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 / 第七百三十八章循循善诱

第七百三十八章循循善诱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入冬的江南比较多雨。
  
          连续两日,毛毛细雨悄悄无声地飘落着,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
  
          大都督府办公区“廉政督查室”内氤氲着淡淡的茶香。
  
          炉子里的蜂窝煤燃得正旺,不断驱散着清冷的湿气。
  
          热茶飘香,品茗读书,在这个湿冷的天气,分外惬意悠闲。
  
          只可惜,上官仪自从来到这个值房内,由于事情实在太多,连家都没有时间回去,自然没有时间在这样的环境内悠闲读书。
  
          不过,微涩的茶水却上官仪一下子喜欢上了这样的味道,因为茶水能让他提神。
  
          当然,虽然这些天过得很忙碌,但上官仪却乐在其中。
  
          毕竟,以前他是一个连落脚点都没有的落魄书生。
  
          如今起码不用再为生活而操劳和奔波。
  
          最主要的是,现在的他是督查室的督查使,妥妥的一名五品官员。
  
          要知道,即使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想要混到五品官员的位置,最快也得十几年的时间。
  
          而上官仪一下子就实现了,可谓是一步登天。
  
          因此,他很珍惜现在的机会。
  
          当然,他也知道这一切都是杨帆给他的。
  
          对于杨帆的提拔,上官仪那是感恩戴德。
  
          为了不让杨帆失望,工作上上官仪一丝不苟,甚至有些不留情面。
  
          这让整个华亭县的官员、商贾变得提心吊胆。
  
          甚至很多人联名向杨帆举报上官仪的‘恶行’。
  
          官员怨声载道,商人也被严苛的要求苦不堪言……
  
          这也是今日杨帆来到督查室的原因。
  
          看着坐在对面的杨帆,上官仪眼中满是感激。
  
          只是上官仪有些不明白杨帆今天来的目的是什么。
  
          因为,杨帆来了之后一句话没说,反而直接坐在椅子上看书。
  
          这让摸不着头脑的上官仪有些坐立不安,生怕自己做得不好而让杨帆失望。
  
          仔细回想这段时间以来的事情,感觉并没有什么纰漏,这才稍稍舒了一口气。
  
          值房里寂静无声,唯有杨帆翻书的沙沙声以及茶壶中茶水咕噜咕噜的声音。
  
          良久,杨帆才从书册中抬起头,看了一眼有些坐立不安的上官仪,说道:“游韶啊,圣人孔子强调仁义道德,反对官员贪污腐败,提倡廉政清明,荀子提出‘行贿者杀,受贿者死’等严厉的法律,你认为真的可取么?”
  
          上官仪不解的望着杨帆,问道:“大都督,难道这也有错么?”
  
          一直受到儒家熏陶的上官仪,自然对于儒家这套廉政学说很是赞同。
  
          可他从杨帆的语气中却听出对这套思想的质疑,让他有些惶然起来。
  
          杨帆放下了书册,笑道:“圣人之言当然没错,但如果只是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和执行,那么就很容易曲解了其中之意,毕竟,法是人执行的,孔子也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上官仪茫然抬头:“请大都督明示!”
  
          杨帆喃喃自语:“为人处事,过刚者易折,善柔者不败,刚柔并济,无欲则刚,本都督认为,为官之道也是同样的道理,为官不怕贪,就怕不做事,为商者,不怕他挣钱,就怕他不来……”
  
          对于杨帆这样有些大逆不道的看法,上官仪显然不赞同,瞪着眼驳文道:“这是什么歪道理?贪官乃国之蚀虫,人人得而诛之!清官为民造福,廉洁奉公,乃万民之福祉,商人更是只会逐利,公爷岂能本末倒置,不辨是非?”上官仪气呼呼说道,两眼大张,指手划脚,显得激动非常。
  
          要不是良好的修养,上官仪真想上前将这位公爷的脑袋敲开,看看是不是在胡言乱语。
  
          杨帆笑而不语!
  
          他当然支持廉政,如果手下的官员全是清官,他当然喜于乐见。
  
          可现实是残酷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生产力情况下,根本杜绝不了。
  
          当然,并不是说杨帆支持贪腐,而是无奈之举。
  
          在杨帆看来,在物质和社会生产力没有发展到极致之时,贪腐永远是清扫不尽的。
  
          比如,明朝时期,太祖皇帝对贪官实行剥皮法,手段够残酷吧!
  
