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荼蘼花了锦瑟无端 / 第三章 故人

第三章 故人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若有人听见我的话不遵守,我不审判他。我来本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圣经》新约
  吃过晚饭的林少穆手里拎着下午买的蛋糕和从家里带来的一小包红枣前往刘阿姨居住的86栋楼,这栋楼是正对着工厂大门的一栋3层居民楼,与小区里别的居民楼一样都是58年苏联援助时期根据苏联专家提供建筑方案建成的,林少穆家所在的90栋楼和旁边的91栋楼是第一批首先建成的3层高居民楼,目的是第一时间安排援建西部工业的外省技术人员,林少穆的外公就在其中,外公以前是沈阳飞机制造厂的机修技师,因为参加援建西部工业被调到了B市,在这家全称为秦光机器厂的工厂里仍旧当他的机修技师,当时他是厂里唯一的一个八级工,工资比厂长还高好几级,所以他是第一批入住居民楼的技术人员,84-89栋楼是第二批建成的,刘阿姨他们家就是这一批入住居民楼的,两栋楼单从建筑材料上就能很明显看出建成时间的差别,90-91栋楼的墙体是黄泥中加入麻线、头发等杂物提高粘合度制成的夯土墙,由于建筑时间久远透过干燥开裂的墙体甚至能看到竹子与木头搭成的框架,84-89栋楼的墙体是水泥的,自然就没有这种问题,但是夯土墙体的保温性能要优于水泥墙体,所以90-91栋楼一直冬暖夏凉,据说这也是苏联专家之所以提供这种设计方案的原意,居民楼每层楼有三户人家,第一层的三户人家是没有阳台的,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很小的院子,很多人把院子周围砌成了墙搭上顶棚改造成一间小屋,来扩充本就不大的居住空间,刘阿姨家就住在一楼,他家就是把院子改成了一间小房,当年外公在挑选房屋的时候就特意挑选了3楼有阳台的房子,他说喜欢在阳台看外面的景色,由于三年自然灾害食品短缺和当时医疗水平低下等种种原因,外公外婆在住进新房里没几年就相继去世了,窗外的风景他也没看几年,现在阳台外的视野全被一棵泡桐树遮挡严了,什么风景都看不到了,也还好他老人家去世的早,不用经历那么混乱的十年,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老人也算是幸运的吧。
  由于居民楼都是沿街建成,根据街道的走势这几栋楼就形成了一个扇形的居民小区,苏联专家还在居民小区的街道对面建了一个俱乐部,当时在俱乐部建好之后,苏联专家每天下班之后都会有厂里领导安排的年轻漂亮的女职工陪着在这里喝酒跳舞,在苏联专家撤走以后这里就成了放映电影与宣传片的大礼堂,文革十年这里又成了造反派们排练样板戏与三句半的革命大剧院,这个俱乐部真就像个戏台一样,见证着工厂这些年的的变迁,戏台始终没变只是演员和剧目变了而已,在居民楼包围之下有一大块空地,苏联专家又把这块空地规划成了一个大操场,这个露天的操场没有修整过地面,只是把原本长在这里的杂草拔掉了,再椭圆形的围着空地用砖搭了一圈看台,下雨天这里就成了一个大的烂泥滩,大家都会舍近求远绕开来走,谁也不会为了下班快点到家而横穿操场搞得一身泥水,这几日一直不见下雨,大操场的地面被烈日晒得开裂,走在上面稍快一点都会尘土飞扬,86栋楼到林少穆家所在的90栋楼就需要穿过操场,步行大概10分钟左右就能到达,路程并不远,但因为天气炎热的缘故,家属区的居民们在吃过晚饭后大多都出外纳凉,所以一路上有不少熟人上前与林少穆打招呼,这使得林少穆不得不驻足与他们礼貌性的攀谈几句,无意之中会耗费很多时间,这些人大多都是工厂里的工人或是同在一个家属院的邻居,在工厂里的工人们那里林少穆的称呼是李书记的儿子,这是因为他母亲的缘故才这么称呼他的,工厂们更多是熟悉他的母亲,对于他就不是多了解了,只是知道二车间党支部李淑平李书记有这么一个当兵回来的儿子,对于这种关系大家最多也就是打个招呼或是点个头作为回复而已,相比之下作为同在一栋居民楼的邻居来讲就要热情多了,邻居们大多都知根知底,林少穆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一些年长的大叔大妈还是习惯以他幼年时的绰号作为称呼,张口闭口“小地主”“小地主”的叫着,这绰号的由来是由于林少穆幼年时期体型偏胖的原因,使他看起来虎头虎脑圆润可爱,邻居的大叔大妈们才给他起了这么个爱称,可就是这个爱称在前些年可是相当忌讳的,明白利害关系的大叔大妈们自然不会在那个混乱的时期犯这个忌讳,所以这个珍藏了好些年的称呼在这时就又被人提起了,林少穆不急不躁的应对着大叔大妈们抛出的问题,好一阵才告了别脱离了人群,来到了刘阿姨所居住的86栋楼楼下,人们往往在解决问题的最后一步时因为顾虑停滞不前,林少穆现在就是如此,站在86栋楼的门洞前却迟迟没有了行动,虽然和刘阿姨见面这件事已经被他在脑海里排练了很多次,可是事到如今他又打起了退堂鼓,他害怕事情不想预先那样排练的发展,害怕有什么突发事件造成影响,害怕刘阿姨一见自己就不停的哭泣,而自己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但是害怕也好像已经晚了。
