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大宋小衙内 / 第十二章首次议事

第十二章首次议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既然高俅同意高柄参加书房议事,就意味开始真正的培养高柄。
  高柄心中是暗暗兴奋。
  这既意味着他可以从高家获得更多的资源,也意味着,他将要有更高的视野。
  从内心里来说,高柄穿越过来只想当一个混吃等死,被酒色榨干的富二代。
  可是远离权力,就以为生死随时操纵于人手,这是极其愚蠢的。
  他上大学的时候,政治学的老师就说过。
  很多华裔在国外,不参与政治,专心赚钱,结果最后只能成为别人眼中的肥羊。那些远离政治,自以为清高,实际上,是放弃自己的权力,也是放弃主导自己的命运。
  后来,他工作以后,更是见过很多老领导,当年提拔的时候,高风亮节,把机会给了别人。
  等退休以后,经常自怨自艾,感慨人心不古。
  这种事,高柄可不想做。
  高俅示意高柄找个位置坐下,书房议事虽然机密,规矩却不多。
  这点和后世开会很像。
  那些规矩繁多,非常正规的大会,基本上都是走走流程。
  相反真正的问题,早在小范围的内部讨论之中就解决了。
  高柄找了个位置坐下,就听得父亲高俅,忧心忡忡的说道。
  “今日早朝,中侍大夫韩林建议圣上对东京禁军,进行十年一期的检阅,无咎先生以为如何?”
  赵先生全名赵无咎,在高柄没有得到高俅认可的时候,居然没有资格知道此人全名,可见此人在高府地位之高,隐蔽之深。
  只是,高柄有点不明白,自己的父亲乃是当朝太尉,让皇上搞搞部队检阅,这不是好事么,为什么显得如此忧愁。
  就听无咎先生说道。
  “韩林是童贯的门下走狗,又是文臣。童贯是节制边军的大帅,与太尉您这统领禁军的大帅向来不和,而那些文官素来看不起大人您的出身,断无可能是为您出头。”
  听到这里高柄有点明白了。
  童贯管着边军,可是自己父亲名义上是天下禁军的老大。统兵与调兵权又分离,童贯和高俅就是皇帝用来左右相制,大小相制的,避免军队里一家独大,来个黄袍加身。
  这文贵武贱,太尉虽然是文职,可是高俅这种没有经过科举考试的,根本不可能被文官群体接纳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孽。
  就连高柄都觉的不对了。
  “此事我也想到一二,不知先生有何高见?”
  高俅虚心的请教。
  赵无咎对高俅这种态度很满意,不像以前伺候的那些文人,明明只会四书五经,对如何做官狗屁不通,全要依靠他这个师爷,却总是自以为了的,老爱板着个臭脸。
  北宋,重文轻武,再也没有哪个人能够通过开疆拓土封侯拜相。文武平衡迅速被打破,大量只会读书的人直接走向领导岗位,渐渐的师爷这个行业就越来越红火了。
  到了明清时期,很多官员没有师爷根本连迎来送往都搞不清楚。
  无咎先生道。
  “此事乃是阳谋,有两处为难。若是禁军军演,不和上意,则大人统兵无方,治军无能,必然会被群臣攻讦。”
  这就像领导视察,发现的都是问题,自然当事人会被责难,这倒是正常的。
  高柄觉得这点挺正常的,食人之禄,忠人之事无可厚非。
  无咎先生继续说道。
  “若是军演甚好,兵强马壮,则亦是有难。”
  听到这,高柄则奇了,怎么练兵练的兵强马壮,也要有错?
  “我大宋朝,最忌拥兵自重,这军演若是要做得好,必然令行禁止,万众一心。如此,必为圣上所忌。大人已与刘家结亲,天家如何能容你再彻底掌握禁军!”
  高柄感觉自己的大脑有点滞涩。
  这干不好要罚,干的好要罚,哪有这样的道理。
  无咎先生将高柄疑惑的神色看在眼里,有心指教,就继续说道。
  “大宋朝最忌揽权,就算是文官,也讲究左右相制,就算是先帝(宋神宗)锐意改革,居然也想要王相公和司马相公,同殿为相,这两人你死我活的,如何可能?对于武将的忌惮,则更胜于此!”
  王相公就是王安石,司马相公就是司马光,这两个都是历史教科书上大名鼎鼎的,高柄还是知道的。
  只是不知这两人矛盾如何之大,心中疑惑,想着日后再求教。
  不过也明白,这童贯出的招,堂堂正正,看似寻常,实则很是厉害。
  高俅认可的点点,补充道。
  “还有一点,若是我因此不得掌管禁军,势必要于蔡相争夺其他职位,那时就是我与蔡相两虎相斗,他童贯坐看好戏了”。
  听得高柄冷汗淋淋,这都跟下象棋似的,走一步看十步啊!
  此时,再看书房上的那个字,难。
  顿时心有所悟,当真是争官难,守官也难,弗敢怠啊!
  再看向自己的便宜父亲,顿时心生敬畏,虽然是大奸臣,但是这份心机能力,还是很让人佩服。
  由于《水浒传》的原因,高俅的奸臣形象,在高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其实,高俅在北宋的奸臣里面根本排不到前面。
  当时臭名最盛的“六贼”,高俅根本没有资格上榜。后来宋钦宗上位,逮着处理的民怨极大的奸臣里面,也没有高俅。
  依照北宋当时的社会风气,一代球王高俅很有可能还是汴京城里,少男的偶像,少女的梦中情人呢。
  “依先生看,此次检阅,应当如何处理?”
  那赵先生眯起眼睛,从眼睛缝里透露出狡黠的目光。
  轻轻的说道的。
  “如此以来,只能虚张声势,徒有其表,方可应付。”
  只听高俅抚掌大笑。
  “妙啊!妙,先生大才,真是治大国如烹小鲜啊。”
  高柄这下也回味来,甚是佩服。
  这两难的困局,居然就让这赵先生轻易的找到了破解之法,古人的智慧实在是高啊。
  虚张声势,就是说把检阅搞得花团锦簇,各种花样,这样就给了圣上交代,也能勉强堵住悠悠重口。徒有其表,就是检阅的部队不要表现军事专业素质,甚至专业素质差点也没关系,这样就可以安稳圣上的心思。
  可以说是把天子心思把握的分毫不差,精妙之极。
  高柄后世看过多少阅兵,一旦指明了方向,便有了想法。
  后世解放军的阅兵,那气壮山河,杀气冲天的,肯定不能学。可是南方有个大国的阅兵,可不就是和这赵无咎先生的想法一致么?
  赵无咎虽然出了注意,但这具体方法急切之中,也没有想出来。
  高柄便主动说道。
  “父亲,赵先生所定计策神妙无双,我突然有点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