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孟临风自来熟的带着李承道来到了店铺后院之中,当然李亦也跟着回到了后院之中。
由于李承道在此的缘故,三人按照大唐的习俗分宾主跪坐于桌案之后,待福伯上茶。
‘小小寒舍薄待了殿下,无甚好茶。殿下请。’孟临风说道。
‘十分清香。’李承道听了孟临风所说端起盖杯喝了一口赞道。‘这与本王平时所喝之茶十分不同。’
‘殿下谬赞。不过清水所泡,并无奇特之处。’孟临风谦虚的笑道。
‘没有盐,没有姜,没有肉蔻,更加没有羊油,可不得清香吗?’当然后一句话孟临风并未说出,只是隐晦的看了眼李亦。
‘你说的对!’接收到孟临风眼神的李亦回了眼色。
茶喝完了,那么孟临风也要开始了自己的忽悠,
‘殿下,这足球吗?顾名思义便是用脚踢的球,手是不能用的。否则算是犯规,也不能随便推搡恶意攻击。这足球一般分未两队,一对十二人。把球踢进对方的球门中算是赢...............’
在没有体育细胞的李亦看来,就是哔哩哔哩,巴拉巴拉,嘿嘿嘿嘿等待非人类发出的声音。
于是乖乖的李亦小朋友喝了一杯又一杯的茶水,绝对不是被大唐版的茶水丰富的味道伤害了。
看着李承道在孟临风的洗脑之下不住的点头的模样,李亦有些担心他。担心这傻孩子会不会被孟临风那奸商把内裤都骗没了。
虽说不过是与孟临风相交不过数日,但是李亦对孟临风那张能把死人说活了嘴心有余悸。
没错!心有余悸!
看看,看那俩人猥琐的笑容,看看这才认识几个时辰就勾肩搭背了?
室内所焚之香换了第三次了,那两人仍旧相谈甚欢。只是这话题早已非是简单的足球了,至于具体是什么少儿不宜作者就不写了。
李亦淡淡的看了看焚香所散发的烟,观察一下这后院的布局,欣赏欣赏手中这杯子上的花纹。
‘怎么了?’看着孟临风久久的目送李承道离去,李亦不解的问道。
‘风子龙孙名不虚传。’孟临风看了眼懵逼的李亦笑道。‘只是可惜了。’又感叹了一句。
‘是有些可惜的。’李亦明白孟临风所说的是合意。
不过一朝玄武门,兄弟残杀,骨肉喋血。太子齐王的子嗣尽皆死于此罢了。
成王败寇,谁又能说谁是对还是错呢?
‘算了。我该回山了,不然下次师兄就不放我下山了。’李亦耸了耸肩膀说道。
‘去吧。去吧。我的小道长。’孟临风嫌弃的摆摆手,表情嫌弃但还是扔了个包裹给李亦。
‘谢了。’李亦不客气的接过包裹向早已等候的玄鹤那走去。
不问,不知,相逢便是缘分,若是离别便是缘尽。这般便好,对李亦,对孟临风都好。
又是一番奔波,李亦带着玄鹤(在其他人眼中是玄鹤带着李亦)终于回到了终南山了。
悄悄的离开,悄悄的又回来。
此时的终南山很热闹。不对!是相当的热闹!那什么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天喜地那都是没有的!
更没有打出
“欢迎李渊同志莅临检查环境卫生。”
“坚决打击腐败”
“坚持大唐道路,拥护大唐领导!”
“坚持走老庄主义道路,坚持李渊同志领导!”等等欢迎乡镇领导的正能量标语。
而是雅乐弦鸣,青烟袅袅,清水泼尘,黄沙净道。除此以外再无丝毫声响,众人静立于山脚下等待着皇帝的銮驾。
李亦本来认为自己是个寄住在终南山的客人,那么就不参加这么神圣纯洁意义重大的让思想得到升华的脱离了低级的趣味的活动吧。
毕竟狼多肉少。
呸!皇帝驾临的次数少!你们终南山上的本土的亲生的道士很多的,隐士也不少,小爷真的真的不想参活着倒霉事。
其实就是不想和个傻逼似的站在路边等人,春寒料峭冻都冻死人了,还来个感恩戴德表达自己对皇帝陛下的感激之情。
至于能看见皇帝本人什么的。呵呵。小爷又不是没见过。
当然李亦肯定不能这么和岐晖说,要是语言这么直白,李亦担心岐晖老人家的心脏承受力。
但是让人不开心的事虽然李亦用了点修辞文艺了一下,表达了自己对皇帝到来的看法,还是被某师兄毫不留情的收拾了一顿。
具体点来说,《道德经》十遍。
天啦噜!《道德经》十遍!《道德经》五千言,十遍那就是五万个字!
