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太平洋战争 / 第15节

第15节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此期间,李鸿章发现从英国订造的军舰价钱偏高,还存在不少缺陷,因而转向造舰质量更高、价格更加低廉的德国订造军舰。1880年12月,大清与德国伏尔锵船厂签订了一个大合同:斥巨资340万两打造巨型铁甲舰两艘,这就是后来威震远东的“定远”号和“镇远”号。同时花费68万两白银订造了一艘巡洋舰“济远”号。难得的是,这次大清还派出了由后来北洋舰队副司令刘步蟾带队的监理队伍,全程监督造舰,附带还派出一个学习队伍随舰实习,看起来很像那么一回事。
  
  1881年11月,第一艘铁甲舰“定远”号下水。1882年11月,“镇远”号下水。1883年12月,“济远”号下水。本来这些舰只1884年就应该交付大清使用,但由于当时中法战争爆发,而德国是中立国,所以一直到中法战争结束之后的1885年11月三艘舰才一起到达天津大沽港。
  1885年,李鸿章再次以170万两白银向英国订购“致远”、“靖远”号,以174万两向德国订购“经远”、“来远”号。1887年,北洋水师将领邓世昌、林永升、叶祖珪、邱宝仁出洋接舰,秋天回国。至此,外购的军舰全部到位。
  舰有了,人也不能缺。早在1887年,大清就先后派出38人去英、法等海军强国学习。可以说除了丁汝昌之外,北洋水师的主要军官、主力舰舰长清一色福建船政学堂毕业生,其中大部分还是从英法回来的海归派,操一口流利的英语,纯粹的国际化人才。更有不少人还在当时最牛A的英国舰队实习过,也算是有知识还见过大世面的人了。我们简单来看一下这些之后几乎全部成为悲剧人物的将领吧:
  
  丁汝昌,52岁出任北洋水师提督,相当于舰队司令,对应西方的军衔相当于海军中将;
  刘步蟾,右翼总兵,相当于海军少将军衔,“定远”号舰长(当时大清叫管带,我非常讨厌这个词,好像注定要被管住并带走似的),海归;
  林泰曾,左翼总兵,相当于海军少将军衔,“镇远”号舰长,海归;
  邓世昌,“致远”号舰长;
  叶祖珪,“靖远”号舰长,海归;
  方伯谦,“济远”号舰长,海归;
  林永升,“经远”号舰长,海归;
  邱宝仁,“来远”号舰长;
  
  黄建勋,“超勇”号舰长,海归;
  林履中,“扬威”号舰长;
  杨用霖,“镇远”号继任舰长;
  林颖启,“威远”号舰长,海归;
  李和,“平远”号舰长;
  萨镇冰,“康济”号舰长,海归。
  主力舰“八大远“中除了“平远”号是由福建船厂建造之外,其余全是英、德建造的舰只。
  大力购舰的同时,大清还斥巨资在黄海附近修建了三大海军基地,威海卫、旅顺、大沽口。这三个基地也在1890年前后陆续完工,可谓万事俱备,东风也来了。一切看起来顺风顺水,形势不是“小好”,而是“一片大好”。
  1885年10月,清廷下令设立海军衙门,醇亲王奕譞总理海军衙门事务。这个奕譞来头可不小,他是当今皇上光绪帝的亲爹,当权派慈禧太后的小叔子。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并颁布《北洋水师章程》。舰队司令部设在威海卫军港之内只有3.15平方公里的刘公岛。
  粗看起来,这种定位非常高明。威海卫与旅顺“势成犄角,互为声援”,扼守渤海通道,拱卫京畿重地,其目标是“收海口,保津沽,卫京师”。但是仔细一思量,就看出是一群没出息的货色。从战略定位上看,这样一支强大的舰队开始就定位在了看家护院之上,任务就是防守型的看大门。李鸿章曾经自豪地这样形容他的北洋舰队:“以之攻人尚不足,以之自守则有余”。相反,基本同期建军的日本海军追求的就是制海权,崇尚进攻。仗还没打,北洋水师在气势上已经输了一筹。
  