  就在林少穆站在门洞前慌神的时候,刘阿姨推开房门跟他打了招呼:“少穆,发什么呆呢?进来呀!”。
  “哦,我没有……”林少穆被这突然的问候打断了思路,一时语塞不知该作何解释,词不达意的回答着,就赶忙随着刘阿姨进了家门,一进屋林少穆就闻到了浓重的香烛味儿,客厅的小立柜上摆放着王叔叔父子俩的黑白遗像,遗像的前面是一个盛着半碗大米的小碗,碗上插着燃烧了一半的三支线香,小碗两旁的烛台上两根白蜡烛在幽幽的燃烧着,由于香火不断客厅里面烟雾缭绕,借着有些昏暗的灯光看去,使得原本就冷清的房间更添了一丝凄然,多年过去了房间里都没有新添置任何家具,就连家具的摆放位置都没有改变,但是这个他年少时常来的屋子这时却显得有些陌生。
  “刘姨,我给您买了点蛋糕,您留着明天当早点吃,还有一袋子红枣,是我妈让我给您拿来的,吃了好补补血。”说着,林少穆把拎来的礼物放在了客厅里进门处的饭桌上。
  “来就来嘛,还买什么东西,家里吃的用的什么都不缺,下回来可别买了。”刘阿姨一边说着一边拎来暖瓶给林少穆冲了一杯花茶。
  “刚才我收衣服,老远就看见你从大操场过来了,迟迟不见你敲门我才说出门看看,一看才发现你在门口愣神儿呢,想什么呢也不进屋。”刘阿姨把冲好的花茶递给林少穆问道。
  林少穆略显尴尬的笑了笑没做回答,只是整理了一下衣着,随即走到两张遗像前深深地鞠了一躬,等到他抬起头时眼睛已有些微红了,他轻声问道:“刘姨,王叔是……”后面的话他还是没办法说完,他知道这会勾起眼前这个女人的伤心事。
  “哎,儿子没了,你王叔他心里难受,每天喝大酒,结果那天喝多了一口气就没上来,送到医院的时候大夫说是心肌梗塞,抢救了半天人还是没了。”说完,刘阿姨轻轻地抚摸着王叔叔的遗像,这张照片是王叔叔当选劳模时拍的,穿着白衬衣的他微笑着,显得是那么意气风发,这张照片成了他人生中最后一张照片,生命中的美好也就永远定格在那时。
  一时沉默,两人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站在一旁的林少穆小心的观察刘阿姨,他觉得刘阿姨的精神面貌比自己想象的要好很多,远没有自己憔悴,多年未见的刘阿姨眼角和额头添了些皱纹,额角也长了些黄褐斑,眼圈有一点儿未退的红肿,应该是长时间哭泣造成的,皮肤也有些暗黄,这应该是睡眠不好造成的,但是她的眼神却是清澈的,充满了继续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对未来的憧憬,这是一种经历过痛苦但终归释然的精神,这样的眼神是自己没有的,林少穆曾经从镜子中观察过自己,他的眼睛里充满了绝望和对解脱的向往,对比之下到底是谁更需要安慰呢?想到这些看着刘阿姨林少穆竟愣住了。
  “哦,对了,你看我这脑子,有个重要的事儿差点忘了,前些天小于从云南过来看我,他知道你退伍回来了,留了个电话让你跟他联系,说找你有事儿。”紧接着,刘阿姨便走进卧室把一张写着电话号码的纸条交给了林少穆。
  “于廷益,回来了?”林少穆一时有些激动。
  “上周三回来了,就呆了一天了,说是有紧急任务就又回云南了,他现在在云南边防总队上班,你不知道?”刘阿姨回答道。
  “退伍以后就没再见过面,我回来的时候听说了他被推荐进了云南边防总队,但是他爷爷去世以后他在这边就没有亲人了,没人有他的联系方式我就没办法找他。”林少穆低头看着纸条,号码的后面赫然写着转缉毒大队几个字。
  “小于真是个好孩子,来了就一直开导我,还给我带了好多解郁的药,帮我做家务,忙了大半天连顿饭都没吃就走了,走的时候就留下这个电话号码,说让你务必要联系他。”刘阿姨说着指了指纸条。
  “好的,我明天就去厂里保卫科给他打电话,刘姨,看您精神挺好的我就放心了,以后家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的您就给我打个招呼,别拿我当外人。”林少穆微笑着说道。
  “哎,都过去了,我也看开了,有你和小于给我当儿子呢,我要好好的活他几年享享福。”刘阿姨拍拍林少穆的肩膀也笑了起来。
  “那您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上班,我改天再来看您。”林少穆说着把写着电话号码的纸条装进了上衣口袋,在走出刘阿姨家门时他又回头看了看桌子上王长军的遗像,依然想不出要跟这个过去的好朋友说些什么,又向正准备换鞋出门的刘阿姨摇了摇头表示不用送了,便在刘阿姨的注视下踏上了回家的路。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