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大秦第一厂公 / 第19章 章台亮剑

第19章 章台亮剑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寅时刚过一刻,天还是一片黑漆漆的,章台宫外已经熙熙攘攘,许多官员在等候入朝了。
  多年以来,秦国在内的多国已基本废弃了早朝的传统。
  一来,时间太早,皇帝、官员凌晨就要起床,一伙人迷迷糊糊地开一通晨会,通常什么事也决定不了,还得放到午朝时再议。
  再则么,早朝形式的成分多余实际意义,主要是皇帝从百官间走过,受百官跪拜,彰显皇权。而如今的秦帝是一名婴孩,这样的仪式自然执行不了。
  故而,自嬴弘驾崩以来,秦国几乎就没怎么开过早朝。
  但今日不同。所有人都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打响。
  “霍相……”
  “霍相……”
  看见霍经纶走来,众官吏纷纷行礼。
  一一打过招呼后,霍经纶径自站到自己的位置上。
  严格来说,尚书仆射并不能称之为“相”。在三省六部制的体系里,只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中才是实际意义上的“宰相”,仆射作为尚书省的副长官,不太够格。
  但自从二十年前,上任尚书令吕程辞世之后,秦廷便一直未设尚书令一职。
  多年来,霍经纶便是实际意义上的尚书省一把手,总揽秦国行政大权。况且,他还是四位辅政大臣之一。渐渐,便有人称其为“霍相”。
  时辰未到,众官员只得在殿外厚着,北风呼啸,一些人窃窃私语起来。
  突然,众人禁声,纷纷躬身行礼。
  “万相……”
  “见过万相……”
  走来的是一名六十模样的精瘦老者,眼神犀利,面容冷酷。
  中书令万江滔,也就是万太后之父,这可是实打实的宰相了。
  他身后一脸络腮胡子的中年人是其子,也是万太后的长兄,银青光禄大夫,万荣菖。
  万江滔缓步走到最前,向边上的霍经纶看了一眼。
  “霍尚书。”
  “万相。”
  二人点了点头,万荣菖则冷哼一声,面露不屑。
  随着这两人的到来,其余官员也分立两排。不多时,殿内传出一声尖锐的长喝。
  “百官觐见——”
  章台宫,咸阳宫乃至整个大秦的心脏,大秦政令咸出于此。
  百官蹑着步子,躬身入殿。
  不过当他们落定,抬眼看向高阶之上时,纷纷一惊。
  此刻龙椅之上,万太后正斜靠着,一副睥睨天下的高傲神态。
  很快,一些人握紧了拳头,咬牙切齿。
  万江滔和霍经纶面无表情,万荣菖则嘴角一扬,向几名对头斜了斜眼。
  万太后虽有先帝所赐垂帘听政之权,但依礼当坐于边上,而龙椅只能由皇帝坐。因嬴无疾过于年幼,无法上朝,故而龙椅理应空置。
  事实上,之前偶有的几次早朝,都是如此的。
  他们没想到,今日万太后竟然会直接坐到龙椅上。很多人更加确定,今日的章台宫必将上演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
  “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众卿免礼!”
  众人起身后,不待刘前说开场语,便有一人持笏出列。
  “太后,依礼,您不能坐在这个位置上!”
  礼部左侍郎,张考,七十多岁的资深老学究,不日就将致仕。
  很多人暗暗露出得意的笑容,他们知道,这样一个老学究,看见这种情况,不可能不作声的。
  他们正等着看台上之人如何回应。
  “唉……”
  良久,万太后轻叹一声,随意道:“张卿,一个位子而已,不必如此讲究吧?再说,坐在这里,哀家与众卿说话更方便,不是吗?”
  “不可!”张考严肃道,“龙椅乃皇帝之座,岂可儿戏?太后垂帘听政,理应坐于偏间,如今坐于龙椅之侧,已然于礼不合,遑论坐于其上?”
  万太后暗暗翻了个白眼,这样的老愣头青着实难说话。
  “张侍郎,陛下年幼,先帝赐予太后总揽朝政之权,即皇帝之权,坐坐龙椅,又有何妨?”万荣菖冷哼道。
  “不错,太后日理万机,为国事操劳,当坐于此位……”
  “此言有理!”
  ……
  很快,一些人纷纷附和。
  “尔等奸佞,祸乱朝纲……”张考气得吹胡子瞪眼,似乎随时都会心脏病发。
  他身后同样有不少人出声理论。
  一时间,朝堂之上哄闹异常。
  万太后扶了扶额头,轻喝一声:“够了!不就是张椅子嘛……刘前,去将哀家的凤椅拿来,置于边上。”
  “奴才遵旨。”
  至此,喧闹声方停止,张考涨红的面色才渐渐平静下来。
  然而就在刘前转身,准备去拿椅子的时候,一人持笏而出。
  众人见后皆是一惊。
  “刘公公且慢,太后可坐于此。”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张考亦睁大眼睛,愣在原地。
  不怪他这幅表情,若是旁人这么说,他必要上前痛骂一番,但这个人……是易淙,易夫子啊……
  御史大夫易淙,当今天下第一大儒,名声响彻七国,有“当世圣人”之称。
  “易大夫……”
  万太后也面露微惊,她同样没想到,御史大夫易淙竟然……会为自己说话。
  “太后……”他行礼之后,转向众人道,“太后乃陛下之母,天下之母,如今大秦乃非常之时,太后可行非常之法,不必循规蹈矩,一切当遵循‘便宜’二字。太后于龙座之上,能更方便地与臣下交谈,便是明礼!”
  “说得好!”
  万荣菖率先大喊一声,引得众人呼应。
  一直闭目不语的万江滔也睁开了眼睛,向侧后方看了看。
  张考等人虽心有怨言,但也未再反驳,至此,这出开场的“座位之争”偃旗息鼓。
  回过神后,万太后玩味道:“如此,这个位子,哀家坐得?众卿都是这么觉得的吗?”
  她盈盈一笑,看向霍经纶。
  “霍卿,你说呢?”
  “臣赞同易大夫之言!”霍经纶正声回道。
  她点了点头,举目向前。
  “另一位霍大人呢?也这么认为吗?”
  她看向的是礼部右侍郎,霍宗锦。他是霍经纶的族弟,也是其左膀右臂,有天下第一才子之称,曾在七国诗会之上拔得头筹。
  霍宗锦微笑出列,躬身道:“易大夫之言振聋发聩,太后乃大秦之主,莫说区区龙椅,就是皇帝之位,又有何坐不得?”
  “放肆!”
  他此言一出,很多老学究纷纷怒喝。
  诛心之论!
  “好一个天下第一才子……”万太后目露寒光,“既如此,那这个位子,哀家便暂且坐着。”
  待殿内声响平息,刘前上前一步,喊道:“百官有本上奏——”
  话音一落,霍经纶踏出队列,正声道:“启禀太后,兵部来报,楚国于鄢郢再增五万新军,我军形势不利,是否增派援兵?”
  众人闻言纷纷正了正身子,他们知道,霍经纶亮剑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