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父皇喜爱就好,但这新酒浓烈至极,不宜多饮爆饮。”李恪见李世民对新酒称赞连连,就将就的特性说重点,毕竟酒多伤身。
“恪儿,这酒名取何字?”
“启禀父皇,因这新酒所制方法特别,取老酒再行烧制,故儿臣特取“二锅头”为名。”见李世民问及酒名,李恪将前世的老名字拿过来应付了事,对于多数穿越者来说,取名是真难!
“噢,既是以酿制方式而取的酒名,那就好。为父今日叫你过来,主要是今日朝堂之上,魏老儿弹劾长安令欺上瞒下,罔顾皇恩,朕想听听你的想法。”而听到有名字之后,李二也就没那么热情了,故就将事转移到正事之上,他也没有那么不堪地征用李恪的冠名权。
“这?回禀父皇,长安令所犯何事,儿臣也尚未知道,何来建议一说?”这问题让李恪一头雾水,长安令犯事也不能叫他来说啊,长安令又不是他的人。
“你不知道?人家长安令这事是为你背锅了,魏老儿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呢!你昨日里在市集干了什么好事,你自己都不清楚?难道让朕帮你回想回想?”听到李恪的回答,并不满意的李世民阴沉着脸说道,他还想着李恪能乖乖地将事情如实道出后,再请求自己的宽恕,而李恪却直接不知道啥事,这还是那个英果类己的三子?
“啊!回禀父皇,昨日里儿臣在市集为新酒准备找一个店铺,在途中遇得一群小子欺辱他人,就让侍卫出手阻拦,但是主谋之人胁迫儿臣,要让人断了儿臣的手足,故所带侍卫为保护儿臣教训了他们一下,并未伤及他们的要害。”听到李世民所说的事情之后,李恪计上心来,将对方威胁他的事一并道出,也提出未伤及对方要害。
“魏老匹夫,朕和你没完!”听到对方威胁到自己的儿子断手断足的,而自己的儿子只是稍微教训了一下并未伤及要害,魏徵就弹劾这弹劾哪的,李二就怒火攻心,但是事情还得好好处置,毕竟涉及外驻大将,遂继续问道:“那恪儿你可知道对方是谁?”
“事前儿臣不知,事后询问受辱之人才得知对方是利州都督武士彟家的子嗣。”听到李世民再次询问后,李恪将问题答完之后,顺着就将他所知武氏一脉的事一齐全部给李世民道出:“父皇,那个被我侍卫打伤之人是武士彟的次子,而被其欺辱的是他同父异母之妹武珝。自昨日那事之后,儿臣安排侍卫前去周边了解,因武士彟都督长期在外任职,故身为大夫人所出的两位公子,长期欺辱姨娘及其所出的几位小娘子,这事其周边的居民都知晓,如若事前知晓该事,儿臣拼着丢弃王爵也得狠狠地惩治武元爽一番。”
而听到李恪回答的李世民,已经夯实了力保李恪的想法,毕竟小娘也是娘,以提倡仁孝的李世民看来,不孝已经是最大的罪过了,没看到他如今贵为皇帝,还得时常为他爹太上皇李渊选妃吗?“这事先不论了,今日恪儿就陪为父畅饮一番,余下的事为父着人下去查处,给下面的朝臣看看他们如何教育家中子嗣的。”
“儿臣也觉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那儿臣就放肆一回,陪父皇畅饮一番。”见李世民不讨论了,李恪也乐得逍遥,问东问西的太过于烦恼。
“哈哈哈,好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暂时忘却一切烦恼,得享今日之乐也,以不奢来生为人耳!”听到李恪所念叨的诗句,李世民大笑着附和道;稍稍停顿了片刻之后又意有所指地对李恪接了一句:“恪儿所作之诗句虽是好句,但是过于失意颓唐,你身为朕之子嗣,你敢于要的,朕也给你拿来。”
听到前面的李恪只是略感尴尬,但是后来的这一句就让他有一种心惊肉跳的冷气缠身,立即起身离开坐塌来到殿中跪着道:“父皇,儿臣没有什么“大志向”,望父皇明察。”
而见到李恪跪下之后,杨妃和王德也立即离开坐塌跟在李恪的身后跪着,毕竟为太子清除路障的这事如有发生,他们也得玩完了,杨妃是李恪的生母,李恪有事她也没机会独活。说冤一点的就属王德了,只是为了尝一口酒而已就要丧命。
而说完之后的李恪悄悄抬眼扫了一下李二的脸,发觉李二也是盯着他没说话,一时间也不知是好是坏,咬咬牙再次接着说道:“父皇,儿臣未曾想过和大哥他争夺什么,实在不行您将儿臣贬为庶人,发配岭南吧,留儿臣一命可否。”说完之后李恪就默默地等着李世民的回答,涉及皇位的事,搞不好今日就完蛋了,上方这位可是敢灭兄弟,囚老父,睡嫂媳的狠人。
“混账,老子在你的眼中就是如此狠毒之人?”平静不过三秒,咆哮的声音从李二愤怒的口中爆裂开来,回声音绕大殿震颤连连。
“儿臣不敢,望父皇恕罪。”跪于下方的李恪立即回答道。
“呵呵,是不敢,而不是没有是吧?你们这些混账,就不会想想没有劳资所做的一切,你们也只是他人所论的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随着李恪的回答,阴笑一声后的话语又从李世民的口中扩散到李恪的耳中。
“回禀父皇,为子不言父过,您的所做所为儿臣等没有资格胡言乱语,儿臣对“夺嫡”之事也不敢奢望,只想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听到李世民的话,李恪将为子不言父过的话说了出来,并将衣袍扯下一段,咬破食指后说道:“儿臣今日在您和母妃面前立誓。”
“李恪立誓:皇天在上,后土为下,今日皇子李恪在父皇母妃身前立誓,今后李恪不以任何方式参与皇位和太子之位的争夺,如违此誓言,生则天下共诛,死则不入宗祠。望苍天万民见证。”随着李恪说一句,写一句,锦袍上也缓缓烙印着誓言,当最后一字在锦袍上书写完毕,只见锦袍上散发出一阵金光,并缓缓地悬浮于大殿内,但见金光闪耀之后,锦袍变作一本玉质的书籍,封面上书蜀王李恪。
玉书在李恪惊讶的目光和另外三人的惊骇之中封面缓缓打开,而李恪所写的誓言则位列第一页。这时,一个浩大的声音将李恪所写誓言扩散而出:“今日皇子李恪于李世民陛下,贵妃杨氏身前立誓...(誓词就不重复了)苍天已鉴之,望皇子李恪严格遵守,恪守本分。”而随着声音的落下,玉书化作一道金光遁入李恪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