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汉时明月光 / 第二章:各方拜见

第二章:各方拜见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路奔波辛苦,临江后,众人跟行李分批安然渡过长江,过江的时候大遥还真隐约有点担心册盾所说的江中涨价,谋财害命之事,不过直到所有人马都通过长江,来到南岸,除了掉了几个零碎物件外,皆都安然无恙。
  
  大遥瞪了一眼册盾,说道:"你还说隔一个杀一个准有漏网之鱼他们看中也不像那凶恶之徒啊。"
  
  册盾犟道:"大人,这情况不同,我们一行车马奇备,又是临近九江郡治所,此地是看管的渡口,就算给他们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怎么样,但若是你一个人来,又四处无人的时候,你再看看,指不定会发生什么呢。"
  
  "懒得理你,不过防人之心也不可无,无证据之前也不可妄加揣测别人。"
  
  大遥本想顺便拜访下九江郡的太守,但没备见面礼,且天色已晚,担心再耽误点时间赶不到传舍,便直接前往豫章方向了。
  
  从进入九江郡开始,路已经很不好了,泥土地坑坑洼洼,马车驶过尘土飞扬,还有雨天留下的小水坑,泥浆溅的到处都是。人烟也开始稀少起来,大遥这才知道到为什么十里一方言了,与一望千里的长安中原不同,此处举目望去,全是起起伏伏的山陵,丘陵矮的几十米,高的几百上千米,隐约可见稀落分布在山川之中的村落。
  
  除了丘陵多,水泽也多了,山山水水,好一副田园风光。
  
  在马匹都快变成泥土黄马的时候,领头驾驶马的车夫说道:“快到城池了。”
  大遥伸出头来,不由一喜,远远的可以看到城池,在二十多天的奔波辛苦后,终于来到了目的地。
  
  守门远远的看到车队,交头接耳,讨论这是哪家的车队,样式从来没见过,估摸着应该是外地人。这么大规模的车队,想必非富即贵,等车队走近后,守门卫拦下车队说道:"来者何人,所为何事,可有通关符传?"
  
  大遥从马车走了出来,虽然已经不会再晕车呕吐了,但是长时间赶路颠簸,精神也有点萎靡,如今到达目的地,自然有些振奋。
  
  大遥看了看眼前的城门,上写着豫章二字,知道这就是南昌县了,县名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开始名灌城,后又叫豫章。
  豫章地处江南,水陆交通发达,形势险要,自古有“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称。
  
  豫章城内跟长安里人来人往,摩肩接踵不一样,这里冷清不少,偶尔会有渔民或者农夫走动,一些儿童在一旁玩闹嬉戏,很少有商旅打扮的人经过。
  
  城墙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泥灰,豫章二字也有些发黄,大遥跳下车来,听不懂守卫说的方言,便说道:"城门令是谁,为何不将这城门清理干净。"
  
  守门看大遥不理会自己,又说出听不懂的话,便喝道:"最近贼匪扰民增多,还请速速出示符传。"
  
  说完其他倚靠在城墙的几个守卫围了过来,以为出什么事了。
  
  册盾下马,把大遥的符传拿了出来,马守卫不识字,但是一看样式就知道是大汉正是的符传,看了一眼就还给了册盾。
  
  大遥也是头疼,沟通竟然不畅,看来要先学下当地的语言,不然有些事情怕是没法做了。
  
  马车缓缓进城后,大遥在城墙后面看到一守卫模样的人正跟几人兴奋的玩着六博,手舞足蹈的投掷着筹箸,不觉眉头一皱。
  
  守卫看着大遥车马的方向,然后说道:"他们好像在往官署的方向走,口音又不是我们这的,莫不是新来的太守?"
  想着想着越觉得是,这马车上都是泥浆灰尘,一看就是赶了很久的路,又有符传,越想越怕,赶忙跑过去跟玩的正开心的城门令汇报情况,城门令一听,怒斥道:"为什么不早点说!"说完一巴掌打了过去,赶忙追了过去。
  
  城内的堪舆图只记录了官署的大概方向,走了会后便下车问路,因语言不通,问了几个人都摇头不懂,这时从后面跑来一个气喘吁吁的人,是那个在玩六博的守卫。
  
  守卫喘着气,拱手施礼道:"东城门令陶二,不知大人可是新来的太守?"
  
