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太平洋战争 / 第6节

第6节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与大清举办洋务学堂相比,日本“文化开明”截然不同。睦仁天皇最初提出的就是“求知识于世界”,境界上就比大清国的“西为中用”高了不少。明治五年,日本政府明示如下教育理念:学问乃立身建业之本,务使乡中无不学之户,家中无不学之人。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在全国大力推行义务教育,许多人出国留学归国后在学校里任教,日本教育在“明治维新”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1871年日本成立文部省,负责主持文教改革事宜。1872年8月,文部省颁布了日本近代教育史上的第一个重要改革法令:《学制》。《学制》的要求分三个层次:第一普及初等教育和发展师范教育,课程也仿效西方国家,开设数学、地理、物理、化学等课程。第二改革中等教育和发展实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初级和高级技术人才。第三注重重点大学的建设,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
  
  《学制》发布第二年的1873年,日本小学在校生132万,入学率28%。十年之后的1883年,小学在校生就达到了323万,入学率超过50%。1895年,小学入学率达到61%。1900年,日本的教育经费超过了国民收入的2%。1901年,根据新颁布的《小学校令》,小学变成了义务教育,免收学费。1907年开始实行六年义务教育制,小学的入学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8%。早稻田大学的创始人大隈重信曾说:“教育于维新之前,仅仅局限于武士阶层的40万人,维新之后普及于全民。”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已经有各类大中小学校近3万所。有人说:“日本学校的密集程度,已经超过了中国的鸦片烟馆。”日俄战争之后明治天皇也曾经说:打败俄国最应该感谢的是日本的小学教师,因为日本士兵基本都受过小学教育,而俄国士兵基本上都是文盲。
  
  可以肯定地说,就是在100多年后的今天,我的家乡也肯定达不到日本1907年98%的小学入学率。我的父亲今年76岁,是我老家山村里走出来的第一个高中生。小时候我清晰地记得,父亲回老家过年时最忙的就是给村里的乡亲写对联。写不过来,每家只能写大门上那一副。到除夕晚上还没排上队的乡亲,就只好在门上贴上红纸,用黑木炭在上边画上一些类似文字的怪符号。今天在我国的乡村,到处都有那一幅“气势恢宏”的标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学生”。前几天看到一则报导,在离贵州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小七孔桥景区5公里之外的荔波县瑶山乡菇类村,全村1200人中还有1100多人是文盲、半文盲。1907到2015,时间跨越了两个世纪,差距何止是100年!(气愤了,起身喝一罐冰镇青岛猫尿!)
  
  从1877年到1895年,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等一批高等学府相继创办。到1918年,日本已经拥有大学和各类专科学校118所,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了我们下一小节将重点介绍的陆军大学、海军大学等几所军事院校。18年间日本就培养出大学生23100人。反观中国,1895年,中国最早的工科院校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才创办。北京大学当时叫京师大学堂,1898年才创办。至于广大莘莘学子心仪的清华大学,还要等到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钱来创办,那时候已经是1911年了。教育体制的改革更是要等到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之后才能谈起。相比较而言,双方的差距不是大,而是“非常之大”。
  
  日期:2015-07-2023:25:37
  
  日本明治维新三大举措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富国强兵”。与“文化开明”和“殖产兴业”相比,“富国强兵”有着更加丰富的内容。
  日本之所以在炮舰逼迫下被和平开国,原因就是在武力上无法与列强对抗。因此,明治维新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一致认为,“强兵”是“富国之本”。明治政府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巩固中央集权,一开始就致力于打造一支强大的常备军。
  当时世界上大英帝国的海军最强,法国的陆军最牛。善于向最强者学习的日本起初制定的原则就是“海军学英吉利,陆军学法兰西”。后来由于法国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战败,下半句马上就变成了“陆军学普鲁士”,——日本的建军始终以世界第一为目标。
  1873年1月,明治政府颁布《征兵令》,取消原来武士阶层的军事特权,宣告了封建兵制的结束。征兵令规定,凡年龄达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必须服兵役及预备役,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兵源。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日本在与大清的角力中失利。之后日本陆军计划在3年内将兵力扩充至28个步兵联队、7个野战炮兵联队、7个骑兵大队、7个工兵大队、7个辎重兵大队,都是7的倍数。这就是最早的7个常备师团。另外还有1个屯田兵联队。这7个精锐师团就是后来日本庞大陆军的“种子”。1884年朝鲜的“甲申政变”中日军的图谋再次被大清挫败。此后,日军再度改革军制并建立起具备紧急应战和快速反应的征兵体制。1890年,日本军队改革基本完成。陆军拥有现役常备兵力5.3万人。日本还通过仿效欧洲的预备役、后备役制度设立第一后备军、第二后备军,后备军人数达到25.6万人,使得战时可用的兵力可迅速膨胀数倍。军队装备完全实现了近代化。
  
  期间在1886年11月,日本还制定了《警备队条例》,在对马海峡设置了警备队。这些人员当然可以在战时迅速转变成正规野战部队。
  日本海军的建设下一节甲午战争中再做详细介绍。
  
  在此期间,日本国家财政始终给予军备与军队扩张最大的保证,军费开支始终放在政府支出的首要位置。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军费开支通常占到财政总支出的四分之一。甲午战争之前,为了赶超北洋舰队日本海军加紧购舰,军费甚至达到了财政总支出的30%。
  为了改革当时军队的管理体制,日本在维新刚刚开始的1869年2月就设立了兵部省,统辖陆海军事务。短短三年之后,兵部省又分设为陆军省和海军省,其长官就是我们今后要经常提到的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在倒幕战争中出了大力的两大强藩长州藩和萨摩藩成了日本陆海军的核心中坚力量。大体而言,萨摩藩掌控海军,长州藩主宰陆军,带有明显的地域和宗派色彩。虽然陆海军名义上是并列关系,但实际上陆军经常起到主导作用。
  
  1872年12月,原来陆军省下属的参谋局被改组为陆军参谋本部,统管陆军军令、侦查、参谋等事务。1893年,也就是在甲午战争头一年,在海军的强烈要求下,海军军令部成立。日本陆海军是娘胎里带出来的宿仇,历来尿不到一个壶里,抢夺有限的战争资源是他们永恒的主题。今后我们可以无数次看到这样的情形,陆军提出的方案海军一般看不上眼,海军提出的计划,陆军就是心里认为不错,行动上也照样站出来反对。在联合舰队中曾经有这样一句话,必须拿出三分之一的精力与英美作战,剩下的三分之二用来对付陆军。太平洋战争时期联合舰队第三任司令丰田副武海军大将就经常称陆军为“马粪”,并多次刻薄地说:宁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乞丐,也不能嫁给陆军那些家伙。陆军在战争期间也谋划过建造属于陆军的航空母舰。就连后来对原子『弹』的研究,也是陆海军各自成立一套班子分别进行,互不通气,老死不相往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