  远东的大清和日本都在花大力气建设海军,这不能不引起西方各国的关注。1888年《美国海军年鉴》破天荒地将北洋舰队排在了世界第九位,前八名分别为:英、法、俄、普、西、奥、意、美。1891年英国《武备报》评选大清海军装备实力为世界第八、亚洲第一,而日本海军排名世界第十六。美国同时认定大清陆军稳居世界前三,真不清楚是不是在忽悠人。面对这些言不由衷的赞誉,清朝大臣们也洋洋得意,有关奏报中甚至出现了如此的豪言壮语:“大清快枪快炮之多,甲乎天下!”
  
  这样的虚名也使得李鸿章意气风发,得意非凡。可是俗话说“枪打出头鸟”,由于李鸿章受到当权派慈禧老太的信任,权倾朝野,因此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弹劾之声不绝于耳。连同他的北洋舰队也很快成为众矢之的。当时普遍的说法是,打击北洋舰队就是打击李鸿章。
  日期:2015-07-2700:39:43
  和明治天皇麾下群臣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相反,大清国内部可谓是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光绪皇帝虽然没有实权,但还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帝师翁同龢与李鸿章之间的关系,那就叫“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当年大清镇压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藩曾经参过时任安徽巡抚的翁同书一本,一看名字就知道这个翁同书和翁同龢有关系,不错,就是他亲哥。这一本导致翁同书被免职流放,一下子气死了翁同龢他老爷子翁心存。执笔写出奏章的就是当时还在曾国藩手下当差的李鸿章。对于翁同龢来说,和李鸿章那是有杀父欺兄之仇,不共戴天之恨。加上光绪和慈禧之间的矛盾,后党首领李鸿章和帝党头头翁同龢简直到了家仇国恨一起算、见面就想掐脖子的地步。1888年,时任户部尚书也就相当于财政部长的翁同龢借机以筹备慈禧大寿庆典为名,大幅度削减北洋水师经费,严禁北洋水师再添加新的“舰、炮、军火”。
  
  相对于陆军的发根枪就能打仗,海军的打造基本跟烧钱差不多。经费的大幅度削减令北洋水师处境尴尬,举步维艰。首先是燃煤问题。北洋水师的用煤来自于开平煤矿。开平煤矿最好的是第五工作面所生产的五槽煤,“质量最好,西人有用其煤者,谓此乃上品,烟少火白,为他国所罕有”。但开平煤矿总办张翼只给北洋水师提供最糟糕的八槽煤,五槽煤被张翼理直气壮地留着卖到外国赚钱。丁汝昌曾向张翼写信求助,张翼根本不予理会。张翼的理由很充分,北洋水师由于经费短缺无法及时结账,你赊账还想要好东西?门儿都没。加上北洋水师报价太低也根本买不起优质煤。最重要的原因是,张翼和朝廷大员多有瓜葛,很多高官都持有开平煤矿的股份,光绪帝他爹醇亲王奕譞就是张翼的直接后台。除此之外,据说张翼多次“捐”钱给太后修颐和园,慈禧因此很高兴地批示“此人很会办事”。所以别说丁汝昌这种舰队司令之类的“小喽啰”,连李鸿章拿张翼也没办法。
  
  随之而来的就是锅炉问题。北洋水师的军舰舰龄较久。在甲午战争前夕,大部分军舰的锅炉已经到了报废年限。1893年丁汝昌多次申请更换、维修锅炉,但是局限于户部削减经费的政令,此事基本不具有可操作性。由于缺钱无法对外购弹,无奈的李鸿章只能通过天津机械局的兵工厂给北洋水师生产、供应炮弹。这些炮弹大多是实心弹,“穿而不炸”已经见怪不怪,而且多有尺寸不合格者无法使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