍一愣,这是什么毛病?他刚要阻止,那几个老农却已经七手八脚在大钟上摸了起来,一边嘴里还念念有词:“摸摸大钟头,活到九十九……”
  林绍一脑袋黑线,想着赶紧叫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过来处置,一偏头,却看见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小姐姐正生无可恋地追在几个边走边扒拉展柜玻璃的熊孩子身后抹他们留下的一长串手掌印子,根本无暇顾及这边。
  一个老农摸了大钟还不过瘾,竟然屈起两根指头用力在钟上一弹。
  “!”
  历经近八百年风雨的大铜钟发出清越悠扬的响声,林绍瞬间如遭雷击,感觉周遭的空间破碎了那么片刻,一种真实又不真实的感觉从脚底蔓生出来,像爪子似的将他紧紧缠住。
  林绍逃也似地离开了这个展厅,慌不择路跑进了一旁的陶瓷厅。这个厅里空荡荡的无人问津,林绍倚着展柜深呼吸了两遍,奇怪的感觉便渐渐消失了。
  他长出了一口气,眼角无意中扫过身旁的展柜,不由得“咦”了一声。
  这展柜里摆放的是两溜青瓷“魂瓶”。主体部分都是罐子,上面堆塑着人物、建筑、动物等等东西。
  林绍去过的博物馆里,不少都收藏着这种“魂瓶”。这玩意儿又叫“谷仓罐”,它作为陪葬之物源于西周时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于首阳山,后人恐怕他们魂魄饥饿,所以放上谷仓罐陪葬。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这之后的魂瓶似乎渐渐也被当时的人寄予了镇墓和引魂的作用。
  不知是由于场馆新建还是布展水平所限,L市博物馆很多展品都没有说明牌,这批“魂瓶”也不例外。林绍之所以惊呼出声,是因为他看到了两个此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形制:一个是缠枝花四角攒尖顶盖造型,一个是莲花纹造型。
  林绍往常见过的魂瓶里,大多是人物堆塑、房屋建筑堆塑,最奇怪的也不过是牛圈猪舍堆塑,像这种堆塑攒尖顶和花纹造型的魂瓶,属实稀罕。
  文物以稀为贵。林绍见猎心喜,赶紧咔咔拍了几张照片,发给自己在故宫工作的基友,问:“道友可见过这种形制的魂瓶?”
  平常反射弧极长的基友这次却光速回复:“略奇怪,哪里的?”
  这位基友一贯是个“文博百事通”的人设,这次居然崩塌了,林绍不禁有些小得意,咔咔打字:“我们小县城的馆藏啊,我还以为是我太没见识呢。”
  基友无视了林绍的凡尔赛,淡淡回复:“瓷器器型千变万化,新奇也正常。尤其是南方瓷器,不少都很神奇……”
  不过他画风一转,到底忍不住露了些底:“下次再有这种奇怪的,别忘了拍给我看看……”
  这位基友知名大学文博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又在故宫这种牛逼单位工作,功底深厚、见多识广,平常和林绍聊天,也以指教的姿态居多。
  别看他现在说得寡淡,但以林绍对他的了解,这厮必定立马就会挖地三尺去找他们宫里的教授请教,以及查阅大量资料,直到把这两只魂瓶的来历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止。
  他明白了以后,我岂有不明白之理?林绍觉得自己这小脑瓜子真是转得哗哗快,瞄了一眼四下无人,不禁得意地吹了声口哨。
  他给基友回复了个“OK”的手势,收起手机正准备离开,却听见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说道:“那个弱鸡,你礼貌吗?”
  林绍狠狠一愣,再仔细四下环顾,分明半个人影也没有!刚刚褪下去的鸡皮疙瘩又从他两只小臂冒出来,逐寸逐寸向上蔓延。
  “谁?!”林绍喝了一声,情不自禁走到展厅的中心。
  博物馆的展柜都是据墙而设、顶天立地,站在展厅的中间看过去,四下里是一览无余,半点藏人的空间也没有,根本不可能是有人在跟他恶作剧。
  林绍站了一会儿,晃了晃头。看来是又中暑了,情况可能还挺严重,都出现了幻听……
  他恋恋不舍地看了看还没有参观完的展厅,叹了口气。今天只能到此为止了,现在得赶快回去喝上一瓶藿香正气水,下次再来吧。
  林绍刚准备离开,那个瓮声瓮气的声音又出现了,很不高兴地说道:“喂!弱鸡,你是把我们俩当空气吗?”
  林绍定在当场,一股寒气从脚底板冲到了顶门心。这恐怕是见了鬼了!说话的到底是谁??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吹神 夜的命名术 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