          可这真的能够杜绝得了贪腐的风气么。
  
          其实不然,反而让这股风气在阴暗处越积越重。
  
          毕竟,官员也是人,他们也要活着。
  
          更何况,官员还有那么多的仆从要养,太祖皇帝想要用微薄的薪水让官员清正廉洁,这怎么可能?
  
          在这样极大的压迫下,也许官员不能敢明目张胆贪腐,但总会想尽各种办法去糊弄和寻找途径。
  
          反而导致这些人联合起来,一门心思考虑怎么去贪腐钱财,对于百姓的死活根本不管不顾,造成更大的影响。
  
          甚至,杨帆认为明朝之所以灭亡,与贪腐一直藏在暗处得不到解决有着极大的关系。
  
          当然与关闭海关,抑制商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
  
          不过,这样的道理杨帆却不能说出来。
  
          因为,古人根本不能够理解,这与见识有着极大的关系。
  
          这也是杨帆为什么要敲打上官仪的原因。
  
          在杨帆看来,上官仪正直有原则,这绝对是好事,也能够成为一个好官。
  
          但也有可能好心办坏事儿。
  
          毕竟,这样的人实在太一根筋了,一旦认定,就很容易钻牛角尖。
  
          从上官仪明目张胆硬怼自己来看,就能够知道上官仪的性格。
  
          这也难怪在原历史中上官仪被武则天满门抄斩。
  
          杨帆虽然希望自己的官员廉政,但却不希望有一个时时刻刻找自己麻烦的官员存在。
  
          杨帆可不是受虐狂!
  
          如今上官仪刚入官场,如果能够稍稍改变他的思维,定然是一个很好用的人才。
  
          因此,杨帆决定循循善诱。
  
          对于上官仪的质疑,杨帆并未生气,反而再次问道:“那游韶你说说,到底是一个端正守行、迂腐无能的官吏对百姓有好处,还是一个有少许贪墨却事事尽力为百姓做事的官员对百姓有好处?”
  
          “这……”上官仪哑口无言,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
  
          一个官员端正守行,当然是好事儿,可若一件实事都不干,这样素餐尸位的官员又有何用处?
  
          那还真不如有些许贪腐,真心实意为百姓做事的官员。
  
          但这样的悖论又完全颠覆了上官仪的认知,让他一时间不能接受。
  
          杨帆伸个懒腰,笑道:“游韶啊,人至清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有些事情,只要不触及底线即可,你说呢?”
  
          这话应该出自《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意思是说,水过于清澈,鱼儿就无处藏身;人过分计较,别人就很难与他相处……
  
          如今华亭县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官员和商人有少许的瑕疵杨帆还是能够容忍的。
  
          这是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事情。
  
          杨帆让上官仪掌管督查室,可不想他一味的一根筋让自己无人可用,甚至没有人敢来华亭县投资。
  
          上官仪想了想说道:“大都督,如果真是这样,那咱们又该如何为官?”
  
          不可否认,上官仪是很聪明的,
  
          现在他有些能够理解杨帆今天来的目的。
  
          只是两种观念的冲击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杨帆耸耸肩,轻描淡写的说道:“为官当然清正廉洁为好,但世界上哪有完人?只要是人都有私心,都有私欲,但本都督想提醒你的是,这世间绝非只有黑白,而是充盈着太多的灰色,甚至这灰色占据着绝大一部分,只要这灰色不完全变黑,则只需要敲打一番即可。”
  
          “下官受教!”上官仪沉吟半晌后,苦笑道。
  
          看来这段时间大动干戈,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
  
          这也让他有些怀疑,难道自家大都督也是一个只注重形式的官员么?
  
          看着上官仪的样子,杨帆站起身拿起笔,说道:“送你一副字吧,可以把它当为官员的准则,但这只是最高的要求!”
  
          既然上官仪已经理解了自己的意思,杨帆当然适可而止。
  
          可不能让这样的好苗子变成腹黑的官场老油条。
  
          更主要的是,杨帆知道需要一些时间让上官仪去适应和理解。
  
          听到杨帆的话,站在一旁的上官仪一脸期盼。
  
          对于杨帆的字,上官仪那可是慕名已久,今日有机会一见当然欣喜若狂。
  
          这是一名文人对于知识、文化的尊重和爱慕。
  
          杨帆笑了笑,挥手而出: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这句话出自明朝郭允礼的《官箴》,杨帆很赞同。
  
          虽然杨帆想改变上官仪一根筋的做派,但还是怕他因为自己的一番话而黑化。
  
          所以,杨帆把这些警言送给了他。
  
          杨帆最为擅长瘦金体,笔画清秀,间架方正,字体显得优美动人,又不失庄重清晰,可谓字如其言,字字警醒。
  
          它诠释为官之本最重要的莫过于两点:一是公,二是廉……
  
          意思很明了。
  
          下属敬畏我,不在于我是否严厉而在于我是否廉洁;
  
