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刚刚参加完珊瑚海战斗的“约克城”号还需要补充飞行员和舰载机。5月27日下午,接到太平洋舰队航母管理办公室的通知,伯奇少校的侦察轰炸机中队、泰勒少校的鱼雷机中队奉命调离,只有肖特上尉的俯冲轰炸机队留在了舰上,这使飞行员们十分恼火。他们在珊瑚海海战中伤亡惨重,不得不补充了近10名新飞行员。从2月初就滞留在卡内奥赫海军航空站的三个航空中队—它们原属于“萨拉托加”号—奉命加入“约克城”号的飞行大队。这其中只有麦克斯维尔莱斯利少校的俯冲轰炸机队最近上过航母,兰斯梅西少校的鱼雷机队缺乏实战经验,还好约翰萨奇少校的战斗机中队带来了27架机翼可折叠的最新型“野猫”战斗机。弗莱彻对此颇为不满,认为新来的人还没有适应这艘舰。尼米兹拒绝做出变通。后来的事实证明,弗莱彻和“约克城”号没有任何理由抱怨这些新来的兄弟们,他们在之后战斗中的表现用“优异”二字形容都远远不够分量。日期:2017-11-2921:55:15
(正文)
由此可以看出美日双方在准备中的重大差异。从客观上讲,美国技术力量强大,他们可以在短短三天之内让一艘重伤的航母恢复战斗力,与日本人轻易放弃“双鹤”参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主观而言,美军在中途岛战役中纯粹是以“哀兵”出战,他们渴望胜利的欲望远比对手强烈,愿意主动适应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日本人放弃“双鹤”是“胜利病”的典型表现,精神上的狂妄自大和不思进取决定了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必然面临失败。“胜利病”已悄无声息地消磨掉了他们的意志和创造力。两军在灵活性上也存在差异,美国人可以用“萨拉托加”号的飞行中队去充实“约克城”号,思想僵化的日本人却不会灵活变通,为“瑞鹤”号拼凑出一支航空大队。与早期通过不懈努力取得胜利相反,此时的联合舰队正在梦游般地走向宿命的战场,他们将为“骄兵必败”这一经数千年验证的真理提供新的诠释。
尼米兹需要安排的事情太多了。5月27日,他致电西南太平洋战区海军指挥官利里中将,要求配合在该地区实施佯动。28日开始,停靠在埃法特岛的水上飞机供应舰“丹吉尔”号以及在澳大利亚附近水域活动的“盐湖城”号重巡洋舰开始模拟一支航母特混舰队进行发报。当天晚上“丹吉尔”号的水上飞机还到图拉吉上空胡乱扔下了几颗丨炸丨弹。东京海军军令部得出的“美军两艘主力航母仍在南太平洋”的错误判断即来源于此。
但不能因为美国人最后打赢了就一切都好。让人颇觉可笑的是,一直到5月29日,各航母飞行大队翘首以盼的21架最新型格鲁曼“报复者式”鱼雷机才姗姗来迟。这种新型鱼雷机各项性能指标均远超正在使用的“蹂躏者式”。可惜由于来得太晚,且只有“大黄蜂”号和“萨拉托加”号装有强度足以应付这种飞机的阻拦装置—此时“大黄蜂”号已经出海,尼米兹只好下令将其中的6架紧急派往中途岛,总算勉强赶上了战斗。
众多分属不同军种的战机陆续抵岛,使得中途岛急需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深谙用人之道的尼米兹自然不会忽略这一点。他选中的是福特岛海军航空站作战处长罗根拉姆齐中校。这位老兄的名字师兄们是否觉得耳熟?不错,珍珠港遭袭时那句令人啼笑皆非的“珍珠港遭空袭,这不是演习”就是他发出去的。拉姆齐多年在海军航空兵部队服役,曾在“兰利”、“萨拉托加”、“约克城”和“列克星敦”号等多艘航母上任飞行员,同时精通水上飞机飞行,后来又学会了驾驶陆上飞机,驻中途岛的各种飞机他基本都懂。此外,他还担任过瓦胡岛包括陆军飞机在内的空中巡逻协调军官,熟悉不同军种的活动。拉姆齐为人豪爽、友善,和陆军之间配合良好,如此全才当然逃不过尼米兹的慧眼。
不单是尼米兹看中了他,拉姆齐还得到了参谋长雷德梅尔少将的倾力推荐。拉姆齐在海军学院学习时德雷梅尔正好是他的战术教官。1935年前后美国海军学院曾进行过一次以日本企图攻占中途岛为假想背景的演习,参演军官肯定对这方面有深入了解,拉姆齐正好参加过那次演习。两大巨头一致认为,拉姆齐正是出任中途岛航空指挥官的不贰人选。
和山本五十六对中途岛志在必得不同,尼米兹只是为了围绕这一小岛与日军游斗,并无死守硬拼的想法。他认为中途岛一旦失守,日军兵锋肯定直指珍珠港,必须未雨绸缪地为未来的战斗保存尽可能多的实力。在召见拉姆齐并布置完任务后尼米兹指出,“万一中途岛有失陷的危险,你务必把能够留下来的重武器、轰炸机以及B-17全部撤出来。”作完上述指示之后尼米兹问:“你有什么要求吗?”
