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我和胖子闯三国 / 说说蒋干中计!

说说蒋干中计!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蒋干是汉末九江名士,大辩论家,历史上实有其人。不过其他的没什么出名,最出名的就是这个“蒋干盗书”。
  大家看的这里的时候,都觉得蒋干够笨的,把他当小丑一样看待,确实也是被周瑜耍的小丑般团团转,让他往设计好的的瓮里钻,让周瑜最终成功地实施了反间计。
  罗贯中这一段写的非常精彩,也深谙人性。事实上这一段绝非那么简单,蒋干可以做曹操的幕宾,绝非愚蠢之人,以曹操的聪明和识人,不可能蒙骗的过去,而蒋干能成为名震中原的名士和大辩论家,其头脑自然也不简单。
  那各位说了,为什么中计了呢?
  如果各位认真看《蒋干盗书》的章节,你会发现,一百个人中估计九十多人都得中计,没有中计的只有极少极少极聪明和极笨的人,一般的人都得中计。
  为什么呢?这里面有几层意思。
  首先周瑜从一开始就吃定了蒋干,用整个江东核心人员布了一个局、挖了一个大坑,从蒋干走进周瑜军营,几乎全掌握在周瑜手中。这其中周瑜用了“哄、吓、骗”等各种手段。各位说了,我可以不跟着周瑜的思路走,保持清醒。没错,其实蒋干从头到尾都很清醒的,知道自己带着任务来的,所以他一直保持清醒,要是不清醒,不会去翻书信。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双方都心知肚明,都在演戏,前面的铺垫实在太长,谁都没想到最后的点落在那封信上。二是蒋干是个书生,还是怕死。周瑜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所以频频地用恐吓的手段,造成蒋干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只是机械地接受情报,被牵着鼻子走。那各位说了,我不怕死,而且周瑜也没想杀他。没错,那你是站在第三者从外面的角度来看,也没有亲临现场,如果亲临现场,那些武将的杀气腾腾你会不怕?你要知道,经常杀人的人身上都有一股很强烈的杀气,这股杀气会让人望而生畏。更兼此时的周瑜手握重兵,一言不合杀个人比捏死个蚂蚁容易得多,其实就在前几天,曹操给周瑜送信的人就当场给周瑜杀了,鲁肃说:两方交战,不斩来使。周瑜说,杀便杀了,又能如何?这就是周瑜,完全不按套路,如果按照套路,还敢拿5万对83万?所以,在蒋干心里,多少是怕周瑜杀他的,这一点让他失去了主动和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
  其次,前面那么多铺垫,没想到重点在下半场,尤其是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尾声,这个时候蒋干才开始有点主动,然而就是这个主动坏了大事。偏偏尾声的时候才是各种信息量聚集的高潮,为了让蒋干相信,周瑜不仅假造了书信、还半夜起来接见江北来客,亲耳听到蔡瑁张允二人要去曹操首级的话,周瑜手下的人都在配合演戏,让蒋干不得不信。
  这上下半场,周瑜可谓是用东吴所有骨干人员演足了这个戏,不由得让人不信。
  再次,曹操这边的氛围给了蒋干相信的基础。蔡瑁张允是降将,向来不受曹操、荀攸等人信任,常常受人挤兑,这就有了反曹的基础,有出发点了。当蒋干看到书信的时候先是一惊,然后便释然了,其原因就是曹操这边的氛围造成的。同时指向曹操的人头,这一招够毒,试想谁不怕要取你项上人头的人,这样的人你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所以说,蒋干中计绝非偶然,某种程度上说是必然,不是蒋干太笨,而是双方的氛围造成的。
  最后再来讲讲这个“反间计”,对,这个就是典型的反间计。三十六计中,反间计的成功率是最高的,因为反间计最要命。当双方交战的时候,谁都不希望自己身边就有敌人在,那样睡得睡不安稳,不定哪天真就取了你项上人头。无论是谁,一旦被用了反间计,要不杀头,要不卸职流放,只有极少能幸免,没法解释。就连司马懿被诸葛亮用反间计也遭到卸职流放,无计可施。
  如果说这还不足以说明蒋干中计不是因为他太笨的话,我们来看看曹操,事实上,这个计的最后环节是曹操,如果曹操能识破,前面所有的努力都白费。然而当曹操看到的时候居然也中计了,很快就把蔡瑁张允斩了,直到蔡瑁张允的人头端上来,曹操才醒悟过来,连曹操都中计了。那么曹操怎么会醒悟过来呢?是因为曹操所在的位置,斩了蔡瑁张允才发现没有更合适的水军都督人选,这才突然醒悟。而蒋干却没在这个位置,也不会去思考蔡瑁张允被斩之后的问题,因此,相比曹操就更容易中计而更难醒悟过来。
  最可怜的是蔡瑁张允,投降曹操惹来历史臭骂,更没想到不明不白就这样死了。如果他们知道自己的结局,还会投降曹操吗?
热门推荐