          百姓拥护我,不在于我是否有才干而在于我办事是否公正。
  
          做事公正则百姓不敢轻慢,廉洁则下属不敢欺蒙。
  
          处事公正才能明辨是非,做人廉洁才能树立权威。
  
          短短的几十字,上官仪却从其中陡然顿悟。
  
          原来自家的大都督并不反对手下清正廉洁,也不反对自己做事,只是要让自己懂得变通一些。
  
          从中,上官仪也感悟到其实做一个好官并不难,唯公正、廉洁而已。
  
          但做一个廉政的好官真的不难么?
  
          上官仪又有些怀疑!
  
          见上官仪一脸钦佩,杨帆笑问道:“有何感想?”
  
          上官仪赞叹道:“大都督这些话字字珠玑,看似简单,做到却是殊为不易。”
  
          杨帆呵呵一笑:“游韶,咱们共勉吧!那么,你认为士农工商排名的说辞是否有失偏颇呢?”
  
          “呃……”上官仪怔了怔,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显然,他已经了解了杨帆的用意,就是在引导自己。
  
          如果说原先上官仪对杨帆的说法有些微议,但现在他不敢轻易定论。
  
          士农工商的说辞其实在儒家学派中由来已久,可这真的正确吗?
  
          这段时间在华亭县的见识,让上官仪不敢马上下定论,也没有了刚才的强势。
  
          既然上官议懂得了自己思考,杨帆笑着说道:“走,今天本都督带你出去转转……”
  
          上官仪站起身,说道:“属下遵命!”
  
          虽然手上还有很多事情,但上官仪并没有拒绝。
  
          他倒想看看,杨帆用什么来反驳历朝历代默认的规矩。
  
          看到上官仪有些不服气的样子,杨帆撇撇嘴,也不多说,开门走了出去。
  
          上官仪跟上走了两步,又退了回去。
  
          用炉钩子将炉膛里的蜂窝炉轻轻一转,蜂窝炉的灶口就关了。
  
          空气不通,火焰便小,如此一来,能够节约用煤。
  
          ……
  
          华亭县一天一个变化,但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华亭县内的农贸市场。
  
          因为,这个农贸市场与百姓的饭碗息息相关。
  
          华亭县多为沼泽、滩涂地,和其他江南地区比起来并不适用于龙耕。
  
          因此,这里的百姓自古以来都是以捕鱼为生。
  
          在大唐,江南地区海匪横行,渔民过得水深火热,饱一顿,饿一顿也是经常有的事儿。
  
          自从杨帆来到江南,把海匪清扫干净,渔民的鱼获也多了起来。
  
          获得的鱼多了,自然吃不完。
  
          而华亭县的农贸市场让这些渔民多出来的鱼获能够卖上一些钱财。
  
          特别是华亭县大都督杨帆注重商贸,很多外来的商贾前来华亭县进行交易,渔民的荷包也逐渐鼓了起来。
  
          要是没有意外的话,今年大家在除夕之日定能过个好年。
  
          可惜这样的好景不长,因为这段时间很少有商贾来买他们的鱼货了,导致很多渔民的鱼只能扔掉。
  
          之所以商贾不前来收鱼,并不是大家都不喜欢吃鱼了。
  
          据说,是有一些人向大都督府的督查室举报,有商人故意压低价格收购,导致那些商人直接被督查室给惩处和罚款了。
  
          所以,很多商人再也不敢前来收购。
  
          毕竟,其他地方也有鱼卖,只是没有华亭县的集中吧。
  
          华亭县的价格贵,这些商人当然不想前来这里收购。
  
          可一旦压低价格,又很容易受到惩罚,也导致收鱼的商贾少了起来。
  
          这种情况导致华亭县的渔民有些苦不堪言。
  
          毕竟,这些鱼没有经过处理,根本放不了几天就会烂掉,这让渔民心疼不已。
  
          毕竟,这可是辛辛苦苦从海里捕来的。
  
          再说,如果卖不出去,靠打鱼为生的他们如何养家糊口?
  
          当然,渔民还是很愿意把这些鱼全部处理掉的。
  
          毕竟,收获的鱼多了,价格低一点也比以前价格高的时候多出三成的收入。
  
          说大都督府督察室多管闲事吧!
  
          可这一切都是为大家好,大家又能埋怨什么呢。
  
          只是大家有些想不通,为何会发生这样矛盾的事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