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以权以谋 / 第二百八十七章 铜制弩机

第二百八十七章 铜制弩机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看到马义死在自己眼前,刘武毫不犹豫,一刀将其项上人头割下,用马义身上衣服包裹好,然后再一路追击逃跑的敌军。
  
      而那些军队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此时又是毫无斗志,被凌云带着军队冲上去当场杀死的不计其数,同时,也有大部分的士兵为了保命,扔下手中的兵器跪地求饶的。
  
      等到刘武追上前去,八万大军被杀死上万,俘虏竟然超过四万,只剩下不到三万人逃了回去。
  
      这次的俘虏,大大增强了凌云这边军队的实力。
  
      皇帝得知这个消息后,龙颜大悦,传令犒赏三军,参与此次战事的皆有封赏。
  
      一时间,凌云的琅琊军士气大增。
  
      但是,皇甫胜南却高兴不起来。
  
      这一战,他丢了城池,损了军队不说,连军中相当有能力的武将都反投琅琊军,这令皇甫胜南怒火中烧,气得皇甫胜南想要亲自去把城池夺回来。
  
      可是,如今皇甫胜南也算是一方豪强首领,不便随意出动。
  
      于是,皇甫胜南责令周边的将领,对信州城发动进攻,一定要夺回信州城。
  
      只是,军报这来来回回的传,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在这段时间里,凌云开始琢磨起了《天机奇巧》里的一些军事工具。
  
      凌云心里也清楚,信州城是一个重要的城池。
  
      这个城池下面还分有十多个城池,都是属于信州城的附属城池。
  
      若是在平常,这些城池每个月都要给信州城上报这个月的城池管理情况,所有的开支都要明明白白。
  
      如果需要什么,也要先向信州城汇报,得到允许后,信州城在上报给朝廷,再由朝廷审理,最后才会一道道传回来。
  
      这样重要的城池,里面的各种资源一定是极其的丰富,包括农业、矿产等等。
  
      而且,就是人口也是极多,若是在这里招募兵士,一定也是最多的。
  
      更重要的,信州城曾经是都城,这座城池里的防御系统也很是完善。
  
      若不是刘武主动交出了信州城,凌云想要拿下来,还要费好大一番功夫。
  
      如此重要的这个城池就这样丢了,皇甫胜南一定会反击,所以,凌云就开始制造一些战时能用的工具。
  
      由于时间有限,凌云必须尽快的弄好一些方便制作的工具,而最方便的,莫过于改良所有的战时武器了。
  
      凌云来到信州城的军用仓库里,那里放着所有军用物资。
  
      这是一个巨大的仓库,足足能放下几百架投石车。
  
      一张张硬功挂在墙上,看上去就充满了力量;一把把朴刀摆在刀架上,寒光闪闪,所有的长兵器都笔直向上的放着,仿佛能刺破苍穹。
  
      而在这仓库的中心位置,摆着几十张铜制弩机,这些弩机都是需要用脚蹬才能上弦,它们所用的“箭”,是一根根特制的,犹如长枪一般的箭。
  
      一旦射出去,威力惊人,摧枯拉朽。
  
      不过,这些铜制弩机的唯一缺点,就是上弦太慢,而且一次性射出去的东西也不够多,来来回回上弦很是麻烦,于是,凌云在脑海中一思索,便决定改良铜制弩机。
  
      之前的铜制弩机只能是单发,就是一次只能射一支箭,最多也就只能是两只。
  
      但是两支箭就没了准头,只能是一顿乱射,但是铜制弩机上弦又慢,数量不多,没有办法造成“箭雨”的效果。
  
      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变成同时射两支以上的箭,那这些箭不仅没有准头,还射不到应有的距离。
  
      凌云却想要将铜制弩机改成一次同时射四支箭的状态,这在别人听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两支箭就没有准头了,四支箭那还不乱飞,说不定连射程和杀伤力都要大幅度的减弱。
  
      不过,凌云却是知道,铜制弩机没有办法同时射出多支箭的原因,一是因为弩机上没有刻度,没有办法让每一支箭都找到瞄准的方向和相应的方位,这就是多支箭同时发射时,没有准头的原因。
  
      其次是因为弦上用来进行弹射的位置还不够宽,不足以让所有的箭都能很好的受到弩弦的弹力,这也就是箭的数量一多,就没办法射出原来应有的射程和相应的杀伤力。
  
      考虑到这些问题之后,凌云就开始着手改良了。
  
      其实这些都是比较简单的改良方式。
  
      铜制相比较铁制来说,相对软一点,想要在上面刻上刻度还是比较容易的。
  
      至于弦上,只要多包上一些牛皮,制成一个个放置箭的位置,就不怕箭不受力而射不远了。
  
      只不过,对于刻度的要求稍微有点高,需要保证每一架铜制弩机上都有合适的刻度,毕竟每架铜制弩机都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如果不认真测量后再刻度,就会导致在战场上出现失误。
  
      这可不是损失一架铜制弩机的危险,很有可能会送了全军的性命,战事上可容不得一点马虎。
  
      所以,凌云在刻度的事情上,亲自把关,指挥士兵在每一架铜制弩机上,每一个刻度都要量三次,相加以后再进行三等分,取一个最佳的数字,再把刻度往上刻,就是为了让刻度更加精确一些。
  
      当然,要先试验一架铜制弩机的改良结果,才好确定这样的方式有效,并接着改良其他的铜制弩机,要是一次性弄完了,发现不对,那麻烦就大了,毕竟凌云自己也是第一次改这样的铜制弩机,他心里也有些不确定。
  
      不过,最后试验的结果让凌云很是满意。
  
      这样的一架铜制弩机,虽然增加了箭的数量,但依旧还是一个士兵就能用得起来,四支箭架在弩机刻好的刻度槽上,分别瞄准不同的目标。
  
      那士兵上好弦,把箭尾放在弦上缠着的牛皮上,随后一松手,四支箭几乎同时向外射出。
  
      “砰砰砰砰”,四声几乎同时响起,这是弩机射出去的箭准确射中目标的声音,看来这样的法子确实可行,于是凌云便下令抓紧赶制。
  
      几百个士兵一起忙碌起来,也幸亏凌云从小就对算术精通,这点还真是小菜一碟,忙碌了一天,几十张铜制弩机就全部完工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