  大遥听不懂,那人想了想,用蹩脚的雅语重新说了一遍。
  
  大遥听完,点了点头。
  
  陶二跪下说道:"不知使君前来,有所怠慢,还请恕罪。"
  大遥笑道:"上自百官,下到黎明百姓都喜欢玩六博,但是也不要耽误了公务,这次就饶你一次,上来带我们去官署。"
  
  "谢使君。"
  
  豫章官署位于城内西北,官署侍吏小吏得知新太守就要来,已经把房间都整理干净,清水扫道,争取在新太守面前留个好印象。
  
  陶二坐着马车,暗暗称奇,长安来的大人就是不同凡响,马车都不一样。到了官署门口,扯着嗓子冲门内喊道:"使君来了,快出来迎接。"
  
  不一会跑出了几个人,先帮忙把物品搬了下来,个杂吏门吏也一一拜见大遥,大遥忙着收拾,让他们牵着马车先去冲刷。
  
  大遥到任的消息一下传了出去,于是两三天内,纷纷有人拜谒,大遥也把以后打交道的官员都认识了一遍。
  
  都尉,姓司马名豹,负责郡内军士指挥,演练,以及秋季民训,在附近尉府办公,府内有一众属官协助。
  郡丞,自己的副手,陶汉,当地士族,家族有良田千亩,门客数百,奴仆婢女几十人。
  长史,潘瑜,自己的秘书。家里也是当地有名的名门望族,书香门第。
  
  督邮:张青,刘延寿二人,负责巡查各县。
  主记事掾史,陈平,主录记事。
  录事掾史,方恒,主记会议,命令,决议。
  奏事掾史,朱厚,主奏各方议事。
  少府史,唐瑞,负责财务出纳。
  门下督贼曹,吴少越,主兵卫,巡查侍从,据说跟长沙王吴芮有些关系,家族势力也很大。
  府门亭长,梅息睇,负责官署守卫。
  门下议曹史,周六觅,提供参谋。
  以及负责文书,出行,通报的门下掾,门下史,门下书佐,门下小吏。
  负责配合的官员,户曹掾史,周鹿烨,主民事户部登记,祭祀,农耕养桑。
  
  田曹掾史,雷武,负责开垦种埴畜养牲畜。
  水曹掾史,姜旭辉,负责郡国水利。
  比曹掾史,黄恩穆,主郡内财物,尾数盘点。
  仓曹掾史,来吉,负责仓库,看守谷事。
  金曹掾史,林长堤,负责货币盐铁之事。
  计曹掾史,曾飒,负责统计赋税、户数、百工等,以及每年十月上计之事。
  都尉属官,兵曹掾史,杨万邦,协助都尉负责兵事。
  尉曹掾史,晏欧,负责郡内士卒转运之事,协助都尉负责兵事。
  贼曹掾史,解奇、杨勇,负责盗贼事,。
  决曹掾史,曾星,熟悉律法负责断罪决狱。
  督邮掾,方旭,主奉命捕罪犯,押送囚徒,催租点兵。
  法曹掾史,齐周,负责邮驿文书。
  漕曹掾史,袁立华,负责漕运粮草事,协助都尉负责兵事。
  学官掾史,吴凡,赵德清、程恒有三人,负责郡内学校事。
  医曹掾史,屠志锦,负责医药事。
  
  大遥起初还跟进来的人攀谈许久,只是见的人越来越多,脑子越来越乱,到后来只是简单的问了问名字,以及工作执掌,便点头让好好干就换人了。以后山高水长,有的是时间互相了解。
  
  看来一个人的精力真的有限,有个研究表明,一个人最多同时跟十二个人打交道,多了就自然而然的冷落其他人,大遥起初还不信,现在也不得不相信了,一大串的人名,现在只记得几个比较上心的人,如教育、水利、医药、兵贼,其他的也只模糊记得名字。
  
  等郡中属官见的差不多了,大遥也暗暗心惊,之前只概念中觉得太守为一方小朝廷,天高皇帝远可以为所欲为,但是慢慢了解后发现不是那么简单,一郡的文治武功、耕田养桑、赋税征兵、逮贼捕盗、教化医治、盐铁仓储无所不包,落在自己肩膀上的担子不小啊。
  
  当然丁缓也被正是任命为郡司空,这些属官大都数是上一任的,大遥不可能一上任就全部替换掉,共处一段时间后再把不合适的替换掉。
  其他县的县令们,大遥还没见到,一来是各县治所与豫章官署距离遥远,往来不便,基本都是都邮代替太守前往各县监察工作情况。
  
  
  大遥看着写着满满一页人名跟负责事项,眉头微蹙,这展开工作先从哪开始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