五万!五万!五万个字是什么概念?就是某蠢作者要死要活憋了半个月憋出来的字数。(话说本书现在刚刚六万啊!啊哈哈。)
那可以想象一下用毛笔写了五万字的某人悲壮悲惨悲愤的心情了。
于是现在李亦身上低气压几乎是可见的实质,在一群兴奋紧张的道士群中有些突出。
当然李亦也不是那什么清高恃才傲物的隐士之流,不过是因为早已见过多次李渊本尊罢了。
这物以稀为贵,李渊见过了,李世民见过了,那李建成理论上也见过了,所以没什么新鲜感了。若是当年李亦小兄弟能有幸偶遇一番xi大大,胡大大,江大大之类大佬,那肯定是当然果然必然的兴奋的睡不着觉,说不定还要绕着操场跑个几圈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
但是现在。那就算了吧。
‘圣人到!’太监尖利的声音突然打断了李亦的沉思。早已演练了多日,李亦麻木的随着众人下跪口喊拜见圣人。
‘免。’御撵之内传来李渊的声音。
‘谢圣人。’李亦立即随着众人站了起来,那动作之迅速似乎在说不要想小爷给你多跪一秒。
看得身旁的高辰一阵胃疼。师弟太任性。管不了肿么办?
那边御撵,李渊早已被李世民搀下辇车。太子李建成留守长安监国,因而东宫之内便是李承道随銮驾而行。
当岐晖上前时,李世民站于李渊左侧,裴寂站于右侧,一时间文武官员各站其位。
细乐响起,岐晖在前引导,李渊扶着李世民向宗圣宫方向而去。待李渊父子和裴寂等大唐的最高领导人过去后,高辰李亦等宗圣宫最高领导层紧跟其后,之后才是随銮驾而来的文武官员们,在其后便是仪仗兵士等人。
李亦年少在那年高有德(假的)的道长队伍中显得有些突兀,不时引来好奇的目光,让李亦烦闷不已。
‘这是谁家孩子?怎么到这里来了?’这是善良天真的。
‘不会是那位道长的私生子吧?不然怎么如此年幼竟能占此高位?’这是阴谋八卦的。
‘不对!听说是秦王殿下在战场上带回来的!’这是知道一点实情的。
‘什么是秦王殿下的私生子!劲爆!’这是话都听不全的。
‘想什么呢!那二位是紫阳真人的徒弟,为平阳公主治伤,还献上了那什么外伤之法。什么秦王殿下的私生子!你是想被秦王妃......’这是了解实情的。
‘竟然还和平阳公主有关系!’这是脑子缺个弦的。
‘和平阳公主有关系?那圣人知道吗?’这是唯恐天下不乱的。
‘天啦噜!竟然是圣人的私生子!’这是活腻了的。
当然这都是不可言说的,你一眼,我一眼,他再来一眼。眉来眼去。你我他,她她她,交流的一清二楚。
好吧。好吧。就是大家对李亦这个小朋友很是好奇的样子。
那边李渊在岐晖的引导之下率先到达了宗圣宫的主殿-----三清殿。殿中供奉自然是道家的祖师爷三清了,当然对李渊来说道家祖师爷什么不道家祖师爷的都没自家祖宗老子李耳重要。
不然李渊是美酒不好喝?还是美人不好看?还是太极宫住的不舒服?非要跑着终南山来。
至于李耳要不要自己这孙子?李耳介不介意被强认为祖宗的事?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啊!
到达三清祖师殿前,李渊示意前方引路的岐晖停了片刻,看着那牌楼前写着三清字样的匾额沉默片刻。
‘圣人?’岐晖看向李渊问道。
‘无妨。’李渊又扶着李世民踏过了三清殿的门槛,抬头只见是那端立云间的三清塑像。
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依次排列于主殿的正中央,手揽宝器,目视前方,威严而略含怜悯。
李渊看着那殿中的三尊神像,心中不知做和滋味。
神高居云端冷眼看世间,无情而无有不公,因而无忧。可这世人不论身份地位终究心有牵绊,心有不公,于是多烦恼。
‘圣人。’岐晖递上三枝点好的檀香。殿中留守的小道士也给李世民裴寂等人递上檀香,而高辰李亦等人身着法衣侧立于神像之下。
李渊接过岐晖递过的檀香弯腰向着那三清塑像三拜,李世民等人随着李渊跪在早已准备好的蒲团之上同样是三拜。
随着皇帝拜三清,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道家或者是道教必然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此版李亦也是明白想来是冷静自持的岐晖师兄为何会如此兴奋,没错,兴奋这样的词不应该出现在一个得道高人身上。
正在念经的李亦看着殿中的皇帝,文武官员,伴着道经朗朗,青烟袅袅,李亦仿佛有身如梦幻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