“有”,拉姆齐毫不客气地回答,“如果一切进展顺利,您会把我从中途岛调回来吗?”
这对太平洋舰队司令官简直就不算个事,尼米兹当场爽快地予以答应。后来他不但兑现了诺言,还给拉姆齐颁发了晋升海军上校的证书。
5月28日,拉姆齐乘一架“卡塔琳娜”飞抵中途岛,这天共有12架同型飞机抵达那里。
5月29月,1架陆军B-17和4架B-26轰炸机载着15名军官20名士兵飞抵中途岛。陆军中型轰炸机B-26要作为鱼雷机使用,所有飞行员们从未投放过鱼雷,只能实施高空水平轰炸的B-17对航行中的军舰投弹命中率更低。所幸尼米兹对他们的期望值也不高,只是希望这些杂牌军能够吸引日本人的注意力并打乱他们的节奏,为航母上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实施突袭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水下潜艇部队也按照部署提前进入预定阵位。潜艇部队司令官英格利希少将共有25艘潜艇参加即将到来的战斗,其中6艘随西奥博尔德少将在北太平洋活动,其余19艘用于中太平洋。英格利希将4艘部署于瓦胡岛以北,防止日军再次偷袭珍珠港。3艘在中途岛和瓦胡岛之间游弋。其余12艘置于中途岛以西320公里和以北240公里海域,形成两道警戒圈,掩护中途岛的西部和北部入口。
6月1日,菲奇少将的第十一特混舰队驶出了圣迭戈,舰队核心就是“总起大早赶背集”的“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日军报纸1月份就已报导这艘航母已被潜艇击沉。为“萨拉托加”号护航的只有“切斯特”号重巡洋舰、“圣迭戈”号轻巡洋舰和区区4艘驱逐舰,美军兵力奇缺的情况由此可见一斑。这支部队注定无法及时赶到战场参加战斗,除非日军推迟进攻或罗彻福特和莱顿的预测不准。
在“切斯特”号上,还有菲奇的参谋人员和“列克星敦”号的一些幸存者,包括原舰长谢尔曼上校和副舰长塞利格曼中校,《芝加哥论坛报》的战地记者斯坦利约翰斯顿也在舰上。塞利格曼违反了保密规定,把下发的日军中途岛作战计划告诉了这位记者朋友,随后引发了一系列意外变故,后文详叙。
5月31日晚上,尼米兹上将睡得比近几周以来任何一天都早。在写给凯瑟琳的信中他说:“我希望在最近几天白天的时间能够长一些,以便能得到充分休息。”他不能违反保密规定把即将开战的消息告诉夫人,但在信的末尾上将仍加了这样一句,“总有一天,我们的业绩将被载入史册,但现在还不到时候。”
山本出征前是写信给情人,而人家尼米兹却是给夫人写信。看来在关键的场合,这夫人还真比情人要管用得多。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